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好莱坞电影,你认为中国有哪几部电影可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潮汕华侨著名人物有哪些_于蓝_潮汕_电影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陈波儿 达到 于蓝 潮汕 电影

本文目录

  • 对比好莱坞电影,你认为中国有哪几部电影可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潮汕华侨著名人物有哪些
  • 为什么有人说广东人的思想观念走在全国前列
  • 历史上,真实的新中国人民演员于蓝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是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

对比好莱坞电影,你认为中国有哪几部电影可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我认为当今中国有7部电影可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1《霸王别姬》做为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之作,个人认为可以排在第一位。在一个跨度几十年的叙事时间内,通过所谓的“戏子”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深刻的反应了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深刻影响。人性,爱情,都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深刻的刻画。

2 《活着》张艺谋的电影,每一部都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人说,是因为,他把中国旧社会太多的阴暗面,暴露在世界面前,才得以活得巨大的名声。笔者认为,有一部分这样讨巧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师深刻的抓住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才能使得自己的电影,变得太过醒目。但事情都有二面性,就是因为反映的人性太过真实,才使得他的电影显得太过血淋淋。

性太过真实,才使得他的电影显得太过血淋淋。比如《菊豆》,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

但这部《活着》,不同于他其他的电影。原因很简单,也是自己喜欢的原因,除了变现出来和他其他电影一样的悲剧外,这部电影,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温暖和希望。而这点温暖和希望,并不是导演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每个裹挟在时代浪潮里的人,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朴素愿望!

3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电影。导演是意大利人,尊龙也是出生在香港的混血儿。就连电影里的龙套,有许多也是外国人。但电影所变现的,仍然是那个中国最特殊的人,几十年的岁月里,同样逃不过的时代命运。所以,无论有多少外国人参与其中,个人仍然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

4,《芙蓉镇》谢晋导演的代表作。刘晓庆和姜文的定情之作。每个80年代前出生的中国人,都不可避免地,回头看下那段特殊的年代。做为讨论文革十年,或者更早的那段中国特殊时期的电影,《芙蓉镇》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

5《山河故人》

做为贾樟柯为数不多的可以公映的电影。我把这部电影放进个人认为的好电影之中。做为70年代生人,这部电影反映的,80年代到今天的整整30年代的叙事,无疑,是可以跟自己对于成长年代的感触,可以高度的契合的。感动也是最为真实的。

6《让子弹飞》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中国称为商业电影的最好代表作。如果说昆汀的《低俗小说》,盖.里奇的《二杆大烟枪》是这类电影国外的代表,那么《让子弹飞》,就是中国的代表作。

7 《地久天长》

同样做为一向是地下电影导演的王小帅,跟贾樟柯一直是作品多,能公映的少。而这部电影,是自己去年一年里,看到的最为打动自己的电影。原因很简单,它太真实了。二个人,用了20年的时间,去选择遗忘和原谅,又让人太为感动。

可能同样做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和王小帅年龄越来越老了吧,我们从他们的电影中,看到尖锐的刺越来越少而温暖越来越多。这可能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

综上所述,以上七部电影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从导演到演员都彰显了我们的最高电影艺术。特别是张国荣饰演《霸王别姬》的程蝶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不俗的反响。可见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的电影差,甚至在某些部份还胜过外国电影。我们切忌妄自菲薄,我们的电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有自己的重要位置!

