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风鸢图诗》的全诗是什么注释有哪些?求徐渭的诗_纸鸢_能把_送上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徐渭诗词 纸鸢 能把 送上

徐渭的《风鸢图诗》的全诗是什么注释有哪些

《风鸢图诗》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释

1、风鸢:或称「纸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于「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消得:消耗,耗费。

6、带将:带领。

翻译

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放在小手上使劲地搓呀搓,搓出了很长的线之后,他们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奔跑着放纸鸢。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他们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长辈们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一个个孩子培养成才呢。

鉴赏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求徐渭的诗

徐渭的诗有:竹醉人题墨葡萄诗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龛山凯歌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菲果小饮酒三品渔家四图四首频婆诗兰亭次韵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王元章倒枝梅画赋得酒卮中有好花枝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酒徒题画梅与言君饮酒岳坟兰海上曲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谒孝陵诗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廿八日雪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题墨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