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和尉迟恭分别是谁简单介绍下?尉迟迥和尉迟恭是什么关系_尉迟_二人_门神

秦叔宝和尉迟恭分别是谁简单介绍下

秦琼、尉迟恭是门神中的武门神,大约元代以后,才祀之为门神,然二人确为唐人。据明《正统道藏》中的《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及《历代神仙通鉴》等记载,二门神为唐代秦琼(秦叔宝)、(尉迟恭尉迟敬德)二将军。相传唐太宗身体不太好,寝宫门外有恶鬼耶魅号叫,六院三宫,夜无宁日。于是太宗将全部情况告诉众大臣,秦叔宝上奏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准奏,夜晚让二人立于宫门两侧,一夜果然平安无事。太宗嘉奖二人后,觉得整夜让二人守于宫门,实在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二人像,全装怒发,手执玉斧,腰带鞭练弓箭,一如平时,悬挂在两扇宫门上,从此耶祟得以平息。直到元代人们才沿袭这种做法,奉二人为门神。此前曾有过类似的记载,不过均未说明是此二人,如南宋佚名氏《枫窗小椟》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宋赵与时《宾退录》云:“除夕用镇殿将军二人,甲胄装。”直到明清以后,书中记载才明确为秦琼尉迟恭二人,如清顾禄《清嘉录·门神》中云:“夜分易门神。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蒂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连愈。”另据今人张振华常华《中国岁时节令礼俗》记载:“贴门神,历史悠久园地方不同,时代不同贴用的也不同。北京多用白脸儿的秦叔宝和黑脸儿的尉迟敬德。至今仍有住户这样做,以祈人安年丰。”表明二神从受祀岍,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祀奉。

尉迟迥和尉迟恭是什么关系

尉迟迥和尉迟恭没有关系,下面是尉迟迥和尉迟恭的详细介绍:

1、尉迟迥:

尉迟迥是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赠太傅尉迟俟兜之子。聪敏俊美,好施爱士。擅长骑射,能征善战。初为帐内都督,迎娶金明公主。

参与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屡立军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魏安郡公。西魏废帝二年,攻打蜀郡,平定萧纪之乱,拜大将军、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受封宁蜀公。

北周初年,拜柱国大将军、太师、秦州都督、大司马、进封蜀国公。北周宣帝时,累迁大前疑、相州总管。大象二年,反抗大丞相杨坚专政,举兵发动叛乱,为名将韦孝宽所破,兵败自杀。

2、尉迟恭:

尉迟恭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

贞观十一年,监修洛阳老君山,拜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唐高宗显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尉迟恭的主要影响:

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

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