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种植应该注意哪些?农村常吃的白鲢鱼和花鲢鱼有什么区别_白莲教_白鲢_白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白莲  哪些 白莲教 白鲢 白莲

本文目录

  • 白莲种植应该注意哪些
  • 农村常吃的白鲢鱼和花鲢鱼有什么区别
  • 白莲教历史上都是隐秘的宗教组织,历朝历代皆有,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彻底消失的
  •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白莲教
  • 元朝末年起义的教派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还是白莲教在起义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 清朝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死了多少人

白莲种植应该注意哪些

乡村新雨解答:白莲素以“色白、粒大、质绵、味美”蜚声中外,自古为莲中珍品,滋补良方,是我国历代难得的御用“皇室贡品”。优良品质的白莲莲籽近圆形,每蓬30粒以上,粒紫黑色,加工后为白色。百粒通心白莲重100克左右。在白莲生产区广泛流传一种说法:“三粒莲籽一根参”,“一亩白莲三亩稻”,白莲是一种收益较好的农作物。

白莲生长适应性概括表现为:喜温、喜光、喜湿怕干、喜肥;喜欢生长于地势低湿、水源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温度适中偏高的地方。值得重视的是,白莲对水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生活污水影响不大,但是工业污水尤其是含有酚、氰的毒性成分就会导致其绝产。白莲一般在6月上旬花期,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采收期为90天左右。

种植关键技术

1、选 种

建议结合地方气候属性具体条件选择太空莲2号、太空莲36号、建选35号、建选17号等品种(最好是在当地已经试种推广后的品种),这些品种大田的综合抗病虫害各种症状的表现情况良好,适应性比较强。

2、选 田

一般栽种白莲的选择田块,要求大田土层深厚(27—800px)、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无污染、无腐败病、无侵袭性病菌或虫害的田块。

3、移 栽

种藕选色泽新鲜,藕身扁凸粗壮,节间短,无病虫痕,无损伤,具有三节以上并带子藕的藕作种,栽后能早生快发。地区气候不同移栽的时间有微小差异(3月中旬到5月初均可)。通常适宜期在清明节前后10天左右,温度要求日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莲田水层保持15cm以上,有利于莲种生长发育。

4、水 肥

白莲喜水,但不能长期灌满水,要经常性以湿润灌溉,特别是在谢花期,不能灌水过满,否则会影响籽粒形成,此时要经常做到湿润灌溉,水温在30℃以上时田间要尽量做到流动水灌溉,可减少死花现象;白莲田施肥要氮、磷、钾、硼配合,重施基肥,适时追肥,不盲目施肥,减少因施肥不但造成莲子引发各种病害。莲田施肥根据莲子在大田的长势和长相,春夏时节雨水较多,晴天多施氮肥、磷钾的肥料,否则要少施多次;莲田盛花期,是关键施肥期,要重施花肥。可以充分利用腐熟的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效。

5、病虫害

白莲田以常规病虫害防治为最常见,无特殊严重并发症的病虫害。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莲田用水做到无污染水排入;新种植的莲田必须要深翻同时按田质合理配施生石灰消毒。

6、采收

采摘莲蓬必须适时,切勿过嫩或过老。过嫩,籽粒不壮实,加工后于瘪呈黄色,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过老,剥壳去皮困难,难以加工。当莲莲呈绿色间有褐斑,莲籽与子房腔松开,但摇动无声响,莲籽外壳为绿褐色,质地较软时是采摘适期。此时易加工且质量最好。

传统民间精制藕粉加工技艺

1、清洗。用厚布条、稻草将藕洗净,切去藕节、烂藕等,用鹅毛管将藕塞泥的孔洞洗干净。

2、上浆。藕段用搓板在木板上擦成糊状,或者用手工、切丝机切碎,再置石磨上磨浆,蘑时要边投藕丝边加清水磨出浆液均匀细腻,也可用打浆机,磨碎机加工成浆。过滤将藕浆盛在白布包内,在木盆等搭上木框架,加压,用清水冲浆,边冲边搅动藕渣,直到藕渣中没有白汁为止。