潮汕华侨著名人物有哪些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对我国或潮汕地区社会进步发展作过重要贡献,对民众做过重要好事的著名历史人物,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潮汕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8类:

一、古代考中状元人物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试策》切中时弊,且具有苏文风格,被嘉靖帝亲擢为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洁身自娱,富有文才。

林德镛: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状元。

黄仁勇:清嘉庆元年(1796),考中武状元。

二、著名清官

潮籍清官很多,较为著名的有宋代的刘允、张夔、王大宝,明代的萧端蒙、陈一松、王天性、薛侃、薛宗铠,清代的郑大进等。

刘允:历任循州(今龙川)户曹、程乡(今梅县)知县、化州知州。体恤民苦,减免赋税,革除弊政。

萧端蒙:历任山东道御史、巡按贵州、巡按江西等。查处龚滩敲诈案,惩办江西藩王部属并弹劾江西藩王。

郑大进:历任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革弊兴利,兴修水利,力解民困,惩办邪教,重视文教。

三、著名军事家

翁万达:明嘉靖年间,历任梧州知府、广西副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招抚莫登庸,保卫祖国南疆;抵御俺答汗,保卫北边安全;善文能诗,著述甚丰。

四、洋务派著名人物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五、抗金、抗元、抗倭、抗日著名人物

王大宝:历任连州知州、袁州知州、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弹劾抗金败将汪澈,致力稳住抗金局势。

陈梦龙:曾任湖北石首主簿,主动请求参加抗元,散家财招兵抗元,协助文天祥在潮阳讨伐陈懿、刘兴,前往赣、闽参加抗元战斗,为营救文天祥而战死潮阳古埕沙堤。

林大春: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使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因母丧居潮阳,协助县令郭梦得招义士抗倭,五战五捷。

翁照垣:1931年任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在“一二八”事变时率所部3000多名官兵誓死保卫阵地,并组织敢死队和大刀队,与敌浴血肉搏,重创日本侵略军,被当时新闻界誉为“抗日英雄”。其后又于1933年在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一带率官兵与日军鏖战,于1937年在津浦线一带抗日,于1938~1944年回潮汕率领抗日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军。

六、近现代著名革命人物

潮汕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现代有不少著名革命人物,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其中有的还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

杨石魂:1925年3月,创建中共汕头特别支部,1926年任汕头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带领部分武装赴普宁参加“四·二三”武装暴动,接着汇合海丰农民武装于陆丰成立惠潮梅革命武装队伍。“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发汕头时,他奉彭湃指示,率领工农军策应,其后随起义军撤至流沙,护送周恩来、叶挺等安全抵香港。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武汉参加重建湖北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4月5日在武汉被捕牺牲。

方方: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参加东征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进入闽西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重要的贡献。

七、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的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甚多。如古代的赵德、薛侃、唐伯元、刘和现代的杜国庠、陈唯实、许涤新、蔡翘等,都是著名的教育家或科学家。

赵德:韩愈任潮州刺史期间,复办州学,赵德被聘主持州学,对古代潮州文教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刘:历任太常寺少卿、夔州知州、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还被封为龙图阁学士。喜欢研究医书,主编我国第一部儿科医学巨著。

杜国庠:曾参与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主要著作有、以及与侯外庐等合编等,是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许涤新: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第一、二卷、等。

蔡翘:留美医学博士,编写出中国第一部生理学大学教材,建国后致力航空生理医学研究,建立中国第一个航天医学研究基地,培养人才甚众,著作甚丰。

八、文化界著名人物

潮汕地区的文化名人甚多,尤其在近现代,有不少文化界著名人物在全国的知名度甚高,如洪灵菲、戴平万、冯铿、郑正秋、蔡楚生、陈波儿、秦牧等。

洪灵菲:1930年在上海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选为“左联”常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气力出卖者》等。

冯铿:1930年参加“左联”,作品有诗集《春宵》、随笔《一团肉》、中篇小说《最后的出路》等。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郑正秋: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电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陈波儿:1929年参加上海艺术剧社,开始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4-1938年,在明星、电通等影片公司主演《青春线》、《桃李劫》、《八百壮士》等影片。1938年赴延安,导演多出话剧。1947年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

秦牧:1938年到广州参加抗加救亡宣传活动,后辗转于粤、桂、川各地从事、教育工作,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主编《广东教育与文化》、《作品》等杂志,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数十部。

