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形象是怎样的?为什么感觉猪八戒这么肤浅_悟空_唐僧_西游记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猪八戒 悟空 唐僧 西游记

本文目录

  • 猪八戒形象是怎样的
  • 为什么感觉猪八戒这么肤浅
  • 《西游记》猪八戒有哪些本事
  • 猪八戒都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点
  • 西游记原著中,沙僧为什么被猪八戒骂成面弱的沙和尚
  • 为什么只有猪八戒敢叫孙悟空弼马温为何其他人都不敢这样叫
  • 西游记中,吃人参果也能长生不老,为什么这些妖怪不去摘人参果
  • 为什么我特别讨厌猪八戒大家怎么看
  • 猪八戒有历史原型吗

猪八戒形象是怎样的

猪八戒的形象,一直都很招人喜欢,无论哪个版本的影视剧怎么恶搞他,也一样的还是很招人喜欢。

那么,这个猪头人身的家伙,究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面孔呢?我们还是以小说《西游记》原著为准来看。

《西游记》第八回说他生得凶险,但见他——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

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1. 鼻

猪八戒的鼻子很有特色,像个“莲蓬”似的,并且还略略向上卷起。这是所有猪子的共性。

第三十二回,猪八戒巡山睡觉,孙悟空变个啄木鸟将他啄出血来。呆子咬牙骂道:“我晓得了,他一定不认我是个人,只把我嘴当一段黑朽枯烂的树,内中生了虫,寻虫儿吃的,将我啄了这一下也,等我把嘴揣在怀里睡罢。”

2. 嘴

“卷脏莲蓬吊搭嘴”,请注意,老猪应该是个吊嘴,上嘴唇肉厚、下垂。一般大型猛犬(獒类)中多有吊嘴者。凡吊嘴的动物,不一定就真的狠,但外貌看上去一定凶恶。

3. 耳

猪八戒的耳朵也很有特色,不仅大的像蒲扇,而且还可以转动,可以直立耳。

第二十回,八戒道:“不瞒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庄走时,把嘴朝前一掬,把耳两头一摆,常吓杀二三十人哩。”

耳朵是很灵活的。

第九十四回,国王听言,胆战心惊,不敢观觑。这呆子越弄精神,摇着头,掬着嘴,撑起耳朵呵呵大笑。三藏又怕惊驾,即叱道:“八戒收敛!”方才叉手拱立,假扭斯文。

由此可见,猪八戒的两个大耳朵是可以撑起来的,就像狼狗的竖耳一般。

4. 獠牙

“獠牙锋利如钢锉”,这一点很重要,猪八戒是有獠牙的!这个是“野猪”特征!两个獠牙露在外面是很吓人的。如钢锉一般,很锋利的。

5. 舌

“长嘴张开似火盆”,舌大,鲜红,张开就是血盆大口。

因此,猪八戒的外貌是非常丑的。当走到有人家的地方,孙悟空就会叫他收起嘴脸。

第二十回,行者笑道:“呆子不要乱说,把那丑也收拾起些。”三藏道:“你看悟空说的话!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

行者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那八戒真个把嘴揣了,把耳贴了,拱着头,立于左右。

又当需要猪八戒的丑态时,孙悟空便会叫他拿出嘴脸。

在女儿国,被一群女人围住不能前行时,行者道:“呆子,莫胡谈,拿出旧嘴脸便是。”八戒真个把头摇上两摇,竖起一双蒲扇耳,扭动莲蓬吊搭唇,发一声喊,把那些妇女们唬得跌跌爬爬。

原著中的猪八戒,应该是一个“野猪精”的形象,黑皱皱的。并不是电视上放的家猪模样,又白又光溜。这至少有三处为证:

1. 猪八戒的丈人高老头说的是:“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2. 唐僧说的是:“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3. 孙悟空说的是:“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错投了胎,嘴脸象一个野猪模样。”这“脑后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 长嘴獠牙”、“野猪模样”,等等,就足够了,这足以说明猪八戒是个典型的野猪精的样子。而不像是家猪。野猪与家猪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獠牙,有鬃毛,皮更厚,肉更糙。猪八戒全部具备以上野猪特征。长相明矣。

