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吗高鹗续写到底差在哪里?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_红楼梦_续写_小说

本文目录

  • 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吗高鹗续写到底差在哪里
  • 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 有人说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他们有资格说这话吗

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吗高鹗续写到底差在哪里

个人认为不差

在《红楼梦》研究史上,一直存在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就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高鹗。乾隆年间,高鹗曾对《红楼梦》做过续补、、整理、刊印。正是由于高鹗的出现,才使得这部小说能够广泛流传二百多年之久。只是由他所补写的《红楼》后四十回,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与原作者曹雪芹相比偏离较大,导致出自他手的后半部分《红楼》至今褒贬不一。那么高鹗对于《红楼梦》的传播与影响到底有何功与过?

《红楼》后四十回续者之争

《红楼》共百二十回,关于这部小说的前80回与后40回非同一作者之争,源自于胡适亲自考证之口,由于胡适在文学界地位显赫,所以绝大多数人认可、接受小说后40回出自高鹗之手。不仅如此,继胡适之后,文学界的许多大佬诸如鲁迅等人与胡适持有同样观点。从此以后,读者广泛接受《红楼梦》的著作权,为曹雪芹与高鹗二人共享。当然,关于这本小说的叙述,作者究竟为何人之争,至今未曾停止过。

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红楼梦》之时,在原作者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高鹗的名字被改成了“无名氏续”,此种做法足以学术界大家还没有确切定论《红楼梦》续写者为高鹗。但是笔者仍然认为,高鹗有作为续写者的资本与素养,曹雪芹的前80回,留下了太多的线索与未解之谜,接下来后40回的续书者竟然原封不动地将原书中的线索与后文紧密接轨,并且胆大心细地续写了这部经典小说的大悲剧。黛玉身亡、宝玉出家,这样的故事悲剧与原书非常和谐的构成了一个整体。

200多年以来,正是由于高鹗的续写与刊印,才让这本经典小说走过了历代读者的多次阅读检验。更何况完全出版的《红楼梦》,都是以120回本刊印,文人、读者在阅读赏析这部小说之时,从来都没有将这部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分割开来单独赏析。就从这一方面来说,高鹗对于《红楼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个续写小说之人,能让自己的后半部分作品与原著并行200多年之久,他需要人们给予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高鹗于《红楼》之功

高鹗对于《红楼梦》的影响,单单不只有续写之功,《红楼》之所以能够在世间广泛流传,与高鹗作为者的身份有关。古代的小说书籍传播,主要是依靠民间说书人口耳相传,亦或者是多数人辗转传抄为主,这样一来,原作品会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与作者的原意相违背,甚至很难得到读者的接受与认可。《红楼》这本小说,虽说在曹雪芹创作之初,就已经开始被外人借阅传抄,但是这个时期的小说传播仅限于曹雪芹的亲友团这个小范围内。

然而,就在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与高鹗,他们二人作为这本小说的主编,由萃文书屋创造的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之后,这本小说才得以迅速走向民众,并快速成为清朝年间脍炙人口的名著。乾隆末年,这本《红楼》的程甲本,又被青阁、三让堂、宝文堂等多加刻印社翻印,由于刊印的读本流传速度更快更加广泛,这让《红楼》掀起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而这一切的功劳都源于它的两位主编高鹗、程伟元,从另一个角度角度来说,倘若《红楼》的刊印本无法问世,那么这本小说很有可能在时代洪流中逐渐被世人所遗忘,更不可能成为广为流传的文学巨作。

高鹗的艺术水准

有些人之所以不承认高鹗对于《红楼》功不可没的贡献,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本小说得后四十回,就是依附于曹雪芹所住的前八十回才得以流传开来。可是人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若高鹗所续写的这部分小说真的不具备能够与曹雪芹相提并论艺术水准,那么这本小说根本不可能在刊行之后被人们所认可接受。更何况这本小说在刊行之前,高鹗本人一个主编的身份,对前八十回作了“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等诸多工作,所以世人不应该仅从片面的角度指责高鹗。

更何况高鹗除了补写《红楼》外,他个人的作品,在清朝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据史料记载,高鹗出身于铁岭望族,乾隆53年中举人,乾隆60年中三甲一名进士,同年复试又为二等第一名,嘉庆年间担任过内阁侍读学士、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单从高鹗的出身与职位来看,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不低于曹雪芹。高鹗本人至今也有许多诗词,流传后世,早些年他多写儿女缠绵之情,晚年的作品中主要以咏物抒怀为主。比如当他《红楼》重新修订刊行之时,曾写过一首名为《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

