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什么意思?山东=鲁国_山东_齐国_鲁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鲁国 山东 齐国 鲁国

鲁国是什么意思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八百余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

山东=鲁国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

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

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省简称“鲁”。

扩展资料:

关于山东的简称取的是“鲁”,而不是“齐”的原因之一:

封地与周王室的亲疏

将时间追溯到先秦时期齐国与鲁国的由来,是很多人解释山东简称的主要依据。简单来说,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要比齐国更亲,更具正统性。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实行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亲属、功臣或前朝遗贵,这些人在封地上成立诸侯国,要履行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以及缴纳贡赋、定期朝觐等义务。

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的殷人和东夷人势力强大,屡次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子牙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由于当时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由其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定都曲阜。鲁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在今山东省的济宁、泰安、菏泽等地。伯禽是周武王的侄子,是同姓分封之地,这么看,鲁国和周王室是有血亲关系的。

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位于山东北部,其国都临淄就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的临淄区。与鲁国相比,姜子牙毕竟是外姓,与一般诸侯国无异;此外,在战国时期,姜姓吕氏的齐国被田氏所取代,国君由姜姓转变为姒姓,从这一点来看,鲁的正统性要强于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