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实力上来看,武汉大学能排进中国大学的前5吗?金刀驸马郭靖,那柄金刀最后在哪_特斯拉_燃油_汽车

本文目录

  • 从综合实力上来看,武汉大学能排进中国大学的前5吗
  • 金刀驸马郭靖,那柄金刀最后在哪
  • 全面禁燃政策来了你的燃油车还能开多久
  • 特斯拉事故率这么高,为什么在许多国人眼里还是真香

从综合实力上来看,武汉大学能排进中国大学的前5吗

您好,我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李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武汉大学目前很难进入中国大学前五的行列,即使武汉大学很优秀。

目前中国有两所旗舰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后面紧跟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名牌大学(C9)院校: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然后后面可以紧跟着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等

仅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目前武汉大学很难进入前五的行列!!!

金刀驸马郭靖,那柄金刀最后在哪

郭靖与铁木真、窝阔台等人涉猎的时,由于郭靖一箭双雕,为铁木真赢得了面子,于是把自己爱不释手的金刀赐给了郭靖。后来铁木真说要把华筝嫁给郭靖,并当众说郭靖是他的金刀驸马。

内容简介:

南宋末年,金兵入侵,朝廷奸臣当道。全真派丘处机因杀死汉奸王道乾,被官兵追杀,逃到江南一个小村牛家庄,与隐居在此处的爱国义土郭啸天和杨铁心一见如故,以“靖、康”为他俩即将出生的孩子命名,并留下一对短剑作为信物;

郭啸天死亡、杨铁心不知去向,已怀身孕的郭夫人李萍被段天德抓走,之后经过千辛万苦逃到大漠,生下儿子郭靖,而杨夫人包借弱则被骗嫁给完颜洪烈,生子完颜康。丘处机得知两家被害的消息后,一路对凶手进行追查;

欧阳锋一路跟踪到此,黄蓉始现身相见,通过帐中掘坑、水灌陷阱、冰峰孤立等妙计诱骗欧阳锋,实现郭靖为保护黄蓉而立下的饶他三次不死的诺言。黄蓉因华筝产生误会,再次出走时遇大漠风沙,郭靖追去时误以为她已死;

铁木真野心渐盛。遂生攻打南宋之心,郭靖不愿领命,母子欲连夜逃离,却因华筝泄密而被抓。李萍自杀以成全儿子忠义。黄蓉用计逼走欧阳锋,华山论剑结束。郭靖、黄蓉两人拜别临死的铁木真,携手而去。

全面禁燃政策来了你的燃油车还能开多久

问题描述颇具引导性-实为「谣言」

近期再度出现关于“禁燃”的话题,大意为禁售或禁用燃油车时间表“出台”,燃油车还用使用多久,你怎么看?

这些标题显然为博眼球而编造,禁售燃油车是必然的,「禁用」燃油车短期内时不可能的!而且截止目前没有任何国内官方机构说明要禁售或禁用燃油动力汽车,最多只是媒体机构或分析师基于行业与技术发展做出的预测。真正制定出禁售(非禁用)燃油车时间表的,目前只有海南省与其他一些国家或其城市。

  1. 2024年,罗马
  2. 2025年,挪威、雅典、巴黎、马德里、墨西哥
  3. 2029年,加州
  4. 2030年,海南、荷兰、英国、印度、以色列、东京
  5. 2025年,日本、加拿大
  6. 2040年,西班牙

明确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目前只有这些,剩下的则是一些车企;比如福特林肯、捷豹路虎、丰田本田、大众汽车、戴姆勒奔驰,自主品牌的北汽长安等,比亚迪预计2022年全面停产燃油车,但这也只是技术达到了、有能力打造价格重合各价格区间燃油车的混动车而做出的战略调整而已。


中国何时会禁售燃油车呢?

准确答案是「不知道」,只能基于部分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未明确发布停产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只是在两年之前说明了有“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推出时间表”的规划;也就是没有准确周期,但可以基于北汽或长安的规划进行预测,北汽为2020年在北京停售燃油车、2025年全面停售,长安汽车的“香格里拉计划”同样为2025年停售燃油车,而这两家车企都是重磅级的国企。风传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节点正是2025年,这显然是基于北汽和长安汽车规划的解读,但也确实很有可能性。

