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龙助“大禹治水”后却被斩首,为何百姓却说杀得好?如果吕布归顺曹操,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_镖局_镖师_吕布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枭首示众 镖局 镖师 吕布

本文目录

  • 上古神龙助“大禹治水”后却被斩首,为何百姓却说杀得好
  • 如果吕布归顺曹操,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
  •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贪污腐败的
  • 枭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 河南巨匪张庆,拥有了3万多土匪,如何被官军彻底围剿
  • 为什么很多人把人死了叫“挂了”这个说法从哪里来的
  • 有没有拍马屁拍得离谱的故事
  • 古代镖师走镖,为何区区十几人,却让胆大妄为的土匪不敢抢劫呢

上古神龙助“大禹治水”后却被斩首,为何百姓却说杀得好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但在这治水的过程中却有一条帮助人们治水的神龙被斩首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山海经》和《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之前,在黄帝时期,黄帝和蚩尤交战,期间双方都有各种神物来助战,黄帝这边有一个有翅膀的神龙助战,叫应龙,又称黄龙,擅长操控水,在打败蚩尤的过程中帮黄帝杀了蚩尤和夸父,不过因为自身力量消耗过大,无力飞回天庭,就去了南方蛰居在山泽里,所以南方多雨。

等到大禹治水的时候,老应龙知道大禹需要它的帮助,遂带领它的子孙帮助大禹治水,可以说大禹治水,这条老应龙功不可没,但是大禹那时候真的杀了一条龙,还有专门的斩龙台。但是这条龙是因为引水开槽错误,导致下游的百姓受苦受难,因为要想治水成功必须纪律严明,所以大禹不得已斩了这条神龙。百姓也大为称赞。

如果吕布归顺曹操,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

说出来别不信,他排在第14位。

公元199年,吕布被曹操和刘备联军击败,又被手下侯成、宋宪、魏续出卖,绑到白门楼上。对于阶下囚吕布,曹操打心眼里想收为己用,让其帮着自己打天下。然而,由于刘备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听了之后,立刻下令推出吕布,枭首示众。

如果没有刘备的那一句神来之话,吕布归顺曹操,他能在曹营之中排第几?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武功方面:吕布第一

吕布,胯下赤兔马,掌中方天画戟,是三国第一名将、第一猛将、超一流猛将。在武功这一方面,吕布敢自称第二,估计没人敢自称第一吧。

吕布虽然斩将记录比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少,只在虎牢关前秒杀了河内名将方悦和上党名将穆顺两个菜鸟。但是他有两个战绩,令人不得不服。

第一大战绩: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在虎牢关前,吕布秒杀了那两个菜鸟后,又打伤了武安国,击败公孙瓒。张飞看不下去了,于是上前挑战吕布。张飞敢于出面单挑吕布,与之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看见三弟张飞和吕布再打下去,有生命危险,于是冲上去帮助张飞夹攻吕布。关羽和张飞两人夹攻吕布,又打了三十回合,还是没拿下吕布。大哥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也上前助战,兄弟三人大战吕布。

经过一番苦战,刘关张三兄弟终于击败吕布,获得大胜。表面上是刘关张三兄弟胜了,实际上却成就了吕布的无上威名。

第二大战绩:曹营六将围攻吕布

吕布除了被刘关张三兄弟打败之外,他还在濮阳之战中被曹营六将群殴过。这一战,曹营之中第一个出战的是虎痴许褚。许褚和吕布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时,虽然许褚没有战败,但是曹操看出来许褚处于下风,不出五十个回合,很可能会落败。曹操于是派出典韦助战,但是他感觉还不保险,于是又派出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四人从左右夹击吕布。吕布托大了,自以为他能够轻松打败曹操手下的那六个“虾兵蟹将”。

然而,许褚、典韦都是超一流猛将,武功仅次于关羽、张飞,夏侯惇、夏侯渊等四人的武功也不差,尤其是“平头哥”夏侯惇,敢打,敢杀,敢拼,多次硬撼吕布。吕布不出意外被曹营六将击败了,败得很惨,狼狈而逃。这一次,吕布虽然战败,但是虽败犹荣,奠定了其天下第一猛将的地位。

