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沟通工作很低效?那是你没懂得这三点!_问句_表情_建议

学会这三点,微信工作交流更高效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各种线上聊天软件。比如微信、钉钉、企业微信等。虽然,这些软件,为职场人提供了及时沟通的便利,但也容易因为隔着屏幕传递的文字引发误解,从而降低沟通效率。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线上沟通的效率?

今天,我将用微信作为例子和你分享,让微信工作交流更高效,可以参考的3点建议。

建议一:有话直说,别问"在吗?"

建议一:有话直说,别问"在吗?"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遇见过:

你在专注一件事情,努力构思解决方案的时候,突然微信的提示音打断了你的思路。

你极不耐烦的打开微信瞟了一眼,一位平时不太来往的朋友,给你发了一句:“在吗”

不回把,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回吧,你这会儿手头又有工作。

于是你想了想还是回了,没想到这朋友一下子就刹不住了,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堆恭维寒暄的话,最后才说是要请你帮他一个忙。

相信此刻的你肯定十分无语,绕了一大圈才回归主题,一件简单的事儿要干啥直说不行吗?早知道这样就不给他回了......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与人沟通,完全没必要从一句“在