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一旦成功会不会导致清政府垮台)_变法_光绪_戊戌变法

本文目录

  • 戊戌变法一旦成功会不会导致清政府垮台
  • 梁启超康有为所领导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改变了多少中国现状
  •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哪些原因
  •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办法发的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发展什么
  • “戊戌变法”的读音是什么

戊戌变法一旦成功会不会导致清政府垮台

从现有的历史中去推断,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清政府也会垮台。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光绪帝肯定会拜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为顾命大臣。那就从现有的历史来假设一下,维新派在掌权后,根据他们之前的主张,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假设一,变法成,慈禧亡,朝局乱。

戊戌变法要成功,慈禧就必须死。慈禧不死,光绪帝是不可能在北京完成变法的。那慈禧一死,朝局会变成怎么样呢?光绪帝的性格是不能假设,优柔寡断,没有大帝之才。慈禧一死,北京的朝局必定会大乱。这些并不是康党手下几个军机章京能控制得。大树倒了,不代表猢狲能散。而光绪帝又没有强硬的手段,顽固派必定会打着慈禧的名号继续作乱。

顽固派的文官或许还不会怎么样,最多抵制光绪帝的诏书,大造言论。可是顽固派中的权臣军将会怎么样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况且康有为在变法途中已经公然在朝堂中放言,要光绪帝杀几个一品大员来推动变法(矛头直指顽固派),可谓是人人自危。

首先慈禧的心腹荣禄,肯定会逃回老巢西安拥兵自重,先观察形势。可是形势会是怎么样呢?康党举办强学会时,连李鸿章都拒之门外,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眼里又怎么会容得下这些昔日慈禧的鹰犬呢。北方必定会被顽固派和维新派闹得血雨腥风。原本就积贫积弱,如此一闹,有无强硬之人主持大局,王朝的命数我想也不会太久。

假设二,变法成,新法出,群民起。

变法成功了,各项措施必定也会在各地实施。建议会,立宪法,促教育,裁官吏。这些举措看似无一项部富国强兵,可是仔细一看,会发现很多措施不合时宜。不留余地的废科举,就不知道触动到了多少人的利益。数百万的士人没了上升的通道。国家的中等阶层、士绅阶层一下子就慌了神,前途没了。康有为等人一句为了国家大家理解理解,没有任何的补偿或者缓冲措施,这无疑是一种变相放血。

撤销旗人福利,让其自谋生计,先是得罪士人接着得罪旗人。旗人入关以来就被国家供养着,游手好闲几百年,突然一纸诏令就把所有的特权给废了。旗人怎么可能会同意。废除之后只让旗人自谋生计,又没有财政兜底补贴,换谁也要闹事。要知道在清末新政的时候,手腕强硬的慈禧都没敢让旗人自谋生计。(当时财政算出,让旗人自谋生计,朝廷最少要拿出1亿两出来补贴才行,慈禧看花费巨大,只好作罢。)

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阶层的利益。可是像维新派这样的,一上来就拿两拨国家中坚力量开刀,还如此激进,对于光绪帝和维新派人这样的政治小白来说,是很难成功的。就算成功了,国家也不会向前,反而国家会陷入维护新法和反对新法人士之间的无限斗争中去。

假设三,变法成,中日和,清朝亡。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作为白日梦想家,还大胆的向光绪帝提出过两个建议。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西藏卖给英国,把新疆卖给沙俄。以换取变法中需要的资金,以及列列强的支持。这个建议还得到了谭嗣同在内的维新派人士认可。所以,变法成功了,西藏和新疆可能就没了。列强不是慈善的老奶奶,西南边陲西北边陲都没了,人家不进一步的侵略你才怪呢。

康有为还极为欣赏日本的明治维新,认为日本必有可学之处。所以他建议光绪帝请已经下野的伊藤博文来中国做首相,到了一定时候,还可以中日合邦,变成一个国家。伊藤博文在几年前的甲午战争中,亲自指挥军队打败了我们,就算康有为怎么礼贤下士,真的把人请来做首相了。可是人家一个堂堂日本心,怎么可能就因为你的聘请,而真心实意的为中国富强而工作呢?到时候肯定也是处处掣肘,用手中职务之便,为自己的母国谋取利益。中日合邦,就更为笑谈了。如此投怀送抱,日本 岂不是求之不得,和羊入虎口没什么区别。

