中产阶级陷阱(别墅,是不是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陷阱)_中产阶级_中产_收入

本文目录

  • 别墅,是不是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陷阱
  •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什么有什么特点
  • 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 中国大陆收入多少算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有多少人
  • 中国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
  • 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我国已有3320万户达标,有你吗
  • 谁能说说,所谓“中产阶级陷阱”究竟是怎么回事
  • 未来1-2年,中产阶级或遇“返贫危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 如果我有500万,怎样理财能实现一年稳定收入40万

别墅,是不是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陷阱

住的爽,又不影响财务状况,那就不是陷阱;

反之,住的不爽,或者买别墅导致财务压力山大,那就是陷阱呗!

多大的屁股就穿多大的裤衩子,这道理很难懂吗?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什么有什么特点

中国中产阶级,有人做过测算:在现阶段,个人年收入三十万,家庭年收入四十万;住房一百二十平米,且没有房贷;拥有小车,出入方便;还有百万的股票,或其他理财项目在炒作……这是起步。

那么,这样的家庭,一定过得逍遥自在:想穿啥就穿啥,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生活基本没有压力。

中国中产阶级如果收入稳定,或者不折腾,就没有太多的烦恼。唯一影响其生活的,可能只有物价上涨因素。比如:曾经的所谓“万元户”,如果不发展,现在便沦为贫困户了。

据研究:中产阶级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因为,收入稳定,没有恐慌,物价适当上涨,也不足以影响民众的生活了。届时,一定民富国强,阳光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而,我等十分期待中国的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纪博雅MBA教育为您解答,欢迎关注私信免费咨询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问题。

职场瓶颈的确很难突破,个人能力是个问题,学识和谈吐,资源和证书也很重要,建议瓶颈时另寻途径,比如提升学历,同时系统提升管理经验,有助于个人在管理层步步高升,证书+人脉同时攒到手,说不定机遇就在什么地方等你,在那之前,要做好准备。

世纪博雅,帮助您在职场里做得更好。欢迎小伙伴们关注世纪博雅头条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中国大陆收入多少算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有多少人

我们先来看看当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中国社会阶层金字塔结构

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布大致是这样——金字塔底部是低收入人群,数量是9亿+;中间部分是中等收入人群(已有车有房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数量是4亿+;然后就是高收入人群,数量大致有几千万

2021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551万美元,距离跨过中等收入陷进上限的1.2696万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也是这一年,我国提出共同富裕这个更加伟大的目标,到2035年,将有4亿以上的民众实现阶级的跃升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目标如果能如期实现,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按照规划,到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要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达到8亿,届时我国社会阶层将从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变成一个橄榄型结构。

橄榄型社会结构

中国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所谓中产,其实就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高一点,从事脑力劳动,收入比普通劳动人民高一点点的一群人。但是根本上来说,中产是靠出卖自己人力资本来获取回报,一旦停止劳动,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中产就是无产。

由于可见,焦虑来源的原因:

1、人力资本获取的回报是有上限的

中产阶级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提价来增加收入,一旦知识结构不再与时俱进,收入遇上天花板的话,就会迎来所谓的‌‌“中年危机‌‌”;

2、收入上不去,但那些所谓投资的陷阱却将不断将仅有的一点点财产逐步侵蚀

各种“消费节”:38女王节、520、七夕、圣诞、双十一、618、元旦、春节……竭尽所能掏空中产阶级的口袋。

各种“投机陷阱”:P2P、数字货币、传销、微商、期货、六合彩,总有一款适合你。

3、飞来横祸:

不论是意外、重疾还是治安问题,都有可能让一个殷实家庭瞬间倾家荡产。

总之,中产阶级往往经济来源单一,开销巨大,禁不起房价、股价、教育、医疗、工作的任何变动,现金流紧张到随时枯竭,这种经不起考验的财富,又怎么能让人睡得踏实呢?

那怎么办呢?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不断投资自己——大脑和健康——才是真正是最好的投资,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断增值的“产品”,才能避免焦虑。这倒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是句大实话:多学习,多看书,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有价值的商品!

