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玩手机”,你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态度_孩子_安安_手机

文/兰妈谈育儿

说起手机,几乎很多家长都视其为养废孩子的洪水猛兽,实际上手机不可怕、又有何其无辜?身边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年大叔、阿姨,她们沉迷手机的瘾大可不亚于孩子的专注劲,有些甚至用眼过度还在医院接受了多次医治。

若说孩子没有抵抗力、那作为成年人的大人(尤其是父母的父母呢)?很多时候手机只不过是家长给自己失败教育找下的一个借口,而手机的存在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在对手机感兴趣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孩子引导出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态度。

先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6岁以前从未接触手机的9岁安安

安安是一个性格比较内敛的男孩,平时在家里面也非常勤快、还经常帮忙做家务,周围的邻居也都夸家长教育有方,曾经还听安安妈妈带着自豪的表情说“我家安安从来不玩手机,回家就写作业、读书”,当时心里面还多少有些不信、总觉得本该贪玩的年纪如此自律不符合年纪发展。

展开全文

后来,果真如此了,当安安妈妈拿着笤帚追着安安满街打骂的时候,大伙们看了一出“你不让我玩、我偷着玩出视金钱如粪土”的鸡飞狗跳,一直被禁止玩手机的安安,平时虽嘴上不说但心里面对手机瘾的痴迷非常大,本身性格就比较安静的他再加以伪装、平时偷玩起来十分顺利。

那一年,安安9岁,有一天妈妈转款辅导班学费发现余额不足时,多方面查询之后才知道不翼而飞的钱用于游戏充值了,一直到证据摆在眼前安安妈妈都不可置信,原来安安平时玩游戏、扣完款之后做了多方面防护,他首先删掉了手机上的支付订单,又删掉了手机的短信提醒。

本以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银行的存款是有限的,不会因为贪婪而越膨胀越大,好在绑卡的存款不多、才不至于损失过多,当问及如何晓得支付密码时,安安则非常了解地说“你的所有密码都是锁屏密码”。

从小玩手机不超过30分钟的14岁昕昕

和安安相反的经历还有个叫昕昕的14岁女孩,这个女孩的自律性非常棒,还记得大年三十晚上组团打游戏的时候,昕昕玩够30分钟左右就主动退出了游戏,当被问及为何如此自律的时候昕昕只回答了一句“习惯了”。

当大家都以为昕昕背后有个母老虎妈妈时,却不知任何一份良好的自律都不是天然形成,后续的雕刻加工也很重要,原来昕昕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以尊重和自由为主,唯一不同的是在尊重你、和自由里增添了时间的规则。

小的时候,昕昕和很多眼巴巴想玩手机的孩子一样,经常说“我想玩手机”或“妈妈,我可以玩会手机吗”,在兴趣十足的盼望里昕昕的妈妈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幼时曾经的她,也是一个满嘴需求的孩子,但由于母亲强势的原因这个不允许、那个也不允许,后来便很少开口,哪怕是有需求也藏在心里面不敢或(不愿意)说出来。

所以,在有了从需求热情到闭嘴不谈的经历里,昕昕妈妈对女儿的教育体现在尊重和自由两方面,她从来不会冷冰冰地拒绝女儿的需求和决定,哪怕这份决定明知道是没有结果(错误的),她也会陪女儿去走一趟,让摆在眼前的真相和踏足经历成为孩子成长里的经验瑰宝。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朋友有些不解了、难道支持孩子玩手机吗?NoNoNo!准许并不是支持孩子玩手机、而是尊重他们的需求,因为长期想而不得的孩子并非是放下了、也不是不想,而是被斩断了念想,这类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偏向于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他们不善于表达、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一段良好的家教不止是好成绩、还有看待人生的性格态度,若孩子此时非常热衷于玩手机,一定要告诉孩子这句话“你可以玩,但一定要遵守时间规则”!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嫌贫爱富、也不会屈服于权势,只要你认真、努力了就可以得到时间的眷顾,沉迷玩手机的孩子看起来是对游戏痴迷,实际上只是一个执念、对时间的懒散没有计划罢了。

当孩子非常热衷于玩手机的时候若家长反应激烈地拒绝,非但不能让孩子玩手机的痴迷变淡、反而因为父母的激烈反应而更叛逆,如果家长试着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但设定一个规则作为约束,对良好的家教风气下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规则也是还有良好的自主性格。

当然,“你可以玩,但一定要遵守时间规则”这不仅仅是一句话,还有家长的言传身教作为影响:

1、 当孩子玩手机时,尝试陪孩子一起玩,通过有价值的信息改善孩子玩手机的方向,比如唱(听)儿歌、看绘本、听故事、各类启蒙学习软件……

2、 当孩子每一次玩手机前给他们定一个闹钟,通过第三方提醒孩子遵守时间规则

3、 当孩子即将达到规定时间时,尝试转移注意力,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改善对手机的依赖

4、 当孩子学习之外无聊时,主动和孩子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关心和了解去逐步打开孩子心结

5、 当孩子愿意分享时,要像一个粉丝一样全神贯注地倾听、支持,通过尊重和信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逐步替代手机和游戏的情绪需求。

关于手机,我们不妨想想最终的痴迷基本都是“情感需求”,看手机的人多数都是因为无聊、无刚需事情可做,如果我们很忙、心情很好、又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从兴趣和态度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心思放在手机上。

所以,贪玩手机的孩子总体来分析还是属于情感上的缺乏,平时家长多关注、跟孩子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相信在良好的亲子情感发展下,孩子看待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态度都跟着充满正能量。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