所以我们只能知道猪八戒的“外貌特征”是个标准的“野猪模样”。

为什么感觉猪八戒这么肤浅

《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凡夫俗子的展现,他的肤浅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住着的那个小人的复活。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伟大的孙悟空,一个是肤浅的猪八戒,这正是我们性格的展现。

《西游记》猪八戒有哪些本事

猪八戒有哪些本事?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回答。

先说物质方面,即武功方面的本事。一是猪八戒的天罡三十六变和孙悟空的地煞七十二变都是出自菩提祖师,前者还是孙悟空选剩下的。其实孙悟空错了,数字上贪多了。天罡是天仙法,地煞是地仙法,所以孙悟空和二郎神比试的时候,猴子的尾巴会出卖了他。再看猪八戒曾在平顶山吓退银角,火焰山逼退牛魔王,其神通广大可见一斑。

二是九齿钉耙原名叫上宝沁金钯,由太上老君请了许多小兄弟合作,共同在八卦炉内锻造,材料跟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样的,都是九转镔铁。完成以后当做礼物献给玉皇大帝镇压丹阙,再经玉皇大帝之手,御赐给身为大罗金仙的天蓬元帅猪八戒作为专属兵器。其厉害之处甚至猪八戒在豹头山虎口洞跟黄狮精打斗时,力压孙悟空的金箍棒一头。不过九齿钉耙似乎命运不济,常被猪八戒当作筑破妖怪洞门的烧火棍一样的东西,最惨的是在高老庄,成了真正的锄头。

另外提一下“水战”,猪八戒原本就是天庭的水军头头,实际上连龙王都归他调遣,在下界流沙河与沙僧一战,不分胜负,实力表现不俗。

再说精神方面的本事,归纳为一个字,“混”,主要原因是“气不平”。一“气”玉皇大帝,为了生活作风这些芝麻大的事情,把他打入凡间,生生让一个帅小伙投胎成一头猪,间接造成了自己的懒。虽然自己不想懒,却被懒。身体懒不说,脑筋也懒,没事就被孙悟空大骂夯货,谁都瞧不起他。

二“气”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凭啥让自己出身高贵的天蓬元帅低配二师兄,原来出身低贱的弼马温高高在上做大师兄,被他整天呼来喝去,当成奴才一般。也就难怪猪八戒出工不出力,事事都有孙悟空扛着,一不如意就嚷嚷着散伙。

三“气”师傅唐僧、三师弟沙僧,即使唐僧有时候对孙悟空看不大顺眼,基本上凡事情都由着孙悟空说了算,给了孙悟空很大的权限。若非猪八戒背后扇阴风点鬼火,这猴子还不跟当初的齐天大圣一样嚣张跋扈?三师弟沙僧又是三棍子打不出闷屁来的老实人,从来不帮自己讲话,处处偏袒大师兄孙悟空。猪八戒实在是惹人厌,几无容身之地。

所以猪八戒就顺水推舟故意把自己的武功藏起来,把自己的人也缩进乌龟壳。所以把猪八戒的衣服扒了,武功废了,变成一个凡人,也极有可能取到真经,修成正果。所以猪八戒混的真不错,作为净坛使者的猪八戒,同样风风光光。

猪八戒都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点

“西游记”,我国的大人小孩,百看不厌,许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猪八戒就是其中之一。

忠诚老实,是职场人学习的楷模。不以自己曾经是天蓬元帅而自傲,不因为师傅的责怪而三心二意,不像师兄孙悟空那样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顾全大局,从一而终。从现代选人标准来看,很适合职场要求,具有爱国情怀,值得褒扬。

协调能力好。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甚至大到国家社会,协调能力好的人人才难得,猪八戒在这方面绝对是高手,典型的大智若愚。每当师傅遇到危机,都是他挺身而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请回大师兄,化险为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在这方面也是佼佼者,有人曾经对他在对“四人帮”某一阶段的妥协提出质疑,他老人家睿智地说“都被他们打倒了,谁跟他们斗。”真的,没有他老家的高瞻远瞩,没有他老人家协调斡旋,国家命运都堪忧。

