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卖青楼后嫁都督,离婚创业开上海第一饭店,将积蓄全捐国家_之时_自己的_锦江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在上海市中心的茂名路上,有一家花园式饭店,接待过一百多个国家的近三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还有很多商业大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它就是上海最出名的国宾级饭店——锦江饭店。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它的创始人董竹君女士的传奇一生。

和世俗想象中的不一样,董竹君虽然创办了这蜚声中外的饭店,但她的人生拿的却不是那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小公主剧本。相反,她出生在晚清上海洋泾浜畔的一个贫民窟里,她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

但虽然日子清贫,父亲还是让她受了教育,送她到私塾读书,这也许是她后来有别于其他传统旧式女子,不愿只做个相夫教子,听从夫命的女人的原因。她的性子也很执拗,很有主见,别人缠小脚,她缠了一半就将裹脚布剪烂,母亲只得作罢。

但是这样由她任性的日子在12岁的时候被彻底改变了。父亲生病,再也无力支撑她的学费。她只能辍学了,但这仍然不能改变家里的状况,无奈之下父亲把她押给青楼做三年“清倌人”,卖艺不卖身。

展开全文

在“长三堂子”里,她遇到了她的心中的英雄——革命党人夏之时。那时夏之时常在青楼出没,他年少有为,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事业,才24岁,已是四川省副都督。董竹君情窦初开,早就对他芳心暗许,而董竹君冰雪聪明,又出落得水灵,夏之时也很喜欢这个不一般的青楼女子。

他们之间的感情急剧升温,最后夏之时提出要为董竹君赎身,但董竹君却严词拒绝了。她说:“我自己想办法出去,不用你花钱,不然以后你不高兴,也许就会说我是你花钱买来的,那我是受不了的。”

她生来就是这倔强的脾气,她要靠自己逃出青楼,再让夏之时光明正大娶她,而她也确实做到了。就这样,十五岁的董竹君嫁给了二十七岁的夏之时,从青楼女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都督夫人。

婚后她跟随丈夫前赴日本留学。即使嫁做人妇,董竹君依然对知识十分渴望,于是她入读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虽然嫁给了心目中的英雄,但婚后的日子里,她却渐渐发现夏之时对她的“爱”不过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他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进步人士,但骨子里还是认为妻子就是他的附属品。

比如在1915年,夏之时被召回四川时,他在临行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董竹君正是感动之际,夏之时又说,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然后他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只为了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害怕这个娇妻在他离开之后红杏出墙。

董竹君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不认识眼前这个人了,但她还是没有说什么。董竹君晚年在自传中回忆这段经历:“我从窗前回过身来,正对着穿衣镜,镜中一位少女婷婷玉立,双目炯炯。雪白、细嫩、红润的皮肤多么美呀!但你的神情又多么烦闷不悦呀!你的丈夫并非是理想中的那个多情温柔的英雄,而是一位严厉的师长。”

两年后,她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她本想继续补习法文,意欲前往巴黎留学,但夏之时要求她返回四川合江。董竹君只得放弃赴法国深造的计划,回到了四川,回到了她不想面对的旧式大家族生活。

但董竹君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即使是在她不喜欢的这种传统束缚中,她照样能活出自我。她先是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在家中设立图书室,为孩子们请家庭教师,还让女儿们学习乐器。丈夫认为,女孩子无需多读书,她却认为必须让她们受高等教育,有自己的思想。

她还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她想帮助更多的女性,在她的女子织袜厂里,她请的全是穷苦女性。

她在慢慢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她在努力奋斗。但夏之时在精神上和事业上都跟她走了截然不同的路。他在四川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公职,然后他开始沉沦于鸦片,甚至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在董竹君患肺病避居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去看望她。

她对夏之时十分失望,她是一个敢想敢做也敢于离开的女子,并不会被一段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束缚住,也无谓流言蜚语。1929年,两人开始了长达5年的分居。到了1934年,两人正式宣布离婚。离婚的时候,董竹君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及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

但这些,夏之时没有一个做到。

最初几年,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过得并不容易,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去得最多的就是典当行。后来,董竹君回忆说:“现实的生活和处境就如一把把的尖刀,一条条的皮鞭,整天整夜、每时每刻,都向我的心肺、皮肉,每条神经钻刺着、抽打着。一家老老少少却张着口,等着吃饭,穿衣,上学。现实啊!迫得我走投无路,重重的生活压力使我喘不过气来。”

但她知道只有自救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她在1930年春末东筹西凑办起了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又到菲律宾去招股。

在繁忙事务缠身下,她只能把女儿送到教会学校的附小寄读。她经常给女儿们灌输做人和爱国的道理,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爱国情怀。她教育孩子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善美。

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很久。在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闸北,群益纱管厂遭到炮击,只能被迫停工。

所幸后来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遇到了李嵩高。李嵩高在报纸上看到了董竹君离婚的新闻,被她的勇敢坚韧打动,给她投资了2000元。于是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

她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和交际能力将这家小饭馆推上了上海餐饮届的顶端。当时,上海滩青帮、洪帮的头面人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这里的常客。而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

甚至在卓别林访问中国时,还来她的锦江饭店品尝了香酥鸭子。趁热打铁,1936年初,董竹君又办了锦江茶室,聘请了很多女性服务员,给她们提供就业机会。

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地,上海滩无人不知这个前都督夫人成为了上海第一商业女王。

在有能力的时候,她也不忘自己的国家。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她创办了一家“永业印刷厂”,秘密印刷抗战刊物和宣传品。同时以她的菜馆为掩护,救助抗日救亡人士,于是这里成了爱国人士的秘密联络点。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政府为了方便接待中央首长、国际友人,想要有一个更高级的场所接待。于是她将川菜馆和茶室合二为一,正式更名为锦江饭店,成为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场所。然后将自己的饭店股份捐给国家,这是她辛苦十六年赚来的十五万美元。她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周恩来与董竹君握手

她的丈夫夏之时在她出走时跟她说,要不了五年,你就会回来的。但是五年之后,董竹君却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女子并非不如男。夏之时几度想要和她复婚,她都拒绝了。她不恨他,也没在儿女面前说过他一句坏话,只是他已经不是她爱的那个人了,而她也不是一个依附在丈夫的避风港下唯唯诺诺的女人。

命运弄人,夏之时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后被误杀,被冠以组织暴乱的罪名。董竹君也被冠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被捕入狱5年。70岁的时候,她在监狱里还写下诗句,以表心迹: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到了1979年3月,她才获正式平反。晚年她开始撰写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亲友劝解:你董竹君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近代工商业先驱人物了,何必在书中再暴露自己的贫贱出身和苦难经历呢?她回道:“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回忆录最后成书40多万字,费时八年。

她将儿女全部培养成才,改变了中国电影之路的八一制片厂就是她的三女儿董国瑛创办的。

1997年,她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主持人感佩她坎坷一生、屡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但在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患感冒不治去世。

她用自己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女子并非要无才便是德,她追求知识,涵养自身,她也用自己坚毅的力量证明了女子并非不如男,她敢拼敢打,也为女性崛起而奔走,为国家奉献。天助自助者,她虽出身底层,但志在高远,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参考资料:

海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门县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通市志·建置沿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传奇“董小姐”13岁被卖青楼 胸怀大志成女企业家 .人民网

南通日报-董竹君: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 .南通日报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