潮汕著名历史人物参考书目

《潮汕先民与先贤》黄赞发著2000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潮汕历史名人录》杨群熙编著1991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潮汕文化名人录》芳信1997年《文史知识》潮汕文化专号《潮汕百科全书》199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潮州先贤概要》杨群熙编汕头市老年大学《潮汕文化》班参考资料

潮汕人灵地杰多不胜数,无法全部发上!这是网上所找的资料!此一小部分供楼主参考

望楼主采纳

乐之章团队

“六壬六甲” 为您解答

为什么有人说广东人的思想观念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人思想走在全国前列,这跟广东人最早接触世界有关。

首先广东人最早接触世界,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广州作为我国唯一一个长期不衰的港口,即使在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也是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过程中较早的接受外来文化,使广东人的思想更开阔。这里说的最早接触世界是指民间,跟朝廷那些官方交往不一样。

其次广东人最早走向世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经商,很多人走向了世界,另一方面由于贫穷,为了谋生下南洋,还有就是卖猪仔被贩卖去北美修铁路的,百年之后,这些人在当地生根发芽,成了当地华侨,组成了著名的唐人街社区,我国四千多万的海外侨胞广东就占了三千多万,现在一些国家例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第三大或者第四大语言就是粤语,这些人把中华文化带向了世界,回乡之后也带回了国外的先进文化。还有就是当年的洋务运动,出国留学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广东人。

最后是广东人自身的岭南文化特点,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是非常独特的,兼容并蓄又具开放性,无论是戏曲、美术等等较多的是关注生活场景,而非政治需求,大家去广州的陈家祠和佛山祖庙等岭南文化保留比较好的地方看一下就能充分感受到,这跟广东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也有一定关系。

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广东成为近代影响全国最突出的地区,无论是科学还是政治影响深远。

我国的铁路之父詹天佑、航空之父冯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微波之父林为干、清华大学创始人唐国安、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人梁启超、北京电影学院创办人陈波儿、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人林风眠、中央音乐学院首任校长马思聪、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洪秀全、国父孙中山等等,还是最早抵抗帝国主义的三元里抗英、公车上书进行维新变法的都是广东人,另外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泰国前总理英拉、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等祖籍也在广东,近代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等都发生在广东,这些跟广东人的开创和实干基因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由于众多的海外侨胞和临近港澳的原因,广东成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从这里走出了数不清的品牌,从香港最先引进了流行文化,广州利用广交会这个平台使数不清的国内商品走向了世界,改革开放的成功对广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广东除了上缴大量的财政收入外,也大力扶持落后地区特别是西藏和四川、贵州等省份的经济建设。

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广东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广东人的思想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

历史上,真实的新中国人民演员于蓝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延安到北京,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的英雄形象印在了几代观众的心中。她制作的儿童影片伴随着无数少年的成长,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

这是北京前进小学举行的一次主题队会,主席台上的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她就是塑造了江姐等英雄形象的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所以今天你们才能在这儿这么样幸福地开展这个纪念会”。“自己的一生、自己是幸福一生”。作为党培养起来的革命艺术家,于蓝在回顾自己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时候却把这一切归结为一种幸运。“幸运儿”。1937年卢沟桥畔炮声隆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的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1938年10月的一天又有一群学生来到了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队伍中有一个来自北平、外貌清秀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于蓝。来到延安的于蓝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在这里她开始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由于亲身经历过学生运动、于蓝饰演的学生领袖真实感人,她的表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久于蓝就被推荐到了鲁迅艺术学院的实验剧团,来到鲁艺的于蓝开始学习戏剧知识,并在几部话剧中担任了主角,但是这时的她只是觉得演戏很好玩,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剧团的导演熊塞声郑重地告诫她。她说好是好,这可不是玩,这是要终身从事这个事业了,你调到这儿来,这就是一个战场了,你要死在舞台上。自己心想这算什么战场啊,干吗死在舞台上,自己一点不懂,但是她是自己的老师,自己还得点头。