吕布虽然有两败,但是他的武功是毋庸置疑的,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猛将。

信任方面:吕布比其他人差远了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魏宗亲八虎骑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很早就独立带兵打仗了,独当一面。

张辽、张郃、徐晃三个五子良将虽然也是降将,但是他们三人的人品比吕布强太多了。没办法,吕布的人品太差了,他先后认了丁原和董卓两个义父,并将这两个义父给杀了。这是人干的事吗?

张辽之前投奔过多个主公,都是身不由己,跟着吕布投奔的。张郃、徐晃两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三人在归顺曹操后,一心一意为曹操,在战场上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位列五子良将。

因此,论人品,吕布不但比不上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亲八虎骑,他也比不上张辽、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

综合比较

论武功,吕布一骑绝尘,比曹营之中的许褚、典韦等猛将厉害多了。如果吕布带着骑兵为曹操征战四方,曹操的霸业很可能提前实现。

论信任程度,吕布比曹营之中的所有武将都差,差得还不是一星半点。即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吕布也是人品最差的人了。如果吕布归顺了曹操,并认曹操为“义父”。曹操说不定成为吕布杀死的第三个“义父”。

综合武功和信任程度两方面考虑,吕布如果归顺曹操,在曹营之中的排名仅次于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之后,排在第14位。他在曹营之中的地位很可能只是一把坚不可摧的刀,只是为曹操征战四方,却不掌握实权,这样对于曹操来说,是最保险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贪污腐败的

朱元璋经过数年战争,逐步登上了中国政治权利的最高峰。从明王朝建立伊始,就分别采取多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加强自身的统治。打击腐败,实现吏治清明就是措施之一,鉴于上述原因,朱元璋势必会将惩贪治腐进行到底。而为了实现他的目标,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惩治贪腐顺利进行。

一、法制上的建设

鉴于官员腐败造成的严重后果,朱元璋非常注重法制上的建设与完善。其在位期间,多次参与法律、条令的制定。以《明律》与《明大诰》为代表,尤其是《明大诰》,它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一部专门打击官吏贪腐的法律文件。并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条例、榜文也相继出台。以《铁榜文》与《大明令》等为代表。这些所有的法律条文的出台无不都体现出朱元璋坚决反贪的决心。

二、监察制度的建设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稳定政权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而这项措施的建设也对整顿吏治,预防和打击官员腐败也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体系,包括中央的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等,地方上也有提刑按察司、巡按御史等。其次,除了建立官方的机构,朱元璋还鼓励百姓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这些措施的提出与实践,强化了明初的监察只能,对明初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官吏管理制度的建立

惩贪治腐本身就是针对的就是官吏队伍,而如何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就显的尤为重要。早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朱元璋就已经总结历代官吏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认为官吏队伍尤其是一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对夺取或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小人擅权,奸邪竞进,举用亲旧,结为朋党。”这更加使朱元璋决心加强官吏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而在统一全国后,也需要建立一支新的官吏队伍。除了由追随朱元璋起义后时的文臣武将外,自中央到地方都需要重新充实官吏队伍。

上述原因都促使朱元璋逐步对官吏管理制度进行建设。他分别从选拔官吏、考核、以及官吏回避三个方面进行了构建,选拔官吏,特别是以德行为先的选拔标准的施行,能够纯洁官吏队伍;对官吏的考核,可以监督、促进官吏保持廉洁;而官吏的回避更是能够直接减少贪墨现象的发生。

朱元璋期望建立一套严格的官吏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官吏廉洁,减少贪腐的发生。

四、教育宣传的重视

除了法制建设、监督的完善以及官吏管理制度的建构,教化臣民、普法宣传也是朱元璋惩贪治腐中的重要一项,朱元璋通过一系列教育、宣传等手段,以达到对官吏进行廉政教育,对官吏、百姓进行普法宣传,从思想上使官吏认识到清廉的重要性,把腐败扼杀在萌芽里。

