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怎样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_蝶恋花_一首_这是

本文目录

  • 蝶恋花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 怎样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
  •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哪一首诗如何给出简要赏析
  • 欧阳修《蝶恋花》中有一句“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词中“烂柯”是什么意思啊
  • 李煜的《蝶恋花·春暮》,你是如何理解的
  • 如何以“蝶恋花”为词牌,填一首离别相思词
  • 蝶恋花歌词
  • 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盛赞并和诗经蒹葭并列,有何不凡魅力
  • 关于“蝶恋花”的古诗词!求“蝶恋花”的古诗、词,每一首都要
  • 苏轼《蝶恋花》的意思

蝶恋花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蝶恋花既是词牌名,又是曲牌名,是文人们“戴着镣铐起舞”的产物。

词牌和曲牌都是专有名词,意思是:只要使用“蝶恋花”这个牌名,那么字数、平仄、节拍都是预设好的,只要往里填词就可以了。

蝶恋花作为词牌,固定格式为:双调六十字,仄韵。双调就是两阙的意思,仄韵以今天的声调来解释的话约等于普通话的三声和四声。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晏殊《蝶恋花》为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开篇我们说过,蝶恋花既是词牌,又是曲牌,都是拥有一定格式的专有名词,那么它们具体又有什么差别呢?详情见下。

  1. 作词牌,原为唐朝教坊名曲《鹊踏枝》,后用为词牌,改名为《蝶恋花》,取义于 南朝 梁元帝 “翻堦蛺蝶恋花情”句。又名《一箩金》《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明月生南浦》《卷珠帘》《鱼水同欢》。”

  2. 作曲牌,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于套曲中。

怎样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是为应答妻子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的词《菩萨蛮·惊梦》所作。这首词中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及其浪漫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妻子杨开慧的强烈的怀念之情,同时又对革命烈士柳直荀的遗孀充满了关爱和抚慰之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此诗包含着革命者对伴侣、对战友深深的悼念和缅怀,读之感人肺腑,令人动容!全文如下: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李淑一《菩萨蛮·惊梦》词: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

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李淑一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长沙读书时相识并结成闺中密友的。杨开慧学习努力,为人豁达乐观,思想新潮。对李淑一的影响至深。

李淑一是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相识相知的。两人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

1924年10月30日,李淑一与柳直荀结婚。柳直荀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任中央军委特派员,1929年冬任中共长江局秘书长兼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夏到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担任过军的各部门要职。1932年9月柳直荀在洪湖遇难。

早在1933年,李淑一听说丈夫柳直荀牺牲后,含泪填了一首《菩萨蛮·惊梦》词:

就是这首词,李淑一于1957年1月寄给毛泽东主席请他指正。毛泽东主席读后感言:“大作读毕,感慨系之”,于同年5月11日,挥笔写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其时李淑一是长沙市第二女中初三的一名语文教师,毛主席亲笔写信把词作邮递到她的手中。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骄杨”指妻子杨开慧,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9岁。“柳”指革命烈士“柳直荀”,柳直荀(1898——1932),1932年9月在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被作为“改组派”枪杀于湖北监狱。

这两句取其姓杨柳姓氏的巧合,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地产生双关意思,杨柳的忠魂像杨花柳絮般飘上九霄云外,飘向浩渺的太空。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接着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了一个奇异而瑰丽的神话世界,月宫的仙人吴刚为杨柳的忠魂“捧”出了桂花酒。远离红尘的仙人都对革命忠魂充满了敬意!。

寂寞的嫦娥仙子也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想象一下,广寒宫中高冷的嫦娥仙子衣袂飘飘,在万里长空为忠魂翩翩起舞,这是怎样的礼遇?本来是悼亡诗,展现的意境是如此的瑰丽,展现出了革命者无比乐观浪漫的情怀!杨柳有知,足可欣慰!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最后二句,诗人急转直下,嫦娥仙子正在为忠魂舞蹈之时,忽闻人间已推翻了旧世界,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革命英魂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开心的泪,这是欣慰的泪,这是喜极而泣的泪!这泪雨,是英魂绽开在太空的花朵,是英魂在万里长空挥洒的激情!古今诗作中哪种泪能这样豪放,热烈?哪种泪能这样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此诗是悼亡诗的千古绝唱,艺术上,思想上已臻化境,必将流芳千古!

(有人曾拿这首词出律说事,甚至说这首词没有一句是通的,我认为此人迂腐至极,可笑之至!鸿鹄的广阔胸怀怎么能被檐下雀鸟所理解)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哪一首诗如何给出简要赏析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景》,全词如下:

蝶恋花·春景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大意是说一位正当年华的少年,经过一处花园,听到里面传来荡秋千少女的娇俏的笑声,心生爱慕,欲想一睹芳容。方要行近,却人去园空,留下几多遗憾。

“多情却被无情恼”,生动形象的勾画出一个少年爱而不得的失落情状,读来让人心动,令人感伤。

“天涯何处无芳草”,现代人往往用来抚慰失恋的人,安慰他们,“天涯到处有佳人,今春去了有二春”。“天涯何处无芳草”,已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

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美。苏子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此词也成为苏子的一首千古绝唱。

欧阳修《蝶恋花》中有一句“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词中“烂柯”是什么意思啊

感谢大圣平台:

谢谢题主相邀!

因时间关系简答含意:

洞中方七日.

尘世越千年.

李煜的《蝶恋花·春暮》,你是如何理解的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又有趣,又好玩。

我承认,这是一首情致婉约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文艺一点的男孩子,还可以拿来做情书用。毕竟你看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相当打动人心。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你可以说这样表白:眼里全是你,世界全是你。一颗相思的心,飘来飘去,人间之大,竟然没有地方容得下我那颗驿动的心!看看,多么好的抒情的情书!