很长时间以后,于蓝才终于明白舞台也是战场,演戏就是战斗。虽然不拿刀枪,但是演员就是一名革命的战士。那时的延安已经聚集了许多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而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于蓝却与众不同脱颖而出。鲁艺戏剧系的教师、我国第一部人民影片《桥》的编剧于敏就这样评价她,“她的表演啊很实在、很真实,很朴实、很朴素,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表演这个东西也很有意思,自己告诉你啊,如果科班出身的人呢他免不了带一点科班的东西,就是说他不是在表演角色,而是在表演角色的中间来表演自己,于蓝没有这个东西,正是因为她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她又尊重生活、尊重生活里的人,她也肯于向生活里的人去学习。”1945年8月15日延安度过了一个狂欢之夜,人们用秧歌儿、锣鼓和焰火欢庆抗战的胜利。两个星期以后于蓝参加了东北干部团,大家在鲁艺门前集合留影,之后便一路行军直达东北。到达东北以后,剧团开始频繁的演出,他们不仅演自编的活报剧,也有著名作家的舞台剧,在曹禺的《日出》中于蓝扮演了女主角陈白露,成功地演出、使社会各界看到共产党有人才、有文化也懂艺术,宣传革命、宣传民主,于蓝履行着一名文艺战士的使命。

1946年我党接受了日本满洲株式映画会社,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人民的电影事业在内战的硝烟中诞生了。11月于蓝从剧团调到了电影厂,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她担任了演员训练班的指导工作,而此时东影已经拍摄了《桥》、《赵一曼》等优秀的故事影片,于蓝迫切地盼望着开始新的表演事业。1949年初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于蓝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描写一位战地医疗队长事迹的《白衣战士》。初涉影坛的于蓝竟知道舞台和荧幕有着很大区别,她调动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摄影机,但是意想不到的问题还是发生了。谁知道一在镜头前头,老是说你有毛病,一会儿摄影师就说,于蓝你眼睛也忒大了,你怎么眼白都露出来了,别瞪那么大眼睛;待会儿说你脖子太细了,怎么这么细呢。自己心想这脖子怎么能粗啊,就长这么细。呆会儿,于蓝你的肩膀太薄了,那怎么办呢,自己也不能干演员了,可是这个戏已经演了、你就还得忍气吞声地、你还不能把情绪带到镜头前,就这样把外景拍完了。在厂长陈波儿的指导下,摄影师重新设计了机位和灯光,拍摄工作总算是按照计划完成了。多年来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于蓝总是不无遗憾的说,当时只是完成了角色在戏中的动作,根本谈不上表演和创作。一年以后于蓝在自己的第二部影片《翠岗红旗》中饰演了红军家属向五儿,在延安的时候于蓝就曾多次扮演这样的革命妇女形象,再加上已经有了一次拍电影的经验、于蓝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她开始和摄影机成了朋友。这部影片完成的当年就是杰克电影节上获了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工作者们拍摄了一大批讴歌新社会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工农兵形象成了荧幕上的主角,有着丰富生活积累和质朴表演风格的于蓝在许多旧时代电影明星沉寂消失的时候开始显露光茫。1952年于蓝参加了《龙须沟》的拍摄,饰演一个城市贫困妇女程娘子,为了塑造这个人物、身怀有孕的于蓝走访了北京的许多胡同和大杂院儿、却始终找不到人物的感觉。后来都快开拍了,她是在他们院子里那个门房的妻子叫苏嫂,她那个北京人那个味、他对丈夫对儿子那种关心丶那种泼辣、那种豪爽、那种要强、爱面子,干净利索,自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拍摄结束以后于蓝陷入了沉思,自己的表演经验是在土台子和大广场上得到的,饰演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物还得心应手,但是要真正去创造一个形象还需要很大的提高。1954年中央戏剧学院开办了由苏联专家执教的表演训练班,经过认真的准备于蓝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开始了新的学习,而这时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田华老师说:“于蓝是个非常能干的、业务上非常刻苦的、组织能力非常强的、很能拼搏的,而且还独立性还很强的,因为她母亲去世得早,出来参加革命也早,但是又很善良,我(他)们这个是虽然是个表训班,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她就像我们这里头是一个很懂事的、也很年轻的一个小家长,什么她都管。”在表演培训班于蓝还同时担任学习委员和党支部书记,在学习中她表现出了战斗的精神,除了舞蹈以外、其它的课程全是满分,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努力,于蓝的演技有了质的飞跃。

