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名词解释?作为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存在哪些缺陷而最终导致失败_国联_法国_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名词解释

国际联盟[guójìliánméng]基本释义详细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于1920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为帝国主义所操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联盟无形瓦解,到1946年正式解散。又名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

作为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存在哪些缺陷而最终导致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如何防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总统威尔逊利用这一倾向,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写进了他的“十四点”纲领,1919年4月,《国际联盟条约》在巴黎和会上获得通过,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国际联盟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倡导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国联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处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是,在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方面来说,国联是失败的。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一、国联机制的缺陷

1、国联缺乏合法和有效的安全机制。国联只是抽象地规定了“保持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条约》并未宣布战争为非法,它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国联要求会员国承担在解决国际争端时不诉诸武力的义务,但又不完全禁止诉诸战争,不进行战争也只能是其成员国自愿的承诺,侵略国往往可以借口“自卫”而逃避战争责任。如1928年签署的《非战公约》原本是各大国签订的关于限制战争的条约,正是因为国联对于禁止战争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大国在签订《非战公约》时会提出了种种保留条件。比如英国就声称它要在世界上某些特殊地区继续保持行动自由,法国提出《非战公约》不得损害法国的合法防御权。签约国之所以保留种种条件,实际上是为了日后保护自身利益而发动战争。

另外,国联缺乏维护和平的能力,它没有集中领导下的维护和平的国际部队,没有制止侵略的强制力量。国际联盟的投票程序,即一切决议都要以全体一致通过为条件,如果不经某个国家的同意,任何决定对它都不具有约束力。这样,任何国家都可以利用否决权来反对任何巩固和平的措施,为侵略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这就使国联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为一般性国际组织的权威和效能。

2、操纵国联的是英、法这样的二流国家,而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和苏联却长期处于国联之外,这使得国联的国际权威不高,实力有限。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英法两国沦为次等强国,但国联的重要权力主要由英法把持。苏联仅在1934年―1939年加入国联,成为国联短暂的会员国。国联的创议国――美国,却没有加入国联。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缺乏像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的加入,可以说是非常不完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联自始至终缺乏一个世界性组织所必须具备的普遍性,因而不能真正发挥公正、平等、和平的效力。

二、大国对外战略的冲突削弱了国联采取一致行动的可能性

作为国联的两支重要力量――英国和法国,对一战后欧洲格局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英国企图恢复其传统的“均势外交”,继续行使其对欧洲事务的支配权力。为此,英国采取“扶德抑法”政策,以牵制法国的力量,消除其潜在的威胁。而一战后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为了重温其称霸欧洲的历史,法国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其周边国家尤其是德国强大起来。故在国联成立之初,法国就企图通过推进国联的行动来制裁德国。如在德国赔款这一问题上,法国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在德国无力按协约要求支付赔款金额时,法国甚至对德国出兵,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1923年鲁尔危机。而英国则利用这次危机,将赔款的领导权夺了过来,使之掌握在自己和美国人手中,并通过了在经济上扶植德国的《道威斯计划》,使得在凡尔赛埋下的复仇种子得以萌芽。

英法的分歧和冲突,决定了他们充其量只是“同床异梦”的盟友。当法国希望与英国联合起来制约德国时,英国考虑的却是如何利用德国来平衡法国。在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中,德国在英意等国的支持下加入了国联,在国际关系中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和平等地位,英国以最小的义务获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达到了其抑法扶德,在欧洲搞均势外交的目的。法国虽然扩大了其在东欧地带的安全防线,实际上却丧失了任意处置德国的权力。

面对英国的不合作政策,加上自身实力的衰弱,法国别无选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尾随英国,到30年代法国已经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了。法国紧随英国一起走上了绥靖政策之路。英法的所作所为逐渐背离了国联的宗旨,英法对侵略国家的包庇与纵容,使国联制裁侵略的手段流于形式,为法西斯力量的发展与强大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爆发了。

三、国联的所作所为摧毁了它的威信

国联宣称“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奴役世界的工具。在国联的参与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帝国主义武装力量绞杀了。此外,国联还以委任统治形式,委任特定国家统治战前德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殖民地和属地,被委任国在委任统治地实行殖民统治,阻挠民族独立,使国联成为维护殖民统治最反动的堡垒。

在整个20年代,国联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进行了不断努力,但实际上很少成功。例如,1920年波兰与立陶宛在占有维尔那极其省区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国联并未起任何重要作用。再如,1932―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发生查科战争时,国联除提出一项武器禁运的建议外,基本上属于无所作为。

国联的建立实际上是保证一战后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其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凡尔赛体系有利于战胜国的格局和秩序。故当其处理的国际争端是由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引起时,国联所谓的和平活动不仅不能奏效,且为后来的历史证明,它往往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铺平了道路。

意大利入侵希腊科孚岛是国联处理的第一宗直接涉及大国的国际安全问题,国联在其中的表现具有代表性。1923年8月意大利将军特利尼及其军事随员一行人在希腊境内遭到伏击身亡。墨索里尼政府以此为借口向希腊政府提出有损希腊名誉与主权的最后通牒,希腊拒绝全部履行,意大利遂派兵占领了希腊的科孚岛。希腊要求国联理事会公平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意大利则坚持由大使会议提出被害者的善后措施,但却不提事关重大的科孚岛问题的解决办法(大使会议是由英、法、意、日组成的一个机构)。大使会议不顾许多国家的主张即采取行动迫使意大利的撤军,偏袒意大利。其中,法国为了换取意大利对法国占领鲁尔的支持,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百般辩解。

国联理事会对大使会议妥协退让,最后提出昆家内斯方案,迫使希腊作妥协让步,使弱国遭受了不公正的外交耻辱。科孚岛事件充分说明国联在调解强国与弱国的争端时完全屈从帝国主义强国的霸权主义的要求,也说明国联在应付侵略行动方面不仅表现得软弱无力,而且为虎作伥。科孚岛事件严重打击了国联的威信,一方面对大国用武力践踏弱小邻国的主权,国联不仅无力对弱国提供保护,反而促使完全满足侵犯者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处理科孚岛事件中,国联屈从大使会议,有损其日后处理国际争端的权威。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9�9�918”事变。对此事变,国联致电中日政府,要求停止一切冲突、撤退军队,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撤军期限。同时,日军撤离又以日本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中方的切实保证为条件。这是一个连侵略者与被侵略者都不加区分的决定,国联对日本的这种袒护、姑息,使得日方更无顾忌地扩大了军事行动。而国联对“9�9�918”事变的处理,则进一步损害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威信和形象。以上两个例子都为国联开了恶劣的先例。而在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事件中,国联所表现出的软弱和妥协则使其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严重缺陷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二战前夕,随着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相继退出国联后,国联逐步走向解体。1946年4月18日,出席国联会议的会员国一致表决,宣布从次日起国际联盟不复存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