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啥意思白露后下雨不好吗?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_节气_是在_月初

本文目录

  • 白露节气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啥意思白露后下雨不好吗
  •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 白露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真正凉快
  •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是什么意思今年白露是在月头吗

白露节气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啥意思白露后下雨不好吗

这周星期日,也就是9月8日就要迎来九月份的第一个节气——白露了。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以后的第3个节气。正所谓“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暑热天基本结束了,这个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就要开始入秋了。

这句俗语算是相当经典的了,在不少地区都有这个说法,并且农村的很多老人还是对其深信不疑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白露节气前下雨,那么这样的雨水对于农作物是有利的。而如果是到了白露节气以后才下雨,那这样的雨水就像是遇到鬼了一样,会让农作物遭灾。简而言之这句俗语就是总结了在白露节气前和后下雨对庄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这句俗语,在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中的记载是: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雨,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在我们这里,每年到了白露节气前下雨,老人们一般不会担心什么。但如果在白露节气以后还下雨,那么就会担忧了,认为这样会影响到庄稼的收成。

古人所总结的这句俗语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在白露前,秋收的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了,适量的雨水不仅可以降温,这样早晚的温差大了,对于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雨水还能滋润大地,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人也会感觉到凉爽。但是到了白露节气以后还下雨,那这个时候水稻挣在开花授粉的关键时期,如果突然遇到了降雨,那就会影响到其受粉,自然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

另外到了白露之后,大部分地区的秋收作物就已经快要成熟了,比如北方的大豆、玉米就马上要收割了。这时如果下雨,那就容易导致作物的倒伏,并且影响到农民去收割。所以这个“白露后是鬼”可以理解为是捣蛋鬼,是指天时不利对农作物所造成的灾害。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在白露节气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很多,这也被称之为“烂白露”。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在白露以后下雨了,是很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的。但是说白露节气这天下雨了,后面就雨水多,这个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决定天气的最终因素是大气环流,所以和白露节气这天有没有下雨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农民朋友也不要因为白露下雨了,就担心后面的雨水多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24节气中的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节很快就到了。今年的白露节是在9月7日,阴历七月二十日午时,12点7分交。白露节是24节中排于第十五的一个节气,是代阴历八月的节,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太阳黄经处在165°上,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一个时节。

白露含秋,滴落乡愁。秋的特点是凉,夏热秋凉,立秋,处暑尚有暑热,到白露时节,日夜温差拉大,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气温渐凉,晚上草木可见白色露水。白露为霜,白露就是白色露水的简称。露水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示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白露,四肢不露;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这已说明白露已秋凉。

白露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真正凉快

白露节,热凉区分线。

四伏之高温已基本退尽,天气从此开始一天天变凉。已正式形成夜寒白天热的局面,早晚寒冷,白天尚热,但秋老虎天气已彻底不再。此时气温大约平均在二十五度上下。

此时接近中秋之季,下一节气为秋分。

此时秋禾将处在变黄的成熟时节,芝麻已收获,冬菜已始种。

过了秋分天气开始变凉,进入寒露节,天气日夜正式凉快。

白露节,何为白露?白者,此时大热一过,天气始凉,浊气始退,大气已开始清明,到中秋节时节,阴浊之气退完,天地呈青亮透明之状。目可望极远。大地上空开始有露丝出现,至寒露时最多。

此时的露珠开始呈清凉透明之形。晶莹透体。标志着开始凉快了。

俗语:

白露白迷迷,

秋分谷黄齐。

白露蚊,咬死人。

白露打核桃,秋分下枣梨。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是什么意思今年白露是在月头吗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2022年白露是哪天?是在月头吗?

近日持续高温,已使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引发旱灾。河南地区去年是涝得不行,今年又旱得不行,截止到8月17日,河南受旱面积超过1000万亩,农民种点地还是真是不容易。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还得熬一段时间,才能彻底凉爽,预计要到白露后了。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春、下、秋、冬四个季节里,每个季节里都有6个节气。一个月当中有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并且,“节”的重要性要大于“气”,因为,“节”代表着变化。

8月里共有两个节气,一个是白露,一个是秋分,而白露恰好是在月初,因此,白露的重要性要比秋分高。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

白露节气在阳历是固定的,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7日9月9日之间交节。此时,太阳黄经到达165℃,太阳直射点继续往南移动,北半球天黑越来越早,天气也越来越凉了。因此,白露节气是自然界寒气增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气象学上,白天还是挺热,太阳一落山,气温马上就降下来了,昼夜温差变大。

在这种温差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密集的小水珠,呈现出白色,就是我们说的白露。

古人在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根据白露节气期间的气候情况,总结出来很多经验。例如,“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露水见晴天”,“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等等。

老话说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这里的月头指的是农历八月初一,什么意思呢?那么今年白露是在月头吗?

节气是咱们古人结合劳动总结出来的,和农业生产离不开。而农历八月初一这天,也是古代百姓安排农业生产上重要的时间节点。白露和八月初一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同一天,就变得非常复杂了,对农业生产和收成有哪些影响呢?

“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意思是说,如果白露这天是一个月的开头,那么下一年可能会大概率遇到干旱的情况,降雨量不多,夏季作物长势不好。所以,白露出现在月头,农民要发愁明年的年景了。农谚准不准了不好说,但是2021年的白露恰逢农历八月初一,我们看看今年的天气,就知道老辈人留下的农谚有没有道理了。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个巧合,不能说明啥!

还有一句农谚,“八月初一下一天,旱到来年三月三”。这句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八月初一这天下雨了,断断续续,阴雨绵绵的,持续下了很长一段时间,预示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少下雨,会一直持续到明年的农历三月三。

按古人几千年的经验,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籽粒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雨水了,光照充足有利于促进籽粒更加饱满,增加千粒重,增加产量。

按老辈人的经验,往往八月初一下雨的年份,预示着第二年会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

类似的农谚还有,“八月初一火烧天,麦子要种烂泥巴田”,“八月初一来了霜,滴滴答答十八天”,“八月初一晴,八八无水过田埂”,“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间”,“白露有雨,寒露有风,雨大风大,雨小风小”,“白露这天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白露不下雨,干到重阳底”,“八月初一晴,皮匠婆娘嫁得成”等等。

2022年白露是在月头吗?

今年的白露节气交节时间是公历9月7日23点32分7秒,农历壬寅年八月十二号,显示不是在月头。

写到最后:

在《历书》中对于白露是这样描述的,“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节气期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还能达到30℃以上,到了晚上可能就降到20℃以下了。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白露节气在过去民间也是有很多习俗的,例如,古代白露有“收清露”的习俗、太湖畔渔民白露有“祭禹王”的习俗,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俗,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浙江温州白露这天采集“十样白”,还有一些地区有白露这天吃“番薯”的习俗等。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