心态好。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能够泰然处之,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一副憨态可掬之态令人捧腹,令人折服,令人深思,更令人学习。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斤斤计较,如果事事较真,如果不能够该糊涂时就糊涂,那你一辈子就会活的很累,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人生百态,生旦净丑。我愿学八戒,笑谈人生事。

西游记原著中,沙僧为什么被猪八戒骂成面弱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也叫沙僧、沙悟净。被贬下凡前任职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大伙一直知道这个称号,那具体是做什么的呢?其实就是帮玉皇大帝把前头门帘卷起来:“皇上慢走,小心台阶!”完事之后呢,再把帘子放下,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有点像宫廷剧中的大内总管小李子的意思。实际上就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往来护驾,出入随朝。

天庭好比人间的官场,鱼龙混杂,是非多。老实巴交的沙僧能做到玉帝的贴身侍卫,实属不易。稍有不慎,就被降罪。这不,打碎了琉璃盏,触犯天规,被贬出了天庭。

虽然丢了贴身侍卫这个铁饭碗,观音菩萨看他有所作为,给他推荐了另一份职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自沙僧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最常说的几句话“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捉走啦~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捉走啦~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捉走啦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捉走啦”。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自我思考意识。

在猪八戒看来,沙僧是个没有乐趣的人,没有突出的本领和个性。因为如此,才会被猪八戒说成是面弱。

三人跟随唐僧十四年,行程十万八千里,习惯我行我素的孙悟空固然常被咒念紧箍,喜欢卖乖弄巧的猪八戒也常遭厉颜斥责,唯默而侍之的沙和尚却始终未落一辞。在整个团队中,沙僧服从于领导的指令(唐僧),不违抗,做好自己的本分,保护好师傅西天取经。

面对孙悟空的天马行空,沙和尚虽然也曾有“嫉妒之意”,缺能迅速地自我克服,因而不仅始终没有去干扰孙悟空的建功立业,反倒在全力助成。沙僧一般在两个师兄都去降妖时,默默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任。当妖怪来袭,自己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

团队中有这样的人存在,踏实做事,不吹嘘,不偷懒,自知自己本事不如他人,却能将做好自己的本分同时,让他人心无旁骛的自我发挥。

为什么只有猪八戒敢叫孙悟空弼马温为何其他人都不敢这样叫

【原创】猪八戒当年可是响当当的天蓬元帅,在天界那是相当地有面子,连卷帘大将沙僧级别的高级军官见到天蓬元帅至少要立正行军礼。皆因酒醉调戏了嫦娥,被贬下人间投了猪胎做了妖精,最后很没有面子。但经过观音点化也千辛万苦地保唐僧取经被封净坛使者,虽未成佛,然实惠大大的。

而孙悟武则一介石猴作怪,搅得天庭不得安宁。因太白金星献计,玉帝大发慈悲封了弼马温,本想笼住顽猴,然孙悟空野性难驯,在天庭恣意妄为,回花果山后还自封齐天大圣,玉帝震怒,派出天兵天将捉拿无果,二郎神捉拿后又从老君炼丹炉跑掉后,如来佛祖施法压于五行山下,又是观音点化,最后死保唐僧取经成功,被封斗战胜佛。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神通广大,上天庭下地狱见龙王,到他国或佛界求人办事依然以齐天大圣自居,见老不恭,见神不拜,见官平视;大大列列,逢场作戏,仗着佛家的面子特立独行。好在谁都不和他一般见识,却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做为大师兄,对师傅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对厚道的沙僧也给足了面子。但对猪八戒,那就另当别论了。虽然猪八戒武功平平,好色贪婪懒坠,还好耍小聪明,但做大师兄的却很少迁就,动辄殴打.耍戏.讽刺.挖苦,极尽贬低之能事。在这种情况下,猪八戒当然会愤起反击,没有人气总还有猪气吧!