五、加强财政制度建设

官吏贪污的方式很多,但归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收受贿赂,另一种就是利用制度漏洞或是利用权利之便私吞国家财产。利用财政制度中的漏洞又是官吏贪污的方式之一,因此加强财政制度的建设对预防贪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枭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枭首示众、枭心鹤貌、放枭囚凤、凤枭同巢、化枭为鸠、鸾枭并栖、志枭逆虏、狐唱枭和、狐鸣枭噪、衣冠枭獍、得人为枭、鸾枭并栖、化枭为鸠、枭心鹤貌、元恶未枭、凤枭同巢、枭蛇鬼怪、枭首示众、枭俊禽敌、志枭逆虏、狐鸣枭噪、枭鸾并栖、得人为枭、衣冠土枭、狐唱枭和、衣冠枭獍。

河南巨匪张庆,拥有了3万多土匪,如何被官军彻底围剿

河南巨匪张庆,临汝县人,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黄头发高鼻梁,有点像洋人,估计有点穆斯林血统,所以人送外号“老洋人”,1886年出生,10岁那年父母病死,跟哥哥张林相依为命,辛亥革命时一起投奔当地的白郎义军,这个白郎也是一号人物,当年他率领部队公然反抗袁世凯,袁派出的部队悉数被灭,大怒之下让段祺瑞率20万重兵围剿白郎,最后才兵败被杀,哥哥张林也被打死,张庆转投河南督军赵倜帐下,混了个连长。

1922年直奉战争时,赵倜被冯玉祥打败,残兵有的被吴佩孚收编,有的则落草为寇当起了土匪,张庆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张庆带着300多人在中牟县拉杆起事,本想带着弟兄们发财,可是所到之处都被战火摧残,遍地贫瘠,沿途都是逃命乞讨的农民,张庆在痛恨军阀混战之余陆续将流民收编,打算走西口,还提出口号“所到之处,不要银钱,不拉票”,此举获得很多人响应,到了陕州时,队伍已达千人,当时陕州守备宁保成和张庆是老相识,所以立刻就和张庆合成一伙,打到潼关时遭到了陕西督军刘镇华的强烈还击,张庆放弃进攻潼关,在灵宝县周围盘踞下来,一边打劫过往走西口的商贩,一边收编贫苦农民扩充人数。

很快,张庆的势力越来越大,还联络了周边的大小土匪搞起了联盟,张庆自任大首领,手下喽啰上万人,这时河南督军冯玉祥深感不安,率大军来歼灭这股土匪,张庆提前得到消息率领部众向东转移,不仅连下项城、沈丘、新蔡等城,还打下了阜阳城,洗劫了当时安徽督军倪嗣冲的府邸,抢了他的商号、当铺,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倪嗣冲藏在老家的军火库,张庆一下子武装了5000多枝步枪,300万发子弹,还有机枪、大炮,人数扩张到数万人,实力大增,撤出阜阳城时,还绑架了一批值钱的肉票,其中就有几个天主教堂的洋人。

坏就坏在绑架的这几个洋人,让此事件从烧杀抢掠的土匪变成了影响极坏的国际事件,本来各地剿匪都力不从心,但这次列强给了压力,情况不一样了,曹锟和吴佩孚都亲下命令河南和周围省各地驻军围剿窜匪张庆,于是张庆成了众矢之的,14师长靳云鹗、河南督军张福来、湖北督军萧耀南均出兵围剿,各张贴告示,击毙张庆的赏大洋1万块,救出洋人的加官进爵,眼看不妙的张庆先让部队分散到山里打游击,但围剿的北洋军并未罢休,于是张庆决定谈判招抚。