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生活中的消费陷阱还是很多的,我来说4个,肯定很多人都遇到过。

第一个消费陷阱和信用卡相关,信用卡有一个天坑叫信用卡免息分期。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信用卡“免息”,但不“免费”。

我们在进行大额消费时,比如iPhone XS,最后支付的时候,一定会蹦出来一个链接:建议你用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并且一般银行会把免息后面再写上一个大大的“0”。

利息,确实是不收的,但银行会跟你收“手续费”。而手续费可能比利息还贵!!

举个栗子:

你做了12000元的账单分期,12个月还清。

银行就按照12000元来算手续费,月费率0.6%,每月手续费72元,一年的手续费就是72X12=864元。

这个0.6%的手续费,收得比0.6%的利息狠多了!

因为你每个月都会还掉1000块本金。如果是每月收0.6%的利息,那么,已经还掉的本金,是不会再产生利息的。所以,利息会越还越少。

如果是每月收0.6%的手续费,手续费不会逐月减少,是按你贷款总额来收手续费的!

所以,表面上是免息让你买iPhone,实际上你付出的真实成本,相当于一年13%的利息!

有人说,我压根不用信用卡,我用支付宝花呗、借呗。这就涉及到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消费陷阱了。

但我要特别提醒你们,使用这些消费贷,一定要及时还款,否则会影响你买房买车。

过去,央行征信只接入银行的数据,只能查你在银行留下的记录。但现在,腾讯微粒贷、支付宝借呗、苏宁任性付等,也接入央行征信的数据库了。

花呗这种消费贷的数据,央行征信系统也是不定期抽查。在这些地方借钱,虽然比刷信用卡门槛低还方便,但是,你是没有逾期还款的宽限期的。

比如信用卡还款,超过最后期限3天,银行才会上报征信,记一次逾期。这3天之内,都是给你的宽限期。

但是,你借那些网络消费贷,超过规定期限哪怕1分钟,就给你记一次逾期。

所以,要特别注意按时还款。别买买一时爽,弄坏了征信,将来买房子买车办不下来贷款,麻烦就大了。

第三个消费陷阱,就是各大商家看似诚意满满的“满减预售”。

就比如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的倒计时预售,先付定金再付尾款,定金膨胀、抢现金红包等等,这些噱头事实上都是一样的,就跟钓鱼一样,先丢个饵给你,等你咬钩了,就一下把你牢牢勾住。

比如预售制。预售的东西,你都买了,花钱自然是跑不掉的。要是你没买,比如,预付款付得太多,忘记了,或者不想买了,这钱就白送给人家了。

有一年双十一的招数是「购买小套装送双十一优惠券」,就是,先买指定的试用装,确认收货后就给你代金券,双十一那天可以用。

科颜氏天猫店20元买一套小样。买之后送20块双11券。相当于试用装不要钱,双11当天买200-20。去科颜氏门店买东西,跟柜姐多唠两句,她都能送你个试用装。

类似满300-30、满500-50这种的套路,还起了个唬人的新名字,叫「购物津贴」。

但是,所谓的满减、津贴,是绝对不会帮你省钱的!那都是引你越买越多的套路。

如果商家计算出,过往交易的订单,平均金额是250元,那么,你领的优惠券,最低使用门槛一定会被设成“满299元”。

你买了250多块的东西,一看还差40多块才能用优惠券,就继续往购物车里加东西凑单。

但你怎么加,也不可能刚好加到299元,然后你就发现,再买点能到399元,就可以用更大额的优惠券。

于是,你不知不觉,又把购物车金额加到了400多……就这样,店家慢慢地,温柔地,让你越买越多。

最后一个我要讲的消费陷阱就是营销洗脑。

种草容易,拔草难。但实际上,那些容易让你心动的东西,80%你都不需要。

你相信我,时间会证明一切。

比如在朋友圈刷屏的戴森卷发棒,种草效果好到什么地步呢?我周围所有的女同事,都真心诚意地认可:如果你男友/老公没有给你买这一支卷发棒,他一定不爱你。

类似的情况,还有这种虽然不贵,但是让你产生美好生活幻想的东西……比如,懒人沙发。

你会发现如果你家没有三室两厅,你根本没地方放它,最后只能把懒人沙发放在沙发上。

还有就是热爱囤货的朋友们,一赶上双十一双十二,就恨不得把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东西一次性屯到位。价钱是划算,但买得太多,结果就是用到天荒地老……看着省钱,其实是在浪费钱。