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

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高鹗所写的诗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组词为他因一位李姓女子的不幸遭遇所写的序词。这4首词的名为《好女儿》、《锦帐春》、《怨东风》、《酷相思》,每首词各自独立之间,又连成了一个故事。这样的创作方法在诗词中并不常见,整个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这个14岁的李家姑娘是一个有才有貌,善解人意的好女儿;然而她却不幸嫁给了一个患有消渴病的男子;丈夫大病初愈之后,夫妻二人也走过一段关于恩爱的小日子;然而丈夫最终误饮,最终李家姑娘痛不欲生,决定宗绝食来为丈夫守寡。几首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词牌与内容也极为温和,由此可以看出高鹗对于文学创新的新追求。有这样的艺术成就,这样的艺术魅力之人,又何尝不能成为《红楼梦》的真正创作者呢?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高鹗生年及诗词新探》

《高鹗在〈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析》

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里,射雕画面不止出现一次。

第一次是第五章“弯弓射雕”。十几头黑雕围攻一对白雕,蒙古众将射死黑雕以保护白雕的一双雏雕,也就是后来郭靖和华筝养大的那两头了。

在那个场景中,射中雕的有铁木真、窝阔台、拖雷,当然还有一箭双雕的郭靖。

“铁木真生平最爱的是良将勇士,见郭靖一箭力贯双雕,心中甚喜。”因此赏赐了金刀,日后封了郭靖做“金刀驸马”。

“射雕英雄传”的射雕英雄,出处似乎就是这里。

第二次,就到最后一章“华山论剑”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理解“射雕英雄传”这个题目最重要的地方。

这一处,却是一次失败的射雕。

失败的当事人,是铁木真。

铁木真和郭靖漫步草原,偶见白雕,张弓便射。谁知竟被白雕把箭扫落。

“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将弓箭抛在地下,说道:‘数十年来,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来确是死期到了。’”

小说写到此处,已近尾声。恩怨情仇,尘埃落定。傻小子郭靖成了华山论剑的大侠,日后将率领南宋军民固守孤城,携妻殉国;一生纵横欧亚大陆的铁木真,刚灭了金国,又剑指江南,只可惜死亡——周伯通口中“那场谁也逃不过的瘟疫”——马上就要找上门来了。

就在射雕不中之后,铁木真和郭靖有一番关于何为英雄的对话。铁木真认为,“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却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这是两种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碰撞。

但纵然是郭靖,纵然是热爱和平的后人,又有谁敢说踏平欧亚无人可挡、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影响全球历史和无数人的成吉思汗,算不得英雄?

《射雕英雄传》,写的不是江湖,而是家国。

英雄此名,既意味着担当,也意味着杀戮。

有不杀的英雄吗?

没有。

如何在杀与不杀之间寻找平衡,就是郭靖在《射雕英雄传》结尾苦苦思考的大问题。

所以,谁是射雕英雄?

既是郭靖,也是铁木真。

有人说高鹗续写《红楼梦》是狗尾续貂,他们有资格说这话吗

谢谢邀请!用“狗尾续貂”这个词来形容高鹗的续写,不妥。我感觉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已是非常完美了。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结局,反映了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灭亡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了不起的,高鹗敢续写,无论是曹雪芹临终嘱托,还是自己主动承担下来,都是很了不起的,从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近300年,也只有高鹗一人敢续写,没有第二个人敢续写,不仅续写,而且续写得这样完美,可见高鹗的创作精神也很伟大的。

高鹗续写的,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和结局。贾宝玉反抗封建家长婚姻制度,这种抗争精神,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到清末民初,追求婚姻自由解放的浪潮才达到高潮。作品创作的时代在清朝中期,在那时,这种抗争精神确实是很可贵的。高鹗这样安排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和结局,正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无可挑剔。

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不比曹雪芹的语言表达逊色,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毕竟《红楼梦》是了不起的文学巨著,我国小说比创作的峰颠之作,世界小说创作的灿烂之花,这里也有高鹗的文学贡献,怎能说是狗尾续貂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