几经谈判后张庆被招抚改编,1923年张庆编为豫边游击司令,移防商丘,问题是当时正发生着震惊国内外的临城劫车案,吴佩孚根本不相信张庆真正投降,不给他粮饷,于是张庆纵容部下打家劫舍,开始重操旧业,为了让这支土匪军自生自灭,吴佩孚令张庆将部队开往四川支援杨森,张庆心知肚明吴佩孚的歹心,拒绝军令,一怒之下的吴佩孚令苏、鲁、皖、豫、陕五省调集重兵围剿张庆,这次是动真格的,拒绝讲和,拒绝任何妥协,张庆眼看打不过,窜逃湖北勋西、陕西商洛,在湖北枣阳大部被歼灭,张庆率领着残余土匪潜回豫西,此时土匪内部怨声四起,人心躁动,不久内讧,张庆被土匪李二黑放冷枪打死,剩下的作鸟兽散。

为什么很多人把人死了叫“挂了”这个说法从哪里来的

“挂了”一词,已成为当代人的常用口语,表示“死了”、“失败”、“没了”的意思。

若要找它的出处,结果会令你失望。

因为它可以追根溯源到粤语方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但是任何一种说法都很单薄、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有些牵强附会。

例如有人说“挂了”源于粤语,随着粤语影视、歌曲文化而普及到内地。

粤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有很多独有或衍生的词汇,拥有完善的文字系列。

在粤语中,确实有个口语叫“挂咗”,就是“死了”、“完了”、“没了”的意思。“咗”是个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把“挂咗”用普通话表示,就是“挂了”。

但是如果认为这是“挂了”一词的独一来源,那就不对了。

因为粤语里还有个口语“我好挂住你”,意思是“我很想念你”。这里的“挂”字是“牵挂”、“挂记”的意思。

显然,“挂”字在粤语里并不仅仅是“死”、“没”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挂了”一词源于古代死刑。

例如古代有一种酷刑叫“枭首示众”,就是把人斩首之后悬挂起来示众。

但是,古代口语里并没有把“枭首示众”叫“挂了”。

还有人说,人去世后,照片相框会被亲人挂在墙上怀念。因而就把死了称为“挂了”。

然而,死者为尊,谁会把墙上的死者说成“挂了”?

所以,以上三种来源的说法都不合理。

那么,“挂了”一词怎么来的?

“挂”在汉语汉字的传统涵义里,有十多种意思,但是“挂了”一词是在当代才产生的。

只能说,这个词是众多社会文化积淀的背景下,通过现代网络流行的产物。

例如在网络游戏中,由于网络信号不稳定,或者自己技能不够而使得角色剧终,就出现了“挂线、掉线”的现象,即Game Over。那么就玩不下去了。

随之,“挂了”就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意思是象网络游戏“挂线、掉线”一样,遭遇了挫折、失败。

例如玩游戏输局、考试不及格、工作生活中遭遇失败等,都会用“挂了”一词,简洁、形象。

再如,网络游戏中有外挂、开挂的说法,是指利用电脑技术篡改游戏原本正常的设定和规则,从而大幅增强游戏角色的技能和超越常规的能力。

于是也就有了“开挂的人生”的说法。

有没有拍马屁拍得离谱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男教师,水平一般,但能“积极要求进步”,总是想方设法巴结中心校长。大家送他一个绰号“马屁精”。

每次见中心校长,他都带两支牡丹香烟在口袋里——烟盒里只放两支。因为中心校只有两个校长,一人一支刚够,主任不得抽。烟敬完了,烟盒收起来,留作下次使用。(牡丹香烟是当时的中高档烟。)

经过长年坚持不懈的拍马屁,他很快从代课老师转正成公办教师,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坐上了村小校长的位置。

如今,“老马屁精”如愿当上了中心小学副校长。虽然明年即将退休,但他“舔狗”的本性难改,他依然人前人后的拍着一把手校长的马屁。每天中午到食堂吃饭,他总是点头哈腰的走在一把手校长的侧后方。吃完中饭,他按例献上一支烟,然后毕恭毕敬地替一把手校长点上。老师们看了觉得呕心,离他八丈远。