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和“弯道超车”的成果决定了有必要先行,汽车制造是重工业中的核心支柱之一,打造好国产汽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燃油车阶段自主品牌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反超,但是在内燃机阵营中的竞争力充其量能达到伯仲之间,因为这种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已经达到了技术瓶颈,过于原始的技术平台没有再多的突破口了。说白了就是以外国车企为主的品牌集群仍然有机会绝地反击,想要确定领先优势会很难;所以真正的突破口是寻找具备综合性能颠覆性的替代技术,如能同时做到是缓解能源压力和碳排放则最好,而电驱技术正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在以中国汽车品牌集群为核心、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阶段中,各大知名外国车企都是不屑的;但是电机不论在动力、能耗、可靠性、NVH等诸多方面都有绝对优势,欧美在百年前放弃电动汽车技术而转攻燃油车不单纯是技术的问题,这里面深了去了,可是核心因素似乎被遗忘了。于是欧美车企就像曾经的大清,内燃机变速箱就像是曾经的“大马金刀”,电机则等于工业产物;两者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只要动力电池组的储能问题被攻破,综合超低的用车成本和颠覆性的超高性能,这种车就能慢慢地被接受。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欧美日韩车企沉浸于内燃机的幻想中时,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了14%,保有量突破600万台、充电桩突破200万个,梯次利用形成规模、储能与侧储能也趋于成熟——然而现在还只是2021年。各类三元锂、磷酸铁锂加上钠离子电池,以及自主研发的MCU&IGBT&5G芯片,国内具备了目前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就开启了最后一阶段的、加速燃油车退场的倒计时了,预计2025年之前就有可能让燃油车全面退场,以插电、增程和纯电动替代。


禁售之后的燃油车还能开吗?

第一节分析的只是“可能的、禁售时间节点”,禁售不等于禁止驾驶!

即便从2022开始出现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然而未来的四年内的电动汽车产销量预计也只是几千万台;但是燃油车经历了十几年的产销量爆发式增长,保有量是必然要突破三亿台的。

可能禁用吗?

有“燃油车会被禁用”观点的不是缺乏常识就是在“挑事”,燃油车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自然报废,不可能被禁售而一刀切;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商品,对于大部分汽车用户而言换车都不是那么轻松的。所以即便2025年燃油车会禁售、2025年的某个时间节点也可以买到燃油车,这台“绝唱燃油车”也能开到2040-2050年,因为至少非营运的家用汽车是没有时间报废周期的,只要车辆能检测过关就能一直开下去。

重点:

汽车的自然报废周期在缩短,很多车辆用到15年左右都会选择去报废;原因包括车辆的残值率过低,但核心因素还是DPI的增长。说白了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很大且持续增长,近十年就翻了一倍、近20年几乎翻了五倍;有这个基础就决定了车辆的更换周期自然会缩短,这就像曾经一件衣服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现在的年轻人一年就要换很多套,这就是DPI增长带来的变化,汽车即便消费门槛高一些也至少能缩短更换周期。

所以燃油汽车会禁售但不会禁用,只是即便不禁用,未来一二十年也会快速的、自然地被淘汰;毕竟燃油车的驾驶品质和电动汽车与两类混动车的差距过大,在大部分车都是新能源汽车之后,燃油车自己就会感觉别扭了。这就是自然淘汰的规律,燃油车不需要硬性的禁用。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特斯拉事故率这么高,为什么在许多国人眼里还是真香

特斯拉事故率如此之高-为何热度仍居高不下?

近期汽车领域热度最高的品牌莫过于美系品牌-「特斯拉」,究其原因自然是连续不断的主动刹车、刹车助力泵失效、自动驾驶莫名启动、传感器失灵等等;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不胜枚举,但似乎所有案例都没有得到真正客观的第三方机构的结论认定。

可以说现在的特斯拉是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综合其没有仪表盘的Model 3/Y的设计,以及集成车机显示的信息并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强制国标)的问题,对于这个品牌的车辆的评价一定是工业垃圾。但是为什么仍然有不错的销量,仍然会有很多所谓的“特粉”去维护这个外国品牌呢?原因正在于它是外国品牌。


三个场景

(与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人讨论特斯拉的场景)

1:当一位年过花甲且将将拿到驾驶证的“友人”来我这谈天饮酒的时候,竟然提到了特斯拉汽车陆续出现的“维权事件”;很诧异中老年人也对此类汽车资讯如此感兴趣,然而在交流过程中忽然感觉到了异样。

因为在没有任何准确的结论可以参考之前,其已经将责任归结于这些车主;究其原因与特斯拉陶琳女士的观点相同,那就是“咱们善于闹”、不遵守人家的规则!这种观点很显然是其骨子里的问题,是这些本身不遵守规则的人认为任谁都与他们相同;对于这样的观点已经不反驳,需要回答的只有一句话-“你是你、我是我,别‘咱咱’的,我们的精神没有废掉”。

