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情报部门工作,是潘汉年的亲密战友,受潘汉年牵连被审查_情报_间谍_我党

二战期间,很多知名的外国间谍都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为盟军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法西斯服务,这些间谍也被称为“双重间谍”。对间谍来说,多一重身份就意味着多一重保护,也意味着多一条信息获取渠道。

在我党历史上,有一位五重间谍,他既是我党的情报人员,也与中统有密切联系,更是由戴笠出面,把他招到军统,另外,他还与日本人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同时,他也是第三共产国际组织的一位特工,身负五重身份,也是我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他的名字叫袁殊,那么,袁殊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袁殊出生于1911年,湖北黄冈人,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袁殊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很早就开始参加革命,然而,袁殊的父亲却抛弃了自己的妻子与袁殊,因此,袁殊主要是由母亲以及外祖父一家带大。袁殊的外祖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非常有势力,袁殊的表哥也是黄埔一期学生,这些条件都为袁殊将来走上情报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展开全文

1927年,袁殊跟随国民党参加了北伐,不久后,他开始从事文学写作,以期靠稿费养活自己,然而,在那个乱世,袁殊的稿费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好在他通过表嫂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富家女,在这个富家女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两人后来也修成正果,结为夫妻。

1931年年初,袁殊从日本回国,在妻子的资助下,他开始办报,那段时期,他在报纸上宣传“左联五烈士”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此之后,袁殊开始与“左联”密切来往,并结识了潘汉年。1931年10月,经过潘汉年介绍,袁殊加入了我党,开始在潘汉年的带领下从事情报工作,并成为潘汉年的亲密战友。

从1932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这段时间,袁殊还成为中统、日本人、军统以及第三共产国际的情报人员,身负五重身份,成为我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这些身份也给袁殊的情报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袁殊与潘汉年恢复了联系,他们留在沦陷区,提供了大量可靠情报,为抗日战争的取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被转移到苏北解放区,主要在我党的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袁殊被李克农调到情报部门,主要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然而,1955年,潘汉年在参加两会期间被逮捕,作为潘汉年在情报战线的亲密战友,袁殊也受潘汉年牵连入狱,并被判有期徒刑12年。

1967年,袁殊刑满释放,然而,当时恰逢十年特殊时期,包括潘汉年也被重新关押入狱,因此,袁殊也再度被关押,一直关押到1975年。1975年,袁殊又被送到武昌大军山的一处农场,继续接受劳动改造,1980年,袁殊返回北京。不过,虽然返回北京,但袁殊的行动仍然受到限制,当时他的身体也不好,主要时间都在养病。

1982年,随着潘汉年平冤昭雪,袁殊也获得平反,不仅恢复了名誉,而且也恢复了党籍。同时,组织也承认他在1931年入党以及在情报领域做出的贡献。晚年的袁殊因为过去的牢狱之灾受到了很大的刺激,精神也陷入混乱,1987年,袁殊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