这是一个拍了一辈子马屁的人。他混得比谁都好。

古代镖师走镖,为何区区十几人,却让胆大妄为的土匪不敢抢劫呢

土匪要是敢抢镖师,基本上就等同于自取灭亡。

我们都知道,镖师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押送重要财物,保护重要的人,这些都是古代镖师的业务范畴。

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通常镖师在走镖时,出动人数最多也不过十几人左右,但一路上很少遇到抢劫的。

要知道,古代历来不缺乏胆大妄为的劫匪,但他们为何在面对镖师走镖时,却不敢出手呢?

实际上,并非是劫匪不敢对镖师出手,而是他们曾经有血淋淋的教训在前,这些教训让他们知道,抢劫镖师等同于自寻死路。

并且,即便是抢劫镖师后侥幸成功,但也会给劫匪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哪怕是得了一笔横财,但也是有命挣没命花,因此,古代那些胆大妄为的劫匪,只能放弃了镖师这块肥肉。

古代镖师走镖,讲究的是“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

不过,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说镖师仅凭三分实力,就可以行走江湖了,如果哪个镖师或者镖局敢这样,那么早晚会死得很难看。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如果能用面子、交情解决问题的话,那么镖师能不出手尽量不出手,只有遇到那种软硬不吃的劫匪,镖师才会出手将其干掉。

这便是“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的真正含义,也是古代镖师奉行的行业准则。

那么,镖师这个行业,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行为准则呢?其实这和古代镖局特殊的行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的镖局,出现于乾隆时期,当时有个绰号为“神拳张黑五”的人,武艺高强,后托关系得到了乾隆皇帝许可,在京城成立了兴隆镖局。

由此,兴隆镖局便成了历史上第一家镖局。

兴隆之后,又先后开了不少镖局,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会友、永兴、志成、正兴、义友、光兴等八家,在当时合称为“京城八大镖局”。

其中,在江湖中名声最响亮的,莫过于会友镖局。

根据记载,会友镖局的业务范畴很广,除了传统的业务之外,还涉及不少其他业务,总之,凡是带有保护性质的,会友镖局均有涉足。

比如,李鸿章的宅邸,就是由会友镖局常年看护的。

而会友镖局之所以业务范围这么广,且李鸿章愿意请他们看家护院,所倚仗的,正是其在当时雄厚的实力。

据记载,会友镖局的创始人名为宋彦超,其最拿手的本领,就是一套叫做“三皇炮捶拳”的拳法,靠着这套拳法,宋彦超曾连败京城多名高手。

打出名声之后,宋彦超又结识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两人成为挚友后,便在京城开设了会友镖局。

有两大高手坐镇,可想而知会友镖局的实力有多么强横。

不仅如此,宋彦超还广收门徒,将他的“三皇炮捶拳”传授给了弟子,靠着这种方式,会友镖局从上到下,均是有真本事的练家子。

正因为会友镖局从东家到镖师,都是功夫好手,因此,愿意找他们保驾护航的人越来越多,其生意也越做越大。

之所以要单独说一说会友镖局,就是通过其创立到发展,以及壮大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古代一个镖局想要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需要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一定的实力。

正所谓真理只在剑锋之上,只有有了实力,同行或者合作伙伴才会认可。

除了实力之外,镖局最看重的就是面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交情。

这个交情,包括镖局与官府之间的交情,以及镖局与各路山贼劫匪之间的交情,有了交情,才会让镖局的业务开展起来更为顺畅。

像会友镖局,在当时可以说是“黑白通吃”,其背后拥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上至朝廷,中至地方官府,下至各区域的山贼流寇,几乎都和会友镖局有来往。

有了这种关系网,不管是会友镖局走到哪里,当地各方势力都会给其一定面子,而会友镖局也凭借这一点,基本上都圆满完成了每一次的押镖任务。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各方势力都愿意给会友镖局面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会友镖局具备强横的实力。

面子是打哪儿来的?一句话,面子是靠实力支撑起来的。

如果会友镖局实力不济,没有高手坐镇,底下的镖师更是本事稀松,在道上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那别说同行看不起他们,也不会有人敢把护卫的任务交给他们。

所以归根结底,有强横的实力,是古代镖局能安身立命的基础。

而镖师之间之所以会流传“三分靠实力,七分靠面子”这句话,则是因为镖局生意想要做得长远,靠的不是好勇斗狠,而是和气生财。

举个例子,镖局出一趟镖,路上难免会遇到劫匪,遇到之后怎么办?直接开打吗?