当然,猪八戒的反击能力很有限,除了在师傅面前说点坏话,看到孙猴子一筹莫展或受难时打心里解恨外,只能时不时地叫声弼马温,既摆摆老资格,提醒孙猴子:天蓬元帅对弼马温那可是碾压式的存在,又能稍稍缓解心口的那口恶气。

其实,猪八戒也不是一点不开窍,平时也是甜蜜地叫着猴哥,无奈的是,他俩本就不应该拴在一个槽子里。

西游记中,吃人参果也能长生不老,为什么这些妖怪不去摘人参果

镇元大仙:你瞧瞧,你瞧瞧,野味这不就自己来了吗?

西游记当中的那些妖怪们为什么不去偷吃人参果?其实妖怪直接偷吃人参果不就可以了吗?要是吃掉唐僧还需要和孙悟空打,又打不过孙悟空,别到头来整了个灰飞烟灭,那我直接偷吃人参果不就没有孙悟空这个可怕的敌人了吗?

等等等等,兄弟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第1点,镇元大仙为什么叫镇元大仙?

在西游记原著当中,我们能够给予镇元大仙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就是这个人物他太过狂傲了,狂傲到什么程度呢?

镇元大仙有这样一句话讲的是,他作为道长从来不拜三清,就算是天地也只拜天,镇元大仙觉得这个地是可拜可不拜的。

可能这句话对于普通人来说觉得倒没什么,无非就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这是封建迷信,肯定不可靠,就是想信什么就信什么,类似于自己考试之前总是要先圈出一圈能够拜的神仙菩萨来,看看能不能考得过去,考过去了算自己努力,考不过去肯定是这些神仙们不灵。

但是要注意,在西游记的体系当中,不是这样的,在西游记这本小说当中是真正意义上有天地的有神仙的。而镇元大仙只认天不认地,为什么,因为镇元大仙本就是地仙之祖。

第2点,镇元大仙与天同君。

西游记里的与天同君是镇元大仙的混名,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咱就不多说了,大家仔细品味一下,而镇元大仙的道场在西牛贺州,万寿山五庄观。

然后大家再仔细考虑一下西牛贺州是什么地方好了,多余的话咱就不多想了,相对于镇元大仙在这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愣是生生抢过来一块土地。

自己的位置就在这了,而且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哪一个得道高人,都没有意见,相当于认可了镇元大仙的地位。

镇元大仙居住的地方,在孙悟空最开始观看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怕是孙悟空到了这个地方,他仍然分不清楚这个地方到底是寺院还是什么地方。

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要注意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的,就算是有火眼金睛也看不清楚,而且镇元大仙压根没在。周边的一些童子也就是镇元大仙的徒弟,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差点把孙悟空给吓坏。

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我们再把这几句话仔细品味一下,镇元大仙不能说朋友遍布天下,但也可以反向理解为镇元大仙的朋友就那么几个。

那镇元大仙为什么就这几个朋友呢?是因为他性格孤僻不愿意交朋友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有资格成为镇元大仙朋友的人,压根就没几个,合计在一块就这些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想一想,是不是就有点惭愧了,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面对的那些妖怪都是什么人,太上老君的那个牛都能把孙悟空折腾的头晕脑胀的。

而就是这个牛的主人才和镇元大仙是朋友,关系甚至地位实力都不如正言大仙,你让这些妖精们拿什么能力去镇贤大仙的手底下抢果子吃?

第3点,镇元大仙的人参果。

在西游记当中有一个长生体系,咱们稍后再来讲,先来讲一讲镇元大仙这个老同志,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宝贝,其实真人大侠手中的宝贝不多,除了他的袖里乾坤之外就只剩下一个了,叫做人参果。

人参果树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3000年再熟,一次熟了之后就跟小孩差不多,这样的人参果才叫成熟的人参果,一颗人参果从最开始长到慢慢的长大,成熟需要1万年的时间,而这个果子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看到了,然后闻一闻,最起码能够多活360岁,吃一个能够多活47,000年。

这个47,000年和长生不老有没有差别,答案是有差别的,但是哪怕我们用再普遍的话来说,你都活到47,000年了,这一辈子也就够本了。

从那些妖怪的角度出发,唐僧只有一个吃了可就没了,而人参果1万年就能够长出来一个,那我这样吃了一个人参果,在三四万年的时间里面摘掉一个人参果继续吃,是不是就等同于长生不老了呀?