假设四,变法成,《大同书》,清国乱。

康有为是中国少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884年,康有为就开始创作《大同书》。变法成功后,书中的许多举措,想必也会成为康有为的执政纲领。首先是他的人中改造计划,选派大量男子去欧洲,和白人女子结婚,来改良种。不知道这些男子去到欧洲,是去结婚还是给列强做劳工。接着是废除私有制,颇像太平天国的“圣库”,太平天国的“圣库”已经臭名昭著了。康有为的废除私有制搞起来,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然后是废除国家区域,全世界设置一个总统府,这样的不伦不类不知道会不会被列强一顿打。可以想知,变法成功了,康有为的这些空想理念必定会实施。

还是19世纪的清朝,怎么可能经得起这些折腾,人民又怎么可能接受得了。只会国家越来越糟,人民越来越苦。退一万步讲,这些措施成功了,那会怎么样?会被列强群而殴之,像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一样。所以变法成功后,按康有为的路子来,清政府不是自取灭亡就是自找灭亡。

梁启超康有为所领导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改变了多少中国现状

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从思想边缘上改变了中国,由于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运动,首先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就是想在技术方面挽救清王朝的落后。

洋务运动学习学习的技术,前期是自强为核心,后期是发展民用工业发展经济,其实洋务运动还是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洋务运动的工业也是为近代做了很大的贡献。虽然洋务运动是封建大地主的一次自救运动,但是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完全破产,许多近代的有识之士在想,完全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能改变中国站在的状况,所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学子就发动公车上书,请求光绪皇帝进行变法,现在变法要把中国从封建帝制发展成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翻译西方的作品,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

但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抵抗派不愿意权力旁落,所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轰轰烈烈的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虽然时代了,但是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的思想也为后来新文化运动打下了基础,使得中华民族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

戊戌变法从思想文化方面改变近代中国,只有通过革命建立新的政权,才能走出腐朽落后的清王朝,使得国家得以发展,民族得以振新。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哪些原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如下:

第一,光绪没有掌握实权。

中国从古至今,从没有不掌握实权的领袖,能够变法成功的。

因为既然是变法,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如果没有实权,变法的政策根本就会被反对而抵消,根本无法推行下去。

实际上,光绪的政策也没有被执行,底下的官员阳奉阴违而已。

第二,变法没有群众基础。

可以说,变法的政策基本没有造福群众。

而变法的思想,也没有在群众进行宣传。

所以总体上,群众是反对变法的。

鲁迅小说《祝福》写到,鲁四老爷见面就破口大骂维新派。

而其他小说里面,老百姓也把改革什么当做乱政。

第三,树敌太多。

变法的树敌太多,文化教育改革,遭到传统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军事改革,得罪了绿营等无数军人。

政治改革裁撤官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这遭到大量官员的反对。

等等。

既然不是暴力革命,改革就应该循序渐进,拉一派打另外一派,不应该这么普遍树敌。

这说明维新派的政治历练不够,比较稚嫩。

其实,维新派还准备实现这些政策: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

这才是满清权贵恐惧的,自然要抵抗。

其中就制定宪法这一条,满清权贵不会有人同意。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戊戌六君子指的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为啥称他们为六君子呢?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他们没撒丫子跑路,而是甘心上了断头台。

说实话,这六个人在戊戌变法中,对光绪皇帝的影响,真的没有康有为那么大。不过康有为多聪明啊,带着一兜票子提前跑路了,连自己的弟弟康广仁都没通知到位。

戊戌变法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清朝后期最后一场自救的失败。那么如果当时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好下场吗?

按照谭嗣同这一类人的性格,也不会有好下场。

自古变法之人,基本上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给秦国变法的商鞅,后来被秦惠文王车裂。宋朝变法的王安石,被手下人出卖,罢免相位。

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清朝士绅一体化改革的雍正皇帝,成为了当世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1. 为什么变法没什么好下场呢?因为变法就是得罪人。说到实质之处,变法就是给大多数人寻求一定的公平,剥夺少部分特权者所拥有的特权。
  2. 因为整个国家的进步,所依靠的永远都是广大百姓,而不是那一小撮好吃懒做的贵族。可惜贵族们在高层,他们完全会直接影响到清朝政局。
  3. 为此变法一定会受到这帮人的阻挠,戊戌变法一旦成功,这帮人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连光绪皇帝本人都会受到君主立宪的掣肘。

光绪只是皇帝中的一个,他不能代表后世皇帝们表态,所以这帮贵族们觉得攻击变法,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力,也是在维护皇族们的权力,因此他们才会有十足的底气。

谭嗣同这帮人性格强硬,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变法成功以后,与这帮贵族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发生各种矛盾。

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唯新进骤起,机事不密,遂致害成。时传将以兵围颐和园劫太后,人心惶惑。上朱谕锐等筹议调和,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语,语具锐传。於是太后复垂帘,尽罢新政。---《清史稿》

一旦光绪皇帝失去权力,即使戊戌变法得到认可,那么谁也保不住谭嗣同这帮人。比如说光绪死了以后,接班人上台,他会不会像秦惠文王对待商鞅那样对待谭嗣同呢?

