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作家李官珊: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崭新的大海_齐鲁_大海_想象力

记者 曹竹青 设计 许晨

来源|齐鲁壹点

大海里有多少秘密?海边有多少粒沙子?奶奶的嘴里有多少个故事?6岁的小瓜生活在海边的小渔村里,小瓜的故事里有三十三个大海,大海里有会发光的石头、会说话的贝壳、会发光的小鱼和昆虫,当然,还有点上灯发光的人家……近日,济南作家李官珊长篇儿童海洋奇幻小说《三十三个大海》系列推出两本新书《运时间的卡车》《端午小狸》。该系列今年已推出《花盆里的闪电》《会唱歌的石头》两本。

《三十三个大海》系列是关于大海及沿海岛屿上的系列儿童探险故事。作品想象大胆奇特,让小读者跟着主人公小瓜,走进她的奇妙世界。作品围绕着深刻的现实主题,探讨人类应该如何与大海和谐相处,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好的作家善于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李官珊是烟台莱州人,从小在海边成长的经历,让她把海岛渔村的生活积累讲述成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童话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评论称:在李官珊的小说里,充盈着“逍遥游”式的恣意的想象力。出现在她笔下的这些故事,山色海光,亦真亦幻。李官珊笔下的系列故事,是一种既散发着浓郁的小渔村生活气息、现实感很强的成长小说,也是富有空灵、浪漫和幻美色彩的成长童话,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山海经”故事。

展开全文

从小说、诗歌到儿童文学,李官珊的文学创作受益于故乡大海的滋养,作品中充盈着大海的浪漫气息,用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温暖孩子的心灵,治愈了更多读者的童年。跟随李官珊的讲述,记者试着去摸清她文学创作的脉络。

齐鲁壹点:您的创作体裁有小说、诗歌、儿童文学,能否给大家讲述一下你的文学创作经历?您大学专业是工业工程,什么机缘走上文学之路?

李官珊:对于文学,从小就喜欢,可能很多写作者都有小时候作文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念,或是挂在教室后墙黑板报上的幸福记忆。老师经常在我的作文本上用红笔划出串珠样的线条,标示好词好句,有时划成一片红。从小学到初中,每次作文课都是我的高光时刻。当时我能读到的书有限,几乎没读过儿童读物。我的父亲曾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有一些存书,我的阅读就从成人文学开始。比如《红楼梦》读了多遍,《儒林外史》还是繁体字,根本读不懂,《三言二拍》现在想来,不太适合儿童阅读,还有父亲订的《山东文学》。父亲对除了课本之外的阅读并不支持,好像希望我专心提高成绩,可能有历史和时代的原因吧。我读这些书是在家里偷着读的,看到他走过来就快速丢到床底下。那时我们高中还分文理班,从高二就开始分,父亲让我选理科班,报考大学自然就是理工类,感觉这样将来容易就业。进入大学终于有了自由时间,开始阅读,主要是读诗,也开始写一点。在即将毕业那年,参加了《中国青年报》“我爱我家”全国散文征文大奖赛,没想到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奖金两千元,而当时,我毕业后月工资四百。感谢《中国青年报》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犹如我文学之路上的灯塔,让我一直坚持对文学的热爱。后来,我报考了团市委的公务员,成为一名团干部。

齐鲁壹点:您这次的新作长篇儿童海洋奇幻小说《三十三个大海》系列推出两本新书《运时间的卡车》《端午小狸》。书名《三十三个大海》就很富想象力,为什么是三十三个呢?能否给读者们介绍下这个系列的主题内容?

李官珊:《三十三个大海》这个总书名,是和济南出版社编辑郑敏老师一起想出来的。围绕着海洋、奇幻、儿童这样的主题,想过好多题目。“三十三个”并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指很多,很奇妙的意思。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崭新的大海。新推出的两本在奇幻的想象世界里走得更远。《三十三个大海》系列有关于时间维度的奇妙历险《运时间的卡车》《被唤醒的时钟》,有关于空间维度的神奇旅行《天空中垂下大秋千》《鲜花长廊》,有关于爱和温暖的美妙体验《端午小狸》《会缠人的麻花》。

齐鲁壹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评价您的作品是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您是烟台莱州人,您对大海有怎样的认识?海边的生活经验如何帮助您的创作?