更重要的是人参,果树上又不是一次只有一个人参果,人参果是连续不断地能长出来的,就算是有了人参果之后我不吃,我每隔360年闻一闻也转本了呀。

话是这么说的,从逻辑道理来说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始终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参果如此的宝贝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超过了唐僧的等量价值。

为什么这些妖怪们全都围着唐僧来回转而不去打人参果的主意呢?很简单,代价问题。

想要吃掉唐僧只需要灭掉一个孙悟空就可以了,可如果要吃人参果就需要面对千军万马。

第4点,镇元大仙和孙悟空的战斗力问题。

孙悟空因为一开始压根不认识镇元大仙,只是把镇元大仙当成了普通人,再加上阴差阳错之间听到了有一个倒霉童子说了,说这个地方有人参果,咱们干脆就自己吃了吧。

其实这个童子做的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对,因为这些人参果是给唐僧的,唐僧不吃他们才可以吃,准确地说唐僧不吃他们也不能吃。

再后来折腾出一大堆的事情,甚至人参果树都毁灭了,而镇元大仙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二话没说直接一个袖里乾坤,把孙悟空这些人全都绑在了树上。

孙悟空法力高强,遇到难缠的妖怪也能够打个平手,更多的妖怪,那直接一棍子下去全都灰飞烟灭,就这样一个战斗力极其强大的孙悟空遇到镇元大仙,直接就缴械投降了。

到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还得通过观音菩萨那边的力量来保全人参果树,才给了孙悟空一个交代,孙悟空这边也给了镇元大仙一个台阶,这件事情就算不了了之了。

可以这样理解,孙悟空和镇元大仙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上,妖怪们就算是数学不懂,但最基本的1+1=2,这件事还是能懂的,1小于2也懂啊。

孙悟空打不过镇元大仙,孙悟空手里面有一个长生不老的唐僧,这边大仙这边有一堆长生不老的人参果,那怎么办?当然是先从唐僧入手了,因为唐僧终究是容易一些。

而且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面对的这些敌人不得不排除有一些是天庭或者如来佛祖那边特意派下去,给孙悟空增加一个劫难的人物,这些人物他们肯定是围绕着孙悟空转,毕竟要给孙悟空凑够这九九八十一难。

第5点,西游记当中的长生不老体系。

在西游记当中,其实讲了一系列的长生不老的体系,这些体系值得推敲。

首先最为典型的就是神仙,在你得道成仙的时候基本上是什么样的就保证了什么样的吗?

比如你90岁得道成仙,那么成了神仙之后,依然是90岁的样貌,这对于神仙来说也不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神仙需要每500年历经一次劫难,每1000年历经一次大劫难,每1500年历经一次特大劫难,只有把这些劫难全部都历经过去,你才能够多活一段时间。

然后蟠桃会上的蟠桃虽然不能够让人长生不老,可是能够让你在历经劫难的时候有辅助功效,此外还能够延长寿命,这属于西游记长生不老体系当中的一点,然后太少老君能够练一些金丹。

这些金丹有一些也能够拥有长生不老的体系的功效,但是这些功效应该只是辅助寿命的功效,还需要后期自己渡劫,太上老君这边也属于单独一脉,再之后就是唐僧。

唐僧是如来佛祖那边的,属于如来佛祖特殊的一脉,但是唐僧谁都吃不得,因为如来佛祖几乎动用了整个佛教的力量在监视这件事情,而且天庭这边也有人在监视,如果唐僧生命受到了威胁,这些神仙或者佛祖会第一时间保护的。

除了这以上的长生不老的体系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体系,那就是人参果,人参果可以说是西游记体系当中最后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办法了。

镇元大仙明显不是简单的人,而且镇元大仙往往把人参果当做送礼或者与上下级沟通的桥梁,只有值得吃的人才会给他们送去。

就比如唐僧,这也是为什么唐僧师徒四人算上白龙马一共有5位,却只拿到了两枚人参果,当然是唐僧不识货,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唐僧也没有见过这玩意儿嘛。

