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意变为现实:国际化学校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_教育_学生_学校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的发达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成为可能。

21世纪初期,一个外来词进入国内,并迅速在教育界引起了重视——创客教育。2016年,以“创客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为主题,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会议在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召开。会议对创客教育的定义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1]。

创客是起源自西方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国内学校来说,无论是创客还是创客教育都较为新颖,大多数学校都在探索的过程中。本文将从创客教育的发展历史入手,介绍创客教育在国内学校教学中的开展情况。

创客教育——

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

创客文化:

起源自美国,以创新、实践、分享为共同特质

“创客”一词由英文单词“Maker”翻译而来。创客(Maker)起源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制作实验室)创新项目。2012年,伴随着《创客:新工业革命》的出版,“创客”一词正式走进全球视野[2]。

2015 年,我国第一次将“创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3]。2015年1月,以总理访问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标志,借着总理推动“双创”的东风,创客教育进入了发展期,呈现出繁荣景象[1]。

创客泛指热爱创新、热衷实践的人,他们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分享。他们在现实中大多是本就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领域具有独到兴趣的人,他们还热衷于动手实践,而如果将拥有以上特点的人汇聚到一起,他们就会在思维的碰撞和集思广益中产生更多更精彩的创意,进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世界知名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就是代表型的创客。

创客教育:

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

创客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在2015年正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2016年的“创客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主题会议上,创客教育被初步定义为“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1]。

现在,创客教育在广义上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狭义上的侧重点是通过数字化工具,让学生将创意作品化。

创客的三大特质(创新、实践、分享)在创客教育的定义中仍然可以看出来。在创客教育中,创新是学生在开始学习和操作前应该具有的意识,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步培养的意识;实践是指实际操作在创客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在课程教学和项目教学中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享具有两种含义,但在以“创意作品化”为目的的创客教育中,比起培养合作精神,分享更多是旨在通过思维的碰撞,让学生产生更多精彩的点子。

展开全文

激光切刀 图源:pixabay.com

学校中的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学校搭建创客教育,主要以四大方面的建设为重:创客空间、创客软硬件、创客课程、创客项目。

创客空间:

营造创新和分享的创客氛围

创客教育强调在“做”中“学”。而为了完成在做中学,在教学中,学校考虑的除了硬件的引入、课程和项目的设置,还有环境的营造——只有在一个舒适的、适宜进行创客教育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迈出创客教育的第一步。

创客空间即为学校进行创客教育提供的空间。合理、精心制造的空间除了包含功能强大的设备,还要在环境上为学生营造创新和分享的氛围。新建的环境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在2020年的新学年,启明星双语学校引入了创客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进行创新和实验,还可以在新设置的媒体演播室录播自己的电视节目,开播启明星电视台。创客空间将知识与实验联系起来,实现了创客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做中学。

图源:启明星双语学校官方公众号

创客软硬件:

引进数字化工具,满足教学硬性需求

“创新”对创客来说十分重要。创新不仅是绝大多数创客都具有的其中一项特质,还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创新的意识就像脑海中突然闪过的想法,一旦发现它,就要立刻捉住它并付诸于实际操作。如何将脑海里的创新意识落实到实际操作?答案是通过工具。

2016年的“创客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主题会议提到了数字化工具在创客教育中的使用[1]。数字化工具,即创客软硬件,在创客教育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无论学生拥有多么天马行空的创意,他们最终也需要通过工具来将创意作品化。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学校在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时,也引进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位列前沿的数字化工具。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设计阶段,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工具是iPad或Tinkercad等数字设计软件,方便学生将他们脑海中的创意移植到屏幕上,变得可视化;在制作阶段,学校提供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工具,只要将设计输入,这些机器就会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输出到现实。

图源: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官方公众号

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同样在教学中引进通过创客软硬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客教育。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的Makerspace(创意空间)中既有缝纫机这样的传统材料,也有3D打印机、iPad、VR这样的现代高科技工具。这些工具不仅安全,还能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体验。许多学生通过使用缝纫机和编制材料来设计独有的服装,开启了“未来时装设计师”的第一步;VR设备和专门用于VR使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探究何为创新。

图源: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官方公众号

创客课程:

跨学科融合教学,创客教育最直观的体现

在创客教育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融合的。学生在进行创客操作时也并不会仅使用到某些学科,而是会使用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学校在开展教学时出于这样的考虑,也不会开设数量较少的科目。

另一方面,课程是学生接触创客教育的最直观途径,为让学生能够对创客教育养成长期的认识,学校会在K-12的各个阶段均开展创客教育。比如,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是一所小、初、高一贯制的学校,其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探究、艺术等课程,在中学阶段开设计算机、视觉艺术以及以及机器人、计算机编程、3D打印等选修课,在高中阶段开设有艺术、科学等学科的高等级课程,以求步步加深学生对创客教育的了解。

图源: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官方公众号

创客项目:

回归“创造者”的身份

尽管“创意作品化”在创客课程和创客项目中都可以实现,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学生的身份转变:在创客课程中,学生更多是在扮演“参与者”,参加由教师组织和设计的课程;在创客项目中,学生的身份更偏向“创造者”,即Maker,从项目设计、项目开启到项目执行、项目完成,学生的身份一直都是创造者。

以ULC剑桥国际高中为例。2022年3月,十余名ULC剑桥国际高中的学生加入创客项目,他们在项目开启前明确了项目初衷,在练手中明确项目的设计思路,独立完成设计方向规划、器材准备、编程等步骤。最终,在6月份,尽管他们的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展示环节,他们仍然展示出了一项完成度较高的项目。

学生初步开发的机械手项目 图源:ULC剑桥国际高中官方公众号

结语

尽管国内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创客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教学中引进创客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创客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距离成熟期还有一定时间。只有将创客教育内化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部分,让创客空间像图书馆一样成为学校的基础设施,让跨学科学习成为日常教学的基础,创客教育才能说是进入了成熟期。

参考资料:

[1] 谢扬:《中国创客教育发展简史:发展期(2015-至今)》,2016年12月6日,

[2] 丽水市青少年宫:《创客是谁?谁是创客?》,2018年6月1日,

[3] 孙江山,吴永和,任友群.3D打印教育创新: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和STEAM[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96.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