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变法大成以后,谭嗣同这帮人手握大权,肯定是权倾朝野的那种人,势必会遭到君主和贵族集团的集体炮轰。

康有为是个务实派,变法只是他上位的途径之一罢了。

相比较而言,康有为的性格就非常有务实派的特点了。他看问题看到了本质,光绪皇帝哪里是想要变法?他是想要通过变法掌握实权。

  1. 抓住皇帝的这个想法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康有为一味地向光绪皇帝传输变法的好处,使得光绪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从慈禧那里夺权的好办法。
  2. 至于对戊戌六君子,康有为只是觉得他们就是枪杆子,在变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枪杆子,才能够实施变法。而这六个人也是有目的的,有些真的为了富国强兵,抓住他们的目的性,操控起来就更方便了。
  3. 等到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想都没想,提前就跑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早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变法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关键是自己的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变法上位,如果走正常的通道,非得二三十年,还不一定混的上去。可是变法就不同了,康有为可以一下子从新科进士,变成朝中重臣,这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自称自己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跑到日本和东南亚各种募捐,搞了不少钱不说,他还害了光绪皇帝。

时传上已幽废,且被弑,有为草遗言,誓以身殉,将蹈海。英人告以讹传,有为始脱走,亡命日本,流转南洋,遍游欧、美各国。所至以尊皇保国相号召,设会办报,集赀谋再举,屡遇艰险不少阻。尝结富有会,起事江汉,皆为官兵破获,诛其党。---《清史稿》

康有为在海外各种鼓吹光绪和慈禧势不两立的局面,而且讲述了很多慈禧的恶毒罪行,并且鼓动各地军阀造反,这种行为让慈禧非常不安。

即使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慈禧也是不可能再让光绪皇帝掌权了。如果变法成功了,康有为将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会从工部主事一下子成为了军机大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戊戌变法成功的前提是,光绪皇帝得硬起来。

戊戌变法最大的障碍,其实不是慈禧太后和清朝贵族们的阻挠,而是光绪皇帝自身的问题,因为他不够硬,所以做事情总是软趴趴的。

他喊慈禧叫亲爸爸,有这么称呼老太后的吗?这简直就是跪舔到了极点。当然了有人说光绪皇帝这是无可奈何,毕竟不是亲生的,这么喊一下,或许会变成亲生的。

以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职逮捕。有为先走免,逮其弟广仁及杨锐等下狱,并处斩。复以有为大逆不道,构煽阴谋,颁朱谕宣示,并籍其家,悬赏购捕。有为已星夜出都航海南下,英国兵舰迎至吴淞。---《清史稿》

慈禧看他比较乖,就放权给他去管理朝政,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想着掌握兵权,而是一味地寻求变法。

没有兵权,就没有实权,没有实权,你还变个毛线的法呢?所以说光绪皇帝根本分不清主次关系,做事情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这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到了最后关头,光绪皇帝忽然想到了掌握兵权,就直接笼络上了袁世凯。可是这个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呢?你刚对人家好,人家就要为你卖命吗?显然是太天真了。

这就好比,平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作业不想完成,临到考试的时候,这才把所有知识点拿出来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实在是无奈之举了。

总结:戊戌六君子,死的浪费了。

这场变法注定已经是失败了,可是这六个人没有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甚至谭嗣同在得知消息以后,居然不想着逃跑,而是留下来等死。

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用一两个人的鲜血,怎么可能唤醒整个国家的民众?你很重要吗?就算你重要,你的思想没有传播出去也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活下来,绝对比这么去死,要有作用的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都是有见识的人,如果保存下来,将来依旧还是国之栋梁。

参考资料:《清史稿》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办法发的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发展什么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共发布各种谕旨三百余件,平均每天颁布三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可以说是不分轻重缓急、雪花般地狂飞而下,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文教、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等,齐头并进。几乎每一项变法措施都涉及到千家万户,牵动亿万人心。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戊戌变法”的读音是什么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干支纪年戊戌)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光绪皇帝接受其变法主张,从6月11日到9月21日颁布许多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减绿营兵;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提倡商办工业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坚决反对,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撤销变法法令,逮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梁逃往日本,变法失败。因自颁布维新诏令起到变法失败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维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