所以从后续变化来看,镇元大仙极有可能是希望通过拉拢唐僧,给唐僧一个人参果来做一个情感投资,只不过这一次投资不那么顺利。

为什么我特别讨厌猪八戒大家怎么看

《西游记》这部巨著里面,吴承恩给于猪八戒的戏份并不比孙悟空少。有孙悟空的地方就有猪八戒的出现。但是为了让这部书更有意思,更有故事性,戏剧性,吴承恩把猪八戒进行了丑化,也就是和唱戏一样,让猪八戒扮演丑角。他的造型就能说明吴承恩的初衷,给他加了一些反面角色的戏在里面。

比如在《三打白骨精》这场戏里面,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变的人以后。唐僧为了不违背上天的旨令,自已能够取经成功。要赶孙悟空回花果山的时候。猪八戒不但不阻拦,反而还落井下石,让人感到憎恨,这就是作书人所运用的艺术,根据书中的人格变化来调动你的思想和情绪也跟着变化。

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和希望猪八戒会替孙悟空说几句好话,都是一个单位的。不然,猪八戒不但没说好话,反而说了一些坏话,说了一些对孙悟空不利的话,他的行为出忽你的意料,你会想:为什么呢?这就吊起了你的胃口,让你有兴趣的观看下去。这也反映出人性的另一面,假如你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这时候你就会对猪八戒产生了反感,就不喜欢猪八戒了。

如果你这时候不喜欢猪八戒了,就证明你己经进入到戏里面了,从另一方面说,人家猪八戒扮演的丑角也就成功了。吴承恩的手法也就见效的。

《西游记》这部书里面,猪八戒给人的印象是丑陋,贪婪,好色,懒惰和无能。这是作书人的艺术造型的安排。人家猪八戒聚人间丑恶于一身,背负着这些骂名,在书中用力去表演,不就是想得到你们的认可,让你们这些读书人欢心吗?你们应该同情人家才对,你们不但不同情,还说不喜欢人家猪八戒,却实是不应该。人家猪八戒也感到无奈和很委屈,弄不好会找吴承恩去算账。

猪八戒有历史原型吗

感谢邀请

首先,关于猪八戒的来历的说法是这样的,说猪八戒的原型其实是唐朝的窥基大师,对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很陌生,窥基大师出家前的俗名叫做尉迟弘道,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便是他的叔父。

据野史记载,当初玄奘法师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在途径一座大山时发现一个山洞,出于好奇,他就走了进去了,他在洞里发现了一个石头人,可是,当他捧着火把走近看时吓了一大跳,这哪里是什么石头人啊,原来就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者。于是,他上前询问老者为何在修行,老者回答道:“我在等释迦摩尼出世,在此为他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奇怪的是,释迦摩尼早已涅槃。而且他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出世了。玄奘把这一实情告诉了老者,老者听后惋惜的哀叹道:“那我就继续在此修行,等着弥乐佛来出世,然后在帮他弘扬佛法吧”。

而后,玄奘大师又给他说,弥勒佛也早就出世了,现在西天极乐世界,你与其在这里一个人孤独修行,不如和我东去吧!等我取回真经,你就可以帮我在东土大唐弘扬佛法,让更多人感受佛法的仁爱。但是你蓬头垢面,需重新转世。你去长安去到那里,有一个黄色琉璃瓦的屋子,去到那里边就可以投胎了,等我回来,就去找你。

其实,玄奘给他指的黄色琉璃瓦的房子是皇宫,怎料他投错人家,在尉迟家出生,玄奘再去找他时,他家人不肯,于是玄奘只好去找皇帝道明情况后,皇帝下令他出家,但是他说了三个条件,否则不出家,首先,就是必须有酒,因为他嗜酒如命, 其次就是他喜欢吃肉,到哪都必须有肉,第三就是必须有女人,本来这条件都是极其荒唐的,毕竟出家人怎么可以违反戒律。所以玄宗本意不想答应,但是玄奘明白这一切都是定数,没法改变,于是就答应了。

最终,跟着玄奘在大善寺剃度出家,法号窥基 ,也就是西游记中八戒的原型,算起来这八戒怎么着也算是个官二代啊,可是天命不可违,于是就跟着唐僧走上了取经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