2:当一位特斯拉用户热情高涨的来到我们的公司炫耀其Model 3汽车,并且热情的邀请试车员去驾驶其车辆,其中还包括一些友人的时候;结果是没有任何人愿意去驾驶,这是在特斯拉陆续出问题之前。而在之后这位Model 3的用户也多少有些忧虑,多多少少咨询过一些关于其刹车控制系统、车辆芯片类型与等级等诸多问题。

但是在任何场景中这位用户都仍旧在维护特斯拉,也坚持认为所有出现问题的Model 3/Y/S/X等车都是司机不会开,虽然他开车时也已经小心翼翼。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建树,有些外国品牌的商品就是他包装自己的一切;否认了这款车且短时间又无法换车,这不是否认了自己吗?

3:与部分汽车工程师、行业分析人员、部分同时使用自主品牌与进口品牌高端车辆的用户分析特斯拉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理性的;因为这是基于技术和理性思考的分析,从营销学到车辆电子、芯片、控制系统、三电技术等等领域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无法认可特斯拉。

当然这不是主观上就排斥特斯拉,只是结论会让“特粉”有这种感觉;然而最终在辩论的过程中又发现“特粉”特别不理性,谈技术的时候他们具备第一类的观点,从“精神饥荒”的角度分析那就直接歇斯底里了,什么是“精神饥荒”?


精神饥荒

有多少人对外国品牌是趋之若鹜的呢?

相信仍旧作为奢侈品和大宗消费品的消费主力的60-90后,对于外国品牌是绝对崇拜的(相对一部分);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国商品、影视作品和文化开始输入,此时这些商品和文化是非常“新潮”的。

说白了就是没见过会感觉新鲜,而新鲜的可能就是好的吧;其中各类商品还没有国产或高标准的国产选项,毕竟市场化全面开放的阶段是学习与进步的阶段。但凡事都会有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初期的国产商品水平不如外国商品,于是很多用户就会直接否定中国制造;也就是说国产商品在起步时就已经输了,即便后期的水平实现了反超,但再不能吸引到这些已经形成一种观点的消费者。

这是不应该但又注定会形成的结果,在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很好总结:

  • 不懂思考
  • 不够自信

虽然大清朝已经是百年之前的历史,但是一些人精神层面上的“辫子”还是没有减掉;对于中国制造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大马金刀”的层级,还把“捡洋落”视为荣而不为耻,这点从今日五菱宏光MINI EV被停止上牌,上海要求4.6米以上和10万元以上的车辆才能用新能源牌照——为特斯拉量身定做的规则一样令人感觉恶心。

然而这种观点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原因正是“不能否定自己的错误”;而不能否认则等于无知,无知的原因是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没有这些知识储备何谈思考与自信呢?这是个无法突破的“闭环”,怎么办呢?——自然淘汰即可。

国产汽车与合资汽车在市占率方面各占半壁,合资品牌五大车系市占率将将超过50%,国产汽车以少数一线品牌对抗合资车系数十个品牌,实现的是市占率接近50%且上升趋势很明显。这就说明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制造,连大宗消费品都认可了,其他消费品就各不例外了。

看一看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除了美系苹果还在 苟延残喘,曾经的三星、索爱、黑莓、诺基亚还有存在感吗?2000年后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再以用个苹果手机为荣,优秀的华为、小米、VO等高端旗舰机不仅有更好的体验,同样能满足轻奢用户的需求;“国潮风”已经成为热潮,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元素,这会带来很有意义的改变——那就是不再以崇尚洋品牌为荣,一旦有了这个基础,特斯拉等问题不断的合资进口汽车都会成为过去式。

结语:时间会带来改变,时间会淘汰掉有“精神饥荒”的那些人,现在特斯拉的热潮也无非是此类消费者的炒作;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是大部分更加自信的00后,观念的转变会逐渐带来对品牌认知的变化,届时不论是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还是两田一产、特斯拉、BBA等品牌都会被起底真实水平,追捧“洋垃圾”会被视为愚蠢。

至于特斯拉近期频繁出现的问题车,客观来说也不值得同情;比如从“特粉”变成“特黑”的特斯拉维权女士或Model Y的男性司机,在车辆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忽悠了多少人去买特斯拉的汽车,出问题了之后有没有想过这些用户呢?有因有果嘛,自己去承受吧。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