如果开打,就会造成伤亡,要是运气不好,己方出现伤亡的话,那对于镖局来说,就是一大笔支出。

镖局需要向死伤者支付医疗费或者赡养费,而这都算进了镖局的运营成本之内。

一次两次尚且勉强能接受,但如果次数多了,手底下的镖师死了好几个,那镖局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并且,一个镖局老是有人死伤,那么就会出现镖师们不愿意再跟着继续干的情况,毕竟镖师是来挣钱的,谁也不想有命赚没命花。

所以,在镖局中,前辈经常会教导后辈,行走江湖要“和气生财”,能不动手尽量不动手,利用交情和面子,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完这些,再来说说古代的山贼劫匪为何不敢对走镖的镖师下手。

能当山贼劫匪的,大多是一些亡命之徒,但这些人看到镖师押送的真金白银后,却不敢动手抢劫。

为什么呢?因为镖局有“三硬”,这“三硬”让山贼劫匪极为忌惮。

首先第一“硬”,就是本身的实力硬。

前文讲过,凡是能开镖局,并且能在江湖上站稳脚跟的,无一不是具备相应实力的,会友镖局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会友镖局不仅有宋彦超和董海川坐镇,并且麾下还有不少镖师是两人的亲传弟子,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不错的武艺。

比如,有着“国术大师”之称的杰出镖师李尧臣,就是会友镖局的一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镖局的整体实力都能拿得出手,而反观那些山贼流寇,这些人除了胆大妄为之外,很少人具备高强的武艺。

两相比较,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因此,山贼劫匪们即便是有心想劫持镖局的货物,但也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能打得过镖局的镖师们。

要是打不过,还去劫镖的话,那和自寻死路没什么区别。

并且,即便是碰到武艺高强的贼人,让其侥幸劫走了财物,但镖局为了名声,也不会善罢甘休,往往会追杀到底。

举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光绪年间,会友镖局从保定押送十万两官银要送到天津,途中遇到了一伙贼人,这伙人武艺不错,一番争斗下,居然让其得了手。

事情发生后,会友镖局上下震动,这不仅仅是押镖任务失败,更重要的是,要是传出去,这就等同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于是,会友镖局在查清何人所为后,派出了大量麾下高手,最终不仅成功找回丢失的镖银,还将这伙劫匪一一拿获。

而这伙人的头目,为了活命甚至逃出了山海关,他以为这就不会有人再追杀他了,但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被会友镖局的镖师成功抓获。

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惹了镖局,就等于捅了马蜂窝,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也照样会遭到追杀。

正因为有这种极为麻烦的后果,所以山贼劫匪们在面对镖师押镖时,都得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能扛得住镖局报复,如果扛不住,那倒不如收点过路费,两相和气下,放镖师过去。

其次,镖局的“第二硬”,是其关系硬。

关系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硬,二是镖局与道上的绿林人物的交情硬。

先说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天下镖局是一家”。

什么意思呢?镖局与镖局之间,除了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外,整个行业其实也属于相互扶持的联盟。

