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遭侮辱,因体罚被处罚,其实家教缺失也有关_老师_孩子_自己的

导语:老师作为教育者,面对学生犯错,自然拥有处罚学生的权利和管教学生的义务。对学生做出的错误做出批评,本来是一件再稀疏平常不过的事。

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人意识的增强,这个原属于老师的权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在伴随着禁止体罚这一观念的盛行下,老师一点点的无心之过也会被放大,变成实行体罚的重大过错,接下来我们就要举一个例子。

一、案例

前一阵子,位于广东省某地的小学,有一位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争吵期间,老师可是多次以违背教师身份的口吻暗讽了这位家长的家庭教育,甚至还冒出来了“你是不是老师?”“老子不是!”这样的话语。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会爆出如此不符身份的言语,能让老师做到这么生气,甚至不惜否定自己的职业,也要和家长进行争吵,说明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根据这位老师所讲述的,事情是这样的。本来他在上课时正在带着孩子们做热身运动,其中就喊口号的环节,当到喊到8这个数字的时候,这时候就几个平时调皮的同学就故意大声回应,想占老师的便宜。

展开全文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并其实没有对学生的反映做出激烈的行为,只是对这几个调皮的同学进行了几句,但想到这几个同学在被批评后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的得寸进尺,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他才把他们单独拎出来罚站。后来,即便是把他们拎出来罚站,他们也并没有感到错误。

反而是不断地对老师进行讽刺,还故意说;“违反纪律,就不用跑步了”。在面对学生的多次屡教不改后,体育老师实在是气愤至极,忍无可忍,于是就转身给了每一个同学一巴掌。后来就这样才就引起了激烈争吵这一场景,这位老师最后并没有获得抱歉还是被学校处罚,按照要求求必须向家长道歉,并获取原谅。

在了解完整个事情的详情之后,不得不说,每个人的立场都不同,但是每个人也存在自己的过错。但学校的处罚和家长的行为实在是有所不妥。整个事件中犯错误的是学生,老师也有一定的错误,但是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不尊重老师的行为道歉,而不是只纠着老师打学生这个事情不放,甚至和老师进行。

而且老师也是有苦衷,只是用错了方式,没必要到处罚这么大的地步。学生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老师的极大不尊重,老师生气为了保护自己对学生进行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打人的确是不对的,但是被说体罚的确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也没有打得很重。

再加上家长居然没有让孩子向老师道歉,这无疑是纵容孩子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反而是只揪住老师打人这一点不放,和老师激烈,这就说明了父母在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没有教孩子明辨是非的观念。

明智的家长应该要孩子向老师道歉,并且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告知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应该要学会尊重老师。老师管教学生是对的,只是老师的方式用错了,不应该以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希望他要吸取教训。

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侧面反映了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熊孩子的背后一定存在一个熊家长,平时家长对孩子太过于溺爱,才会出现这种不分场合侮辱老师的情况。

二、父母不应对孩子过于溺爱

作为父母,自然会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能够过度,过度的爱会变成一种纵容,会让孩子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变得任性,不在乎和考虑别人的感受,长期如此严重的还会容易误入歧途。

就以这件事为例来说,这件事被如此放大了之后,未来这几个同学在学校中肯定会被其他老师所忌惮。打,打不得,骂,骂不得,会让老师觉得无法管教,不管对哪个老师来说都会心中有所警惕,这样下去,就会导致校内老师对这几位学生放弃对他们的管教,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的发展只怕是不会太好。

总结综上来看,作为父母,对孩子要适度关爱,不要溺爱,否则会一片好心办坏事。过度溺爱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个性,做事不计后果为所欲为,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是相信学校会对孩子进行好的,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所以,选择相信就要配合老师。在老师纠正孩子的错误时,也要听取老师意见多加强孩子所缺失方面的教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