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的陈廷敬的后人?雍正皇帝怎么样_康熙_雍正_积弊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陈廷敬 雍正 康熙 雍正 积弊

雍正时期的陈廷敬的后人

皇城陈氏进士表

皇城陈氏举人表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谥文贞。

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陈廷敬举贤

圣祖在乾清门召见政府九个部门的大臣,让他们荐举廉洁的官吏,众大臣各有荐举,应答还没有完,圣祖特地问了陈廷敬,陈廷敬回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都是清官,虽然治理的状况不同,他们的廉洁都是一样的。”

于是这两个人都升为御史。当初陈廷敬屡次称赞这两个人,有人对他说这两个人廉洁而且刚强,刚强容易招祸,而且会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要累及您。”陈廷敬说:“果真德才兼备。即使招祸且被人怨恨有什么妨碍。”

陈廷敬秉公理财

康熙帝八岁的时候,陈廷敬任户部尚书,主管钱物。

有一天,他歪着脑袋对陈廷敬说:“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万岁,你要钱干什么?”康熙说:“随便玩吧。”陈廷敬说:“万岁要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一声说:“你的俸禄能有几个钱,我要国库的,有个三万,五万两,才能痛痛快快的玩几天。”陈廷敬说:“国库的银朝廷有规定,谁也不能挪用。万岁,为臣不敢借给你啊!”

康熙生气了:“那你走!”陈廷敬说:“臣遵旨!”他退了几步扭过头来正要走,听见康熙说:“什么不能挪用,明明是觉得我没有亲政,看不起我。等我亲政以后砍你的脑袋!”陈廷敬不敢说话快快退下了。

六年后,康熙亲政,他把这件事忘了,可陈廷敬却仍然记得,几次请辞。康熙说:“那是我还小不懂事,你做的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廷敬

雍正皇帝怎么样

玩弄权谋登帝位,勤政务实,扫颓风整吏治,铁腕重典,雷厉风行惩腐败,痛除积弊,大刀阔斧谋福强,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将康乾盛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雍正的性格-----“新歌乘张,喜怒无常”自幼便被康熙带在身边严格约束!9岁便吟出“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烽”的豪迈诗句。可见其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极富才学。康熙工35子,当中英明神武,才情豪迈的人大有人在,能在35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权谋韬略不同凡响。雍正的13年称的上是个改革的时代,意在清除中国历史上相沿千年的积弊。实行摊丁入亩,耗姿归公,养廉银制度除豁贱民政策,打击科举贵族的士民一体当差方针,推行改土归流,强令富人,有田人代贫民交纳丁银,而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在一定成度上调整了政府,富人,贫民三者的关系,有益于农民发挥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贫农】后来还创造秘密立储制度,使皇位继承事故不再发生,这些个举措对历史的前进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些改革都是在传统社会制度内进行的,但是这些个制度都是在他晚年出现的,时代并不允许他做出较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改革的成果是有限的,不易于夸大,以军机处的设立来看,这一举措是君权强化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力图改革社会积弊,雷厉风行的作风,成功推动了改革事业,成为康乾盛世的有力推动者,因此使其跻身于中国历代杰出帝王的行列。但是在我本人看来他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文字狱。镇压人民起义,严禁明间私密结社,还有些行为也不错······优待明裔,重用汉人,严惩旗恶,放满汉化在文治上有:崇尚节俭,教化旌奖,开豁贱籍,向孔子顶礼膜拜,讲求祥和,还有在人才方面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写了这么多,希望楼主能了解雍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