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的典故?嗜酒如命、放旷通达,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怎样的一位魏晋人物_的人_竹林_大人先生

本文目录

  • 刘伶的典故
  • 嗜酒如命、放旷通达,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怎样的一位魏晋人物

刘伶的典故

  1、刘伶醉酒: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2、刘伶,西晋著名的名士组合“竹林七贤”之一,靠喝酒独享大名的千古醉人。  刘伶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刘伶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时, 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但身处统辖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机关,需要给全军做表率的人,他却天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为还吊儿郎当。  晋朝初年,刘伶入朝,他不趋炎附势,力陈己见,宣扬无为之化的主张,为朝廷所不容,同僚均被擢为高官,唯独他被逐出朝门。为排泄郁闷,他常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嗜酒如命,不能自已。  公元26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从此,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  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

嗜酒如命、放旷通达,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怎样的一位魏晋人物

酒精依赖症的背后,有刘伶多少痛苦与无奈!

刘伶是个什么样的人,《晋书》《世说新语》里说了不少,后人的评价已是很全面了。然而,来自他者视角的评价固然重要,刘伶自己的心声也值得探寻。结合对他《酒德颂》《北芒客舍》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的刘伶。

一、刘伶是一个志存高远、秉天地之正、追求逍遥无碍之境的人。

《酒德颂》塑造的大人先生,就是刘伶的自我写照。大人先生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翱翔在无限的宇宙时空之中,无忧无虑,洒脱自在。在大人先生身上,刘伶寄托了人生的理想:那是一个充满阳光、遍地坦途的世界,在那里可以寻得真正自由与幸福的生活。刘伶的这种理想,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无情否定。作为竹林七贤的一员,刘伶生活在司马氏统治时期,感受真切。司马氏阴险狡诈,心狠手辣,那时候的社会阴森恐怖,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毫无前途,无路可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刘伶写了《酒德颂》,他描摹彼岸美好的理想世界,以此来对抗此岸残酷的现实世界。

二、刘伶是一个看似无忧无虑、实则深沉忧患的人。

《北芒客舍》中的主人公头枕着达官贵人的墓地,彻夜难眠。他以酒消愁,可无论如何消解不了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万古之愁。他也想像身下的古人一样,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为人生、为天下开出一个光明的前途。然而,现实的黑暗压抑,如同这漫漫长夜一样,让他无法摆脱。所以,他忧郁,他痛苦,他痛饮,他像阮籍一样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寄托难以言表的苦衷。他的痛苦,是时代的痛苦,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关心自我与社稷,期待盛世重现,面对的现实却是截然相反,理想和抱负永无实现的可能——反差之大,令他无法承受。因此看,刘伶的嗜酒如命,也确实是无奈之举。

三、刘伶是一个蔑视礼法、鄙视俗儒小人的人。

刘伶有个故事,看起来似乎很荒诞,实际上体现了他一贯的处事态度和风格。酒醉后,他在家中裸体乘凉,好不自在。来访者嗔怪他不该如此,他倒祭出自己的逻辑:我以天地做居处,以房屋做衣裤,你为什么钻进我的裤筒里来?话语背后,隐含着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否定。到了朝廷来征召做官时,他故态复萌,又以此种方式回复了司马氏,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决绝的态度。《酒德颂》里,大人先生指斥那些恪守礼法、拘泥于教义的官宦腐儒,骂得直白,骂得痛彻,骂得酣畅淋漓,令人读来大呼痛快过瘾。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刘伶是充满正义感、是非鲜明的人,有原则,有底线,有担当。

四、刘伶与其说是个潇洒的酒侯,倒不如说是一个酒精依赖症患者。

我们理解刘伶,同情刘伶,但也不意味着完全肯定他的生活做派。刘伶纵酒,唯酒是务,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种生活的病态。刘伶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酒,甚至他预设的人生归宿也离不开酒,以至于乘鹿车出行时,他也忘不了带把铁锨,好埋掉醉死的自己。他也知道酗酒的危害,也尝试戒酒。可是,当他做出承诺的时候,依然要借助于饮酒——说明他摆脱不了对酒的依赖,清醒时分他也是很难受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种渴望饮酒并总是超量求醉、追求幻觉的行为就是酒精依赖症的症状,是一种精神病态,有害于饮酒者的身心健康。虽然后人美称刘伶是酒侯、酒圣,那是不了解他,更不理解他。人们哪里知道,刘伶洒脱不羁的背后有多少痛苦,有多少无奈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