在于蓝的家里悬挂着这样一幅照片,于蓝和周总理笑容满面、相对交谈,这张照片拍摄于著名的新侨会议期间。“这张确实不简单,就总理这说话,你说他这个政治水平真是,他并不是说就表演夸奖你演员,他看见自己了就抓住自己的手了跟自己握手,完了就跟那记者,就是这个手、这么指,这个手指的就是她,这个手、她那时候演了一个很好的母亲、演了很好的妈妈、演了一个好妈妈,当时自己好激动啊。这个受到周总理赞扬的角色就是于蓝在《革命家庭》中塑造的英雄母亲周莲,正是于蓝演艺生涯中一个广受赞扬的荧幕形象,出色的表演使她获得了莫斯科第二届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然而对于蓝来说这部影片的收获还远远不只是表演的成功,她在完成自己角色的同时还更高一层的关注着整个作品的创作,在影稿中有一场男追女跑的情感戏,这让年过四十的于蓝和男主角孙道临演起来十分的困难。自己拍的时候就觉得别扭,一放样片大家都笑了,哪像少男少女那种天真、活泼、充满童气的那种,没有,就是两个成人在那儿瞎追瞎跑,这简直太没有水平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于蓝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认方换字。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时代气息的情节,这个设计也给演员的表演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于蓝时刻用革命母亲的精神鼓励着自己在艺术上不断地开拓并创新。在这部于蓝喜爱的影片里她的丈夫田方扮演了地下党员老刘,田方在三十年代就是上海的电影明星,解放后担任了电影局局长和北影厂的厂长,他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英雄形象就是《英雄儿女》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表演是这对电影夫妻的唯一一次合作。1961年的冬天因病住院的于蓝看到了报纸上连载的一部小说她深受感动,就每天念给病友们听,大家也被深深地吸引了,于蓝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于是就向厂领导推荐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叫《红岩》。拍摄计划很快被批准了,由于蓝饰演并非主角的江姐,同时她还担任了影片的副导演,开始了电影创作的又一次新尝试,然而剧本的改编工作非常不顺利,无奈之下导演让于蓝去向下边求援。他听完了他就说我很奇怪,你们怎么不写江姐,自己说不是写了嘛,我们写了两场啊,我们也觉得我们写了,他就摇摇头,他说江姐丈夫牺牲了,自己又就义了,就剩下那么一个小小的儿子,所有的老百姓都会关心她的命运、这个人的命运牵动了观众,就会关心你这个戏剧的电影的发展,好了、你们也别多说了、我也不跟你们解释了,你们也别再来打搅我。几天以后夏衍的修改文出来了,江姐由几场戏的配角变成了贯穿全篇的主角,夏衍还告诫于蓝不要把江姐演成赵一曼、刘胡兰,这个重要的提示让于蓝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人物,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江姐出场的时候身着银灰色大衣、躺着头发、气质高雅,通过扶起被摔倒的小孩和与许云峰打招呼等细节,把一个繁华都市中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

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是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最早是日本人建立的,在抗战时期就已经运行了,拍过的电影都是十分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白毛女》等电影,应该是好几代人的共同的印记吧?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从兴山搬回长春,1955年2月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三个小金人”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厂标。标志上的三个人分别代表“工”、“农”、“兵”,这也奠定了长影影片的基调:擅长贴近人民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材故事片、反映现实的纪录片和老少咸宜、寓教于乐的美术片。这个厂标自1952年沿用至1956年,后中断,至1973年再次使用,1982年再次中断至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