并且,各镖局之间,人员也较为熟悉,甚至存在同门师兄弟之类的关系。

因此,不管是出于私人关系也好,还是出于维护整个行业的环境,各镖局之间,都会在某一方出事时援手帮助。

就拿前文所说的会友镖局追查劫走他们十万两官银一事来说,当时在事发之后,会友镖局就是联合其他几个镖局一同进行追查的。

并且,在查明贼人是谁之后,为了将其缉拿归案,各镖局毫不吝啬地派出自己顶尖的镖师,协助会友镖局,最终将贼人头目拿获。

甚至在当时贼人躲到山海关外后,也是其他镖局纷纷利用自己的关系,查出了贼人头目的下落。

之所以他们愿意帮助会友镖局,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任由这一伙贼人肆虐的话,不仅会友的牌子砸了,同时也给其他镖局在进行押镖任务时,增加未知的难度与风险。

因此,于公于私,各镖局之间都会形成联盟来互帮互助。

同样的道理,如果山贼流寇不开眼敢对某一家镖局下手,就意味着他惹的不仅仅是一家镖局,而是整个镖局行业中的所有镖师。

除非是山贼流寇就此远走高飞,并隐姓埋名不再江湖上出现,不然的话,他将面对所有镖师的追杀。

除了镖局与镖局之间的联盟关系,还有一个就是镖局与绿林之间的关系。

镖局的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绿林中的各色人等,这其中包括大小山贼,也包括占据各个区域的劫匪流寇。

而不管是山贼还是劫匪,他们同样也有一定的组织,也有各自的“码头”。

而镖局对于这些“码头”,通常都会十分熟悉,并且对各个“码头”的领头人,也有一定的交情,毕竟镖局做的买卖,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些人。

因此,逢年过节也好,或者是平日里也罢,镖局早就与绿林中各个领头人打好了良好关系,当然,花钱是肯定少不了的。

有了这种关系基础,一般在押镖时,镖师们只要报一下各自的名号,双方就会知道这属于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自然就不会对镖师下手。

如果报完名号依然遭到洗劫的话,那这群实施抢劫的山贼将来就惨了。

他们各自的堂口、码头等组织,会迫于镖局追责的压力,来处置这些胆大妄为的山贼,毕竟大家都是求财,这样撕破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当然,也有没什么组织,要钱不要命的劫匪,面对这种人的时候,镖师们只能是硬拼了,即使是出现死伤,也得保证押送的财物安全,这就是镖师的使命。

还有,就是镖局的“第三硬”,即后台硬,这一点,是山贼流寇最忌惮的地方。

镖局这个行业,其实历史非常悠久,清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不过,并没有形成正规化和行业规模。

而前文也做过介绍,乾隆年间成立的兴隆镖局,算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镖局。

而兴隆镖局之所以能成立,是得了乾隆皇帝的许可,换句话说,兴隆镖局与朝廷和官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仅仅是兴隆镖局,包括后来的会友等“京城八大镖局”同样也是如此。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会友镖局,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宅邸,就由会友的镖师常年看护,由此可见,大部分镖局都多多少少与官府有牵连。

甚至,部分镖局,还有官府或者朝廷的人参与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敢劫会友或者其他镖局的镖,那其实就意味着他是在与朝廷、官府作对。

而在古代,与朝廷、官府作对的下场一般都很惨,哪怕是再大的绿林组织,也不愿意这么干,毕竟一旦这么做,那就等着灭门吧。

况且,镖局除了会接一些私人的业务外,也经常会接官府的业务。

像前文所说的会友镖局押送的十万两银子,其实是盐法道的银子,说白了这些银子属于是“税银”。

而在事发之后,当时官府也介入了追查劫匪之中,并且,最终这伙劫匪被缉拿之后,也是交到官府手中进行处决。

甚至在当时,慈禧太后都对此事进行了过问。

既有朝廷、官府的支持,又经常接到官府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不开眼的劫匪敢对镖师下手,除非是他不想活了。

因此,古代镖师走镖时,虽说押镖的人数并不是太多,但劫匪也很少敢对其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镖师的实力过硬、镖局与镖局休戚以共,再加上镖局与绿林之间也有协议或者约定,最重要的,是镖局的后台有朝廷和官府支持,让劫匪山贼有所忌惮,所以才不会对镖师下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