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当中的“一寸”具体是指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完整诗句_一寸_时间_日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一寸光阴 一寸 时间 日晷

“一寸光阴,一寸金”当中的“一寸”具体是指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他在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写下《白鹿洞二首》,其中有一句叫做“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用“寸”来做时间的量词呢?这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日晷

最初,人们通过地面的自然物体,比如大树、房屋、山丘的影子判断时间。即使在今天的农村,有经验的老人们也会根据这些影子或家门口射进来的阳光的角度,判断生火做饭的时间,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然而,树木会生长,房屋会倒塌,山丘也会被移平风化。于是人们想到将一根固定的杆子立在平坦开阔的地方,用它的影子来测量时间,这就是早期的“立杆测影”。

太阳照射下的物体影子,在一天中不断地改变着:早晨的影子最长,中午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影子的方向也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因此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这就是日晷计算时间的基础。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一来,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像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感觉上是太阳在播动指针,所以老百姓又称其为“太阳钟”。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就投向晷面的下方。

古人用“寸”来描述光阴,自有道理。一方面“寸”喻意为非常微小、简短。如“寸土必争”、“手无寸铁”、“鼠目寸光”中的“寸”均为此义。如此用“寸阴”形容时光短暂,更显其金贵。另一方面,“寸”比“分”“厘”“毫”更容易使用,古代“寸”是一指宽的长度,伸出手指就能衡量,将晷面上的格子用“寸”来横量,晷针投下的阴影,就叫“寸阴”,“一寸光阴”,就是指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用“寸阴”来描述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光,更富形象性。也有用晷指日影的,唐《初学记》引潘尼诗:“尺璧信易遗,寸晷难可逾。”唐钱起《钱考功集`送张少府》:“寸晷如三岁,离心在万里。”这里“晷”即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如此就更加强调时光容易流逝,需要我们加倍珍惜。

日晷按晷面放置的不同,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和斜晷等。

紫金山天文台简仪上附设的日晷为地平日晷,它的晷面为水平放置,晷针呈倾斜状指向北天极,晷针与晷面间的夹角为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晷面上刻有时间刻度,晷针的影子随太阳的视运动而移动,根据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以读此时的时间。

紫金山天文台简仪上的日晷

简仪上日晷的特写

中国传统的日晷是赤道日晷,晷盘周边刻有子、丑、寅、卯等12个刻度(时辰)。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和地面成一定角度。

在古代的时候,不仅仅是十二个时辰,它还跟方位相关。比如书上说到子丑寅卯指的是十二个地支,子午卯酉指的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几个方位。早上的时候古人说,卯时点卯,因为这个时候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太阳的影子指向了卯时,所以古人会把东方叫做“卯”。他们把时辰、天干地支、方位、包括年月日都变成一套系统,并在日晷上把十二个时辰标出来,对于辨认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就可以知道北方是子,南方是午……

岁月无声,光阴有痕。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也都会在某一刻走完自己的时间。大诗人陶渊明曾告诫:“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老的日晷上光影浮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愿你能够真正的领悟!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完整诗句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扩展资料: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用金子比喻光阴,所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也是诗人给后人的千古名言,劝诫大家珍惜时光。也是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

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

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要早于元代的同恕400多年,这才是“—寸光阴一寸金”的最早出处。

另外,这首诗中的白鹿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是这四大书院之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鹿洞二首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什么意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俗语,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时、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相对时间

即实时间,用实数表示的时间。指不在额外维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绝对时间

即虚时间,用虚数表示的时间。指在额外维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与空间关系

空间使事物具有了变化性,即因为空间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发生变化。空间是没有能量的事物,即当事物能产生变化时,变化产生的能量已经和阻碍的能量相互抵消。点在空间中变化对点的描述称为被描述点相当于该点的时间(该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被描述点都会有唯一的对应位置,称为此时被描述点的位置)。

被描述点可以随时间变化位置不变,可知时间与被描述点的位置有函数关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