但我还是怀疑,这首词可能并非李煜所写。

我们知道,李煜号称一代词帝,南唐有名的大艺术家。他的诗词书画,都堪称顶级艺术。特别是词,开北宋婉约词先声,是一代词宗。

但是在南唐尚未被北宋灭亡之前的李煜,还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皇帝,富庶的江南,美丽的江南,画船听雨眠的江南,在李煜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时候的李煜,正沉浸在莺歌燕舞之中,沉浸在大小周后的温存之中。所以吗,李煜前期的作品,大都很香艳,肆无忌惮地描写自己红粉的生活。这些词很显然还带有描金画银的花间词风,与这首词的风格不大像。

在李煜被俘成为悲惨的违命侯之后,李煜的风格开始了180度的转变。他从皇帝到阶下囚,从杏花烟雨的江南,到了铁马秋风的北方,李煜的词仿佛含着血泪,从香艳转为沉痛。而这首词清丽婉约,平淡如水,根本就没有沉痛的影子。

所以,这首词很可能不是李煜的作品。果然,前人对这首词的作者还是有怀疑的。沈谦在《填词杂说》认为,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词人李冠,并盛赞其中的两句,是神品:“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他认为,这两句,甚至连红杏尚书宋祁和张三影两个老牌词人的名句,都比不上这句。

我们姑且不去打李煜和李冠的署名权的官司。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般来说,抒情词的套路,总是先写景,后抒情。因为,对一首词来说,写景既是比,也是兴,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的。

在这首词的上片,写初春的清明节所见。初春是一个朝气蓬勃花儿开放的日子,而清明又是引起人的伤感的时节。著名的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可以作为对照。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是吴文英的一首伤逝怀人之作。“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简直可以称得上神来之笔。具体妙处请读者体会。

李煜(李冠)的这首词,先写清明节所见。本来是初春,但作者已经有了春暮的感觉。这是词人的主观思想投射到春天所致。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悲伤的。在这悲伤的情绪中,一点下雨,点点滴滴,几片云彩,在疏朗的淡月中飘来飘去。这个意境是淡淡的悲伤。

但人到底为何而悲伤?人的悲伤无非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在这里,很明显是爱的悲伤。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桃李已经谢了,但是暗香仍然飘荡。或者说,爱人已经不在身边,但还有她温存的体香。

路边的秋千架上,传来少女的笑声。正如苏东坡所写的那样:“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少女们在秋千架上衣袂飘飘的样子,美丽的像一首诗,但是很显然,那些少女并非是作者的意中人,作者的意中人或许早已远嫁他方,或许已经天各一方渺渺而不可寻了。这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烦恼。

相思最苦!

这就引出作者包含深情的感叹: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那千头万绪的相思啊,简直漫天飞舞,人间之大,竟然容不下我的相思!

如此看来,这真的是一首情意绵绵的相思词,是一首深情款款的婉约词。

不管作者是李煜,还是李冠,这首词在爱情词中,都堪称神品!

如何以“蝶恋花”为词牌,填一首离别相思词

蝶恋花:离愁绪

古渡秋寒人不遇,烟锁长堤,柳带牵思绪。数尽归帆知几许,断弦声里花飞去。

梦里依稀梦里聚,点点痴迷,点点离愁绪。且把纷纷帘外雨,取来都付潇湘句。

三妞.三子:如有错处,请师友斧正!

蝶恋花歌词

歌名:蝶恋花

演唱:暖乐团

词:张珊

曲:张珊

今朝燕儿落枝头

依依不舍暗香泛悠悠

盼能牵着你的手

自古以来有道是

镜中月 水中花

情到深处难自拔

枉自嗟 空牵挂

心事惟有思念大

我爱你 你爱他

比翼双飞在天涯

怎奈我是蝴蝶恋上你的花

旧时明月月如钩

今朝燕儿落枝头

何日再度林前步

解我念君离别愁

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盛赞并和诗经蒹葭并列,有何不凡魅力

谢谢邀请!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盛赞并和《诗经•蒹葭》并列,有何不凡魅力?《蒹葭》一诗是抒写对意中人的思恋、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的。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的话: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引用的诗词句子,和《蒹葭》表达的情感都是一类的,原先也都是描写感情的,如“众里寻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原本的意思是,那个漂亮的女子到哪里了,怎么找不到了?可是,在非常失落的时候,蓦然一回头,啊!看到了,她正在那灯火稀疏的地方,似乎要向我这里走来。而王国维先生把它们放在这里,又把它们提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让它们派生出新的思想含义,其见解就非同一般了。第一境界,是说人们要成就大事业,做出大学问,必须总结前人经验,读懂前人的理论,见多识广,只有这样,做大事、做学问才有资本,否则,就不会把大事做好,研究出来的学问,也是有欠缺的。第二境界,是告诉人们,做大事也好,研究学问也好,必须深刻思索,孜孜以求,不能怕吃苦,劳其筋骨,肌体消瘦,也毫无怨言,千万不可半途而废。第三境界是说,一朝顿悟,则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到了这一步,就连自己也感到惊奇。

王国维先生的这个见解,是他研究学问的经验总结,对启示后人学习,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蝶恋花”的古诗词!求“蝶恋花”的古诗、词,每一首都要

现将记忆中的《蝶恋花》呈于下: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处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

其一

庭院深深深几许?扬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二

莫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贺铸《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苹花满湔裙处。

竞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毛泽东《蝶恋花》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服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赵令畴《蝶恋花》二首

其一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搭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其二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波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晏几道《蝶恋花》二首

其一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岭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其二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梦里消魂无处说,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岸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柳永《蝶恋花》

伫停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

苏轼《蝶恋花》的意思

苏轼的《蝶恋花》全文的意思是: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大家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