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成语的来历?怎么理解“学富五车”有何典故_的书_庄子_学问

本文目录

  • 学富五车成语的来历
  • 怎么理解“学富五车”有何典故
  • 学富五车是来形容什么的
  •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什么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 学富五车是比喻还是
  • 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各自有什么典故

学富五车成语的来历

1.学富五车: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2.学富五车的典故

  我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那些读书多、有学问、知识渊博的人。“学富五车”是指此人看的书可以装下五车吗?首先来明确一下五车书有多少呢?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是用竹子、木片做成的简和牍,简牍很重,当时的车又为马车。据《墨子》记载,造得极好的车可以“任五十石之重”。这样下来,五车书最多也就是二百五十石(担):而又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悬)石之一”,即秦始皇白天审理案件,晚上看书,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按此计算五车书最多二百五十天就看完了。这对现在有学问的人来说,也不是很多,为什么要用来形容人学问大呢?

  其实,“学富五车”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里的“书”用为动词,是“写”的意思。原本是庄子用夸张的手法来批评惠施,说他很会方术,虽然写的书都可以装下五车了,但他所说的道理有很多是错误和杂乱的,他的言语多有不当之处。意思是说他写得多,错得也多。后人截取了原文中的前两句“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片面地理解为惠施读了五车书,并将这里的书理解为五车纸质的书而非竹简书。

  这样,“学富五车”便逐渐偏离了庄子最初的原意,从最初的写了五车竹简木牍书变成了读了五车纸质的书,词意也从最初的贬义转化为褒义,成了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的代名词。

怎么理解“学富五车”有何典故

谢谢邀请:"学富五车"是句成语,来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意思说惠施是一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所读过的书就有五车,褒义词,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富五车是来形容什么的

才高八斗的意思是形容人文才高超。出自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学富五车的意思是形容学问渊博。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些话是在批评惠施,翻译过来是,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扩展知识:

典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什么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可以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组合起来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所以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也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即:古时候之所以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学富五车是比喻还是

学富五车是个形容词。形容人的学问渊博,看的书多。

学富五车是一个中国成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学富五车”现在是个褒义词,以前是个贬义词,开始说惠施的学问是多方面的,由于他会很多种法术、巫术……所以他写的书人们也认为一些是错误的,甚至是骗人的……,那时候的书是竹子的,所以有五车多。

后来人们脱离了庄子的原意,变成了褒义词了,再说后来的书都是纸的,五车书得多少啊!所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大,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就用“学富五车”来形容。

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各自有什么典故

这两个成语都是从典故演变来的。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宋国的惠施这个人学问广博,写的文章能装五车之多,但是他文章讲的道理杂乱,言辞很多也不妥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有点看不起起惠施的,虽然承认他写的文章很多,但文章质量不高。这也难怪,因为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阐释的是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最早理论。而惠施是名家的创始人,研究对是“名”与“实”的逻辑关系,“道不同,则不与为谋。”庄子对惠施的评论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个典故演化成了“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知识很渊博。成语本身已不含一点贬义了。

汗牛充栋。

出自柳宗元的《陆文通墓表》。

典故是这样的:唐时的陆文通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他撰写了好多部注释《春秋》的书,原文是:“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用今天的话就是,他写的关于注释《春秋》的书要运走,累得牛出汗,放在屋里能装满屋子。

这个成语是形容藏书很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