李官珊:大海是我的故乡,也是我文学灵感的源泉。海边的生活经验直接进入作品,成为主人公的生活日常和心灵感受,也成为奇幻想象起飞时可以踏脚的依凭。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受到张炜、刘海栖、徐鲁主席的影响。徐鲁主席曾这样评论过:“不少山东作家笔下的儿童文学作品,都闪烁着一种明媚的海光山色,如张炜的一些作品,还有更年轻一些的李官珊等作家的作品,皆是如此。这可能与传统的“齐文化”特质有关。齐文化是一种半岛濒海型文化,与完全的海洋文化虽然并不相同,但是,齐文化里的开放性和浪漫特质,尤其是带有“山海经”和“逍遥游”式的神话与仙灵色彩,使这种地域文化里总是奔腾着一种海风般恣意的想象力。”

齐鲁壹点:您说过儿童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家长来说,如何在阅读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何挑选优秀的儿童读物?

李官珊:对家长来说,这个很重要,就是要保护孩子好奇与想象的天性,不要过多的进行干预,不要试图将孩子快速拉进成人式的功利化模具。尊重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保存他自由完整的创造力。优秀的儿童读物许多名家都在推,我更倾向于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孩子读了感觉有趣的作品。

齐鲁壹点:作家的想象力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儿童文学,既要有童心又要有旺盛的想象力,想象力于您是天赋所在吗?您在写作中如何保持住天马行空的灵感的?

李官珊:这个没有特意的保持。童心和想象是儿童的特权,可能是我想一直保存着心中童年的美好,同时给孩子写一点有趣的东西吧。

齐鲁壹点:您觉得女性视角在文学创作中有哪些特点?尤其是儿童文学方面?

李官珊:女性可能有更多的感性、幻想和直觉吧,自己在写作时并没有刻意为之。写过一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命运的小说集《女·囡》。至于儿童文学创作,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天性,希望给孩子推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点燃孩子心中的灯火。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写故事,道理都一样。

齐鲁壹点:您是“新实验写作”倡导者和实践者,什么是“新实验写作”?与传统写作有什么不同?您在实践中有什么可分享的经验吗?

李官珊:这是一位评论家的提法,不是一个标签,是指写作要不断创新,放飞想象,突破边界。与传统写作有联系,传统写作是根。但也有区别,不能总在传统写作既定的圈里打转,要有所发展和创造。写作就是一件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要的就是新生出的芽,也许稚嫩,但是珍贵。如果只是重复他人,重复以往,就失去意义。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写作,就是一种突围方式,为了理想而努力。

齐鲁壹点: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是来自童年的缺憾,您在创作中是否有意去给读者孩子一个更好的心灵抚慰?

李官珊:心理问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加大,已经是普遍问题,但很少有人正视自己。人们仿佛喜欢采用讳疾忌医的方式,营造幻觉。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不可忽视,焦虑、恐惧、自卑,他们比成人更脆弱,更缺少外来的帮助和自助能力。儿童期间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的性格养成,从而影响他的一生。有人讲过,幸福的人就是用童年的幸福浇灌一生,不幸的人就是用一生的幸福填补童年的不幸。童年的缺憾往往身不由已,如果已经形成,那就把自己当成孩子,阅读吧。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心有缺口,那就尊重他作为人的完整状态,关爱他,也让他阅读吧。如果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心灵,修补一处缺口,当然是令写作者欣慰的事情。

齐鲁壹点:小说不是写出来的,是一个作家生活的积累与思索的爆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和习惯?

李官珊:这个得让大师级的作家来谈更有说服力。我只是一位写作者,读过一些大师的经验,很多都是共识。多读,多写。书目也有很多推荐,好书多,精力少,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耳熟能详的重要经典过一遍,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类型,拓展,深读,再读相关的书目。这张阅读大网基本就有了,面上要广,在某些网眼上织细,越细越好。要想写好,就要读得更多,写得更多。

作者简介:

关山,原名李官珊,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在《思南文学选刊》《青春》《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大益文学》《杂文选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次获省以上奖项,出版《玉树临风》《城·城》《珍珠贝》《小瓜的秘密岛屿》《三十三个大海》等小说十三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