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在哪呀?董永的故乡到底是哪里_孝感_故里_故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董永故里 孝感 故里 故事

董永故里在哪呀

董永故里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

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

在1953年的时候,剧作家来到董永的故里进行采风以后,根据民年传说边写出来了《天仙配》,并且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姓董,而且一直以董永作为他们的榜样。

在董山里村里面,不仅有着埋葬董永的坟墓,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董氏族谱》,在每年的三月初一,这里的人们就会挂出描绘着董永和七仙女路遇的《董氏宗图》,除了这些之外,董山里村还留着很多和七仙女还有董永有关的遗存。

扩展资料:

2000多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

董永说:哑巴树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

不料,老槐荫树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的缘分。

民间俗语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因此传开的,据郭宪周撰写的《长葛史志》记载:董永卖身葬父,要去财主家做工还债。

附近张姓有一女儿名叫巧姐,天生聪慧,心灵手巧,自愿嫁给董永,一同去到财主家做工还债。财主有意刁难,要他们一月时间织300匹细密的娟。

巧姐昼夜不停,终于按期完成,财主只好把他们放了回去,又过了5年,他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孟述,次子名仲述。

巧姐也和董永一样,十分勤劳,有一天,她正在地里劳动,刮起大风、下起暴雨,不只是因为身体虚弱,还是触了雷电,巧姐竟然亡故。

后来,人们传说,巧姐原来就是天上织女,帮了董永后又回到天上去了,董永长子董孟述的后裔散居在今董村、官亭等乡镇许多村子,次子董仲述在战乱中迁到了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故里

董永的故乡到底是哪里

董永的故乡在西溪镇千乘郡(今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据考证是大型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和男主人公董永的故里(该剧中有"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1953年剧作家正是来此采风后编写出《天仙配》。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遗迹众多,村民绝大多数都姓董,且一直以先人董永为榜样,恪守传统孝道,追求美好生活,因此,享有"天上仙女下凡处,人间爱情第一村"的美誉。

现在,在董山里村,不仅有董永的坟,还保存有完好的《董氏宗谱》。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董氏族人"吃宗酒"时所挂出的《董氏宗图》上还清楚地描绘着七仙女和董永"路遇"的情景。除此之外,这一带还留有众多跟"七仙女和董永"故事有关的遗存。

此外,被称谓"一方之信史"的地方志也大量地在"人物志"中记载了董永其人。如安徽省《当涂县志》、山东省《博兴县志》、湖北省《孝感县志》、江苏省《东台县志》等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载入。所载董永故事多与《搜神记·董永》大同小异。固然,旧时修志有乱拉历史名人的弊习,但这样广大的地区,都将董永视为历史人物载入志中,肯定了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似亦不可忽视。

扩展资料

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从民间故事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的感情与想象的巨大作用。

传说董永本为千乘人(今山东博兴),但早在汉代即迁移至孝感安家落户,这不仅有史籍记载,且与孝感这一地名的由来紧密相关,还有孝感地区至今遗留的许多遗迹、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

作为一件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它正是在孝感地区的崇尚孝道的民间文化生态中,才发育成熟,既凸现孝道主题,又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并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样式的艺术创造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永(汉高昌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