留点钱理财不好吗?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使用三天冷却法——

把东西放进到购物车,先别下单付款,放3天再说。过了3天,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失去吸引力。

那怎么避开这些陷阱呢? 就两招,跟我做。

1、打开支付宝-【我的】-【花呗】-【设置】-【额度设置】,不管三七二十一调到最少就是了。(注意花呗额度一个月只能改一次。)

2、【是否卸载淘宝、天猫、小红书……】-【是】

你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土豪。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其他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我国已有3320万户达标,有你吗

家庭净资产600万以上是富裕家庭

家庭净资产180万到599万是中产家庭

家庭净资产60万到179万是小康家庭

家庭净资产60万以下就是温饱家庭了

家庭净资产10万以下是贫困家庭

对于北上广深和其它的一线城市来说,进入中产家庭并不是太难的事,中国有20%的人口居住在万亿规模的城市,中国也是世界上中产阶级家庭最多的国家,毕竟人口基数在。同时中国也是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贫富差距巨大。

美国引以为傲的社会财富形态是橄榄型,巴菲特和红脖子群体都是小数,中间的中产阶级是比重最多的,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还是哑铃型社会,中产阶级占比还是很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人口太高,我们的农业人口还达不到美国和日本那样成为中产阶级一份子的程度,所以共同富裕仍旧是长远目标。

中国人还有6亿月收入不到1000元,而小康水平的家庭还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挣扎,明年起韩国最低收人划定已经超过人民币1万元,日本民营企业职员在疫情中年平均收入一降再降还是25万元人民币,千万别以为我们目前的生活就是富裕状态。

谁能说说,所谓“中产阶级陷阱”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谓中产,看起来有房有车,工作体面,儿女双全。但其实房车但都是贷款买的,每天996苦哈哈赚着可怜的工资,一发下来就开始还贷款。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生病不敢懈怠,不然这一家的重担就不知道如何扛起。

过去中产阶级还有误以为自己很有钱的幻觉,消费起来毫不手软,给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一掷千金。中产阶级有钱但不富有,有时候瞎投资还轻易被割了韭菜。但经济形势下滑之后,中产阶级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只是表面看起来光鲜靓丽而已,其实经不起一点风雨。

要不要买学区房,孩子要不要补习,35岁会不会失业,父母身体好不好,自己的体检报告那几个加号有没有什么问题,每天都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向要上跃迁很难很难,但往下滑落却只需要一个意外就行了。

未来1-2年,中产阶级或遇“返贫危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中产阶级“返贫”是由于房价跌了,想卖卖不出去,租金房价比不如银行利息,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一百多万的房子,房租一月一千多点。

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办呢?

1,不是刚需就不要投资房子了,以租养贷已成过去式。

2,上班族业余时间多尝试兼职吧!多挣一些钱没坏处。

3,如果自己的车还过得去,轻易不要考虑换车,保养得当开不坏,况且,多年不出险,保费会很便宜。

4,该存钱就存钱,疫情反复期间,银行存款才是生活的底气。

5,最好把烟戒掉,暂不论吸烟有害健康,未来一两年钱不好挣了,算算平时自己吸烟,我两年能省下六七千块钱。

6,有条件的回农村,承包土地种粮吧!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得吃饭。

7,有工作的,工资尚可的话就不要考虑辞职,工资低得可怜,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了,趁早出来。

8,不要借钱投“巨资”创业,普通人赔不起,轻资产的到可以试试,比如摆个地摊,支个早点摊儿,也许收入比上班强多了。

……

如果我有500万,怎样理财能实现一年稳定收入40万

多事之秋,现金为王。真要有500万,就大额存单吧。今年基金、股票都从年初到现在亏百分之二三十了。老百姓就别想巧了,你要是掂记那高息,就有人掂记你的本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