3、漂浆。把冲洗出的藕浆用清水漂48小时以上。沉淀后除净细藕渣和底层的泥沙。

4、暴晒。经过漂洗而沉淀的藕粉,盛入一个消洁的布包内吊干,掰成1公斤重的粉团摊在竹筛上曝晒干或烘于即可。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关注@乡村新雨,欢迎进入主页免费学习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系原创头条首发,抄袭必究!】

农村常吃的白鲢鱼和花鲢鱼有什么区别

2019年在我国养殖的淡水鱼中,除了草鱼能够达到500多万吨的产量之外,白鲢和花鲢也都达到了300多万吨的产量,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四大家鱼的另外一位成员——青鱼就不怎么受养殖户的待见了,2018和2019年的养殖产量都没有超过70万吨(具体产量见下图)。

农村的白鲢和花鲢主要是作为配养鱼类在池塘中和其他鱼类混养,并不是主力军,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还是因为在广阔的湖泊、水库中花鲢和白鲢的产量很高。比如著名的查干湖冬捕鱼和千岛湖有机鱼,绝大多数都是花鲢和白鲢。

那么问题来了,农村常吃的花鲢和白鲢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两者的外观和生态习性不同

白鲢就是鲢鱼,花鲢就是鳙鱼,这两种鱼作为国内淡水鱼的“二把手”和“三把手”,价格实惠又营养美味,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菜篮子鱼”。

▲▲白鲢

▲▲花鲢

从外观上看,鲢鱼体色发白,而鳙鱼的体色颜色更深,还有很多黑褐色的斑块,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另外鳙鱼的别名也叫大头鱼、胖头鱼,顾名思义,鳙鱼的头很大,约占体长的1/3左右;相比之下,鲢鱼的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更小一些,约占体长的1/4。

鲢鱼和鳙鱼在外观上还有一个区别,主要体现在腹部。如果用手指触摸白鲢的腹部,能清楚地感受到有一条腹棱,而鳙鱼的腹部则是光滑柔软的,没有腹棱。

在生活习性上,两种鱼也有很大区别。白鲢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则是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两者巧妙搭配,可以完美地“收割”水中的浮游生物(事实上养殖户们也是这么做的)。

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鲢鱼性情活泼急躁,擅长跳跃,有时候能跳出水面一米多高。前几年在美国的内陆河流里四处跳跃的所谓“亚洲鲤鱼”其实就是白鲢。而鳙鱼相对比较“慵懒”,性情温顺,一般情况下不会跳跃(除非受到外界刺激)。

▲▲千岛湖有机鱼收获时的场景,数不清的鲢鳙跳出水面,非常热闹。

其次,花鲢和白鲢滤食对象的尺寸大小不同

几乎人人都知道鲢鱼和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但很少有人研究这两种鱼究竟是怎么滤食以及能滤食多大的浮游生物。

其实,国内的学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对鲢鱼和鳙鱼的滤食器官进行过研究。相关的研究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的研究仪器比较落后,一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鳃耙及鳃丝的外观结构,其中鳃耙是主要的滤食器官

1996年,中国海洋大学(那时候学校还没改名,叫青岛海洋大学)的李德尚和董双林两位教授对这一项目再次展开了研究。不同的是,这一次实验采用了先进的扫描电镜,硬件设备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鲢鱼和鳙鱼的滤食器官是鳃耙,鳃耙的外侧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网状结构,由大小不同的网孔组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辅助进食的筛网(作用就是把较大的浮游生物截留下来)。

▲▲鱼类过滤器官的微观结构非常复杂。

除了鳃耙腭褶鳃耙管也具有辅助滤食的功能,这三种器官“各司其职”,作用各有不同:

  • 鳃耙:主要是起到一个筛子的机械过滤作用。
  • 腭褶:在摄食过程中来回摆动,形成水流,带动食物向鳃耙沟的方向移动。
  • 鳃耙管:通过压缩和扩张实现间歇性喷水,在口咽腔内产生水流、水压,辅助摄食、呼吸和吐出异物,同时还具有味觉功能。

▲▲鳃耙及鳃耙管的微观示意图。

研究表明,通过滤食器官的层层筛选过滤,白鲢可以摄食3.2微米的小球藻,而鳙鱼能够滤食的最小浮游动物尺寸则为25微米。另外,花鲢的味觉能力比白鲢更强,对食物的选择性也更高(并且两种鱼的摄食和嗅觉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靠味觉)。

最后,两种鱼的经济价值和特色“周边”不同

由于养殖产量都很高,鲢鱼和鳙鱼的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贵也贵不到哪里去。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3~5斤的花鲢鱼塘口收购价仅为6.5元/斤。在水产市场上卖的价格更高一些,但大宗价一般都不会超过8元/斤。

鲢鱼就更便宜了,在湖南江苏等地,3斤左右的白鲢鱼塘口收购价只有2~3元/斤,这几乎就是“白菜价”了。在水产市场上,大宗价一般也不会超过8元/斤。(注:价格数据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仅供参考)

不过人工养殖的鲢鳙和水库、湖泊里的高品质鲢鳙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后者往往打出“绿色”、“无公害”、“有机”水产品的口号,在市场上赢得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查干湖冬捕,花鲢鱼特别多,个头还都不小。

这样的有机鲢鳙能够轻松卖到15元/斤甚至更高的价钱,比如千岛湖的有机大头鱼,很多消费者都是抢着买。查干湖冬捕的大头鱼也是如此,刚刚捕捞上来就被卡车装走,马不停蹄地运往各地的水产市场和高档餐厅。

说到“周边”,想必大家都知到“剁椒鱼头”这道名菜,其中的鱼头一般都是花鲢鱼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专家们还用电刺激等方法培育出了缩骨大头鱼,这种鱼将“头大身小”发挥到了极致,高度迎合了市场需求。但也有消费者表示,不敢吃这样的畸形鱼,以为是水体污染导致的。

▲▲剁椒鱼头

▲▲缩骨大头鱼

其实缩骨大头鱼作为普通大头鱼的“周边”产物,两者在基因层面上没有任何不同,肉质上也尝不出来区别,因此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白莲教历史上都是隐秘的宗教组织,历朝历代皆有,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彻底消失的

白莲教初起于宋朝,中兴于元未,振兴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取缔了一切封建迷信组织,白莲教于是成为一个曾经的历史存在,成为后人永无休止的诘问对象。

‬夜幕下的秘密

1 .黑‬白‬世界‬不‬能颠倒‬一一宋‬代‬政府的禁‬令‬

几千年来的农‬耕‬社会,‬有‬规律的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终于走到了宋代。‬如果不‬尊‬循‬这‬个‬规律‬而‬“昼‬伏夜出‬”,‬那么就‬会‬引起宋‬代都‬城‬‬“都‬巡‬检‬使‬”的‬留‬置‬盘‬问‬,‬所‬谓“月‬黑风高,‬非‬盗‬即‬抢‬,‬非‬嫖‬即‬娼‬。‬”所以在‬宋‬景‬佑‬二年(‬1035‬)‬,‬首先‬颁‬布‬了‬对‬益‬、‬梓‬、‬利‬、‬夔‬(‬州‬)‬“夜‬聚‬晓‬散‬、‬传‬习‬妖‬法‬”的‬禁‬令‬。‬看‬来‬刚‬恢复“益‬”、‬“梓‬”为‬成‬都‬府‬和‬三‬台‬县‬的‬这‬两个‬地方,‬在‬1035年‬后‬是试‬行‬‬採‬取‬了‬宵‬禁‬措施的‬。‬

到‬了‬元‬佑‬七年‬(‬1092‬)‬邢‬部‬把‬这‬项‬措施推‬行‬到‬全国各地,‬严‬禁‬各‬地‬“夜‬聚‬晓‬散‬,‬传‬习‬妖‬法‬。‬”1108年‬河南信阳地区的军事部‬门‬上‬报‬中央,‬要‬求在‬这‬个‬地‬方除了中‬央‬已经‬颁‬布的禁‬令‬外‬,‬增加一项‬禁止“集‬社‬香‬会‬”的‬条‬例‬。‬这个所谓的“集‬社‬香‬会‬”就是己‬故‬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

国家档案巜宋史》严厉指出:“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

枯‬木‬逢春犹‬再‬发‬ 人‬无‬两‬度‬再‬少‬年‬

这个所谓的“集‬社‬香‬会‬”就是初‬期‬的白‬莲‬教‬。‬

元‬朝‬末‬年‬,‬白‬莲‬教‬小‬头‬目‬朱‬元‬璋‬凭借教‬派‬的力量揭‬杆‬而‬起‬,‬艰难的建‬立‬了‬大‬明‬王‬朝‬。‬建‬立了‬中‬央‬王‬朝‬的朱‬元‬璋‬立即翻‬脸‬不认人,‬开始大‬批‬剿‬杀‬白‬莲‬教‬徒‬。‬这‬些‬白‬莲‬教‬徒‬都是一些‬亡‬命天涯的江湖豪‬客‬,‬于是在‬洪‬武‬、‬永‬乐‬年间大‬起‬义‬,‬导致大‬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危‬机‬。‬

2.‬ 汉‬水‬之‬滨‬一一王‬聪‬儿‬

清‬朝鼎‬盛时期的康‬、‬雍‬、‬乾‬,‬基本上‬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但是,‬到‬了‬乾‬隆‬后‬期‬,‬大‬清‬败‬象‬痕‬迹‬初‬现‬,‬白‬莲‬教‬乘‬势而起;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水‬(‬陕西?‬甘‬肃‬?‬山西?‬)‬教‬徒‬王‬伦‬起‬义‬,‬更加凶猛的是‬嘉‬庆‬元‬年‬至‬九‬年‬(‬1796~‬1804‬)‬的‬鄂‬、‬豫‬、‬川‬、‬陕‬、‬甘‬五‬省‬白‬莲‬教‬起义,‬包括大‬名‬鼎‬鼎的妇女豪‬杰‬王‬聪‬儿‬在‬川‬陕‬地区的起‬义‬。‬

关于王‬聪‬儿‬的义‬军‬,‬他们活‬跃‬于‬汉水流域,‬大‬败‬清‬将‬德‬楞‬泰‬,‬虽然‬后‬来‬失‬败‬了‬,‬余‬部‬却‬散‬落在巴‬山‬蜀‬水‬的‬深‬山‬老‬林‬,‬他们以‬“棚‬”为‬单位,‬互相呼应,‬彼此支‬援‬。‬在‬清‬末‬,‬逐渐演变成‬西‬南‬地区的“袍‬哥‬”组织。‬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三个黑社会组织

从白莲教的名字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白莲教最初源于佛教的净土宗,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尊循“洋为中用”的原则,修学净土宗,不需要落发持诫,青灯黄卷,趺坐修身,只是坐卧时皆唸“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俱足,一心向佛、始终不怠,死后也可以往生净土。

但是,正统的宗教势力开始打压白莲教,直到政府禁止。在这种双重打击下,白莲教化整为零,彻底融入民间。

特别是明末清初,江苏杨州史可法那里筹建一个新的支派,为清代统治者埋下了灰烬中的星火一一洪门。

洪门一片天,青帮一条线;袍哥一肩扛。

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九流本一家。

红为洪门,绿是青帮。白莲藕为白莲教。

‬关于洪门

大致有三种说法:

  1. 称为“汉‬留‬”,‬意思是汉‬人‬兄弟团‬结‬起来‬
  2. 称为“汉‬门‬”,‬意思是警‬示‬中‬原‬土地失去‬
  3. 称为“金‬台‬山‬”,‬“明‬远‬堂‬”、‬“汉‬罄‬香‬、‬“挽‬澜‬水‬”、‬以‬台湾为‬基‬地‬,‬团结大‬陆‬的“汉‬留‬”力量,‬正式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关于青帮

它的产生与水路运输有关。所以又称为“清帮或安清帮。”

在水上运输的船队中,水手(四川称为船拐子)生活困难、枯燥、空虚,山东白莲教残余分支“罗祖教”趁机而入,成为这些人的精神寄托。

不过,清朝政府买通了三个为首的头领:翁岩、钱坚、潘清。

这下子洪门不依了,杀了青帮的五十六个码头官,双方就成为死对头。

青帮最后成为走私盐和鸦片的主要力量,也是他们的重要收入,如杜月笙就是靠此发家致富的。

清帝逊位后,袁世凯称帝,他的两个儿子袁克文和袁克定又上演了魏晋时期曹氏兄弟“相煎何太急”的一幕。袁克文是文人,大哥是政客,袁克文干脆远走上海,加入青帮“理”字辈,这样高的辈份,只有袁克文有这个资格。

北洋政府垮台后,青帮投靠租界洋人,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崛起。青帮的势力与当年相比己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袍哥

上面谈到白莲教残余隐匿巴山蜀水,后来利用社会急剧动荡之机,逐渐进入内地,渗入社会底层,以袍哥的形式出现。

四川反正后,大都督熊克武就是四川的“汉留”总舵主。

从此,四川及西南地区的袍哥遍地,“公堂口林立。”袍哥以讲“五伦八德”、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作为号召。他们的中心还是讲究一个“义‬”字‬。‬

(四川大袍哥范绍增)

结语

简单介绍了旧中国三大黑社会组织的情况,它们是附着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毒瘤,往往与反动会道门、土匪恶霸勾结一起,危险社会不浅。解放后,中央政府开展了民主改革和平叛镇压土匪、教匪的暴乱活动,所有反动会道门,包括白莲教,都彻底消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级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就恢复了平静。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白莲教

天上换玉皇,地下换阎王。心中有白莲,保我好家园......

在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有白面教圣女唱出这几句唱词,将白莲教神秘且愚昧的一面表现出来。

相传白莲教起源于南宋,脱胎于佛教天台宗,起初走高端路线,虽然是在当时的宗派中属于后起之秀,但随着不断壮大,最终跟“摩尼教”(明教)与“弥勒教”平起平坐,成为信重甚多的大教派。

白莲教起初并没有作乱之心,其根本性质也不太干净,经常做些欺世盗名、骗人敛财的勾当,因为利益关系,白莲教曾很长一段时间与官府相安无事,因此教派中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生活的非常舒坦,不但有成千上万的信众崇拜,还要人甘愿送钱花。但随着历史进程的大步向前,在各种蝴蝶翅膀的扇动之下,最终也踏上殊途同归的造反之路。

元代晚期,白莲教成为令元廷苦恼的大帮派,朱元璋就是靠着白莲教起义发家。但等到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立即下令铲除白莲教,明令规定“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掌一百,流三千里。”

因为朱元璋玩真格的,白莲教好一段时间消失不见,但并没有根除,只不过从明变暗,进入地下活动。到了明朝中晚期,白莲教信众不但没有削弱,反倒有所增加。明末流民造反的各支队伍之中,就混杂大量白莲教信徒。

到了清朝之时,顺治、康熙年间都曾爆发过白莲教起誓造反,因为清政府的打击力度从不手软,白莲教再次由明变暗,但每隔一段时间便兴风作浪。不少信徒加入另一个大帮派天地会,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反清复明是假,自己做大哥才是真。

到了乾隆朝晚期,白莲教在四川、湖广等地揭竿而起,战乱波及面值之广竟多达十几个省。嘉庆初年,白莲教甚至在京城作乱,并且扬言要取鞑子皇帝颈上人头。嘉庆帝不惜下血本剿灭白莲教,前后用时九年,所耗费银两竟高达两亿两白银。

白莲教被打压后,虽然不敢有大动静,但也不消停,没少给清政府“添乱”。到了义和拳起义之时,白莲教又冒头了,只不过此时的白莲教早已变成一群乌合之众,嘴里喊着“扶清灭洋”,暗地里做尽腌臜勾当。义和拳失败后,白莲教从此一蹶不振,有信众加入另一个组织“一贯道”,表面是替人消灾,与人方便,内里是欺男霸女、坑蒙拐骗。另有一些信众加入青帮、洪门,继续从此黑帮勾当,其弟子至今存在。

纵观白莲教的历史,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只要有星星之火,便可死灰复燃。不懂为何有人视其民族英雄,这种组织纯属邪教,跟现在传销组织一个路数,信了就算倒霉了!

元朝末年起义的教派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还是白莲教在起义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向大家先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彭莹玉。在艺术作品中,他是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五散人之一,是梁羽生先生《萍影侠踪录》中的第一高手。在实际历史中,他也一样大有名头。

彭莹玉与韩山童齐名,分别是元末南北白莲教的两大领袖。韩山童在北方组织起义活动之前,彭莹玉就已经在南方组织了几波大起义了。首先1338年彭莹玉聚集了几千教众,扶持大弟子周子旺为帝,称作“周王”,大举反元。失败之后,又在1351年为响应刘福通(韩山童的弟子)起义,扶持徐寿辉为帝,继续造反事业。

注意!彭莹玉徐寿辉始终借的是白莲教,跟明教没有什么关系。彭莹玉就是个和尚,白莲教是佛教衍化出来的宗教分支,自始至终,彭莹玉都一直信奉着白莲教。

而此时,南北白莲教已经有了合二为一的趋势。但南方代表徐寿辉是弱势,这个时候还是以北方的韩山童、刘福通为主体的。

(白莲圣母)

白莲教北方势力代表韩山童号称明王,名义上是天下所有白莲教的统领,徐寿辉虽然称帝,但是还是和韩山童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严格来说,朱元璋是韩山童的部下,也是一个白莲教信徒。但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明教呢?

其实,白莲教算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明教算是一种外来教,是经过摩尼教衍化而成的。在衍化过程中,与酷爱造反的白莲教慢慢融合,到了元末,两大宗教已经有了合二为一的趋势了。

韩山童和借的是白莲教起义,但是许多小势力借的是明教起义,慢慢的发展过程中,韩山童势力越来越大,把小势力们集结在了一起,韩山童逐渐成了共主地位。既然统领都是一个人,那又何必再分两个宗教呢,韩山童集团慢慢把两大宗教合二为一,逐渐融合。

到了朱元璋时代,白莲教已经完全与明教不分彼此了。随着朱元璋打败了白莲教代表人物陈友谅(徐寿辉集团),天下宗教归一。纯粹的原始白莲教已经不见了。

剩下的就是白莲教与明教的混合产物。

不管是白莲教还是明教,他们的教义都支持反抗暴元统治,这是一种精神力量,造反也得有信仰嘛。

韩山童宣扬“弥勒下生,明王降世。”且不说这个明王究竟指的是什么,最起码有这个说法,而明教也有“明王”这个概念,两个合二为一,也是有道理的,甚至,朱元璋定国号为“明”,也许跟明王降世也是有关系的。

清朝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死了多少人

这次大规模起义,使得清政府耗费了十六省的数十万军队,并导致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

川楚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的事件。

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这次大规模起义,使得清政府耗费了十六省的数十万军队,并导致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国库五年财政收入,使国库为之一空。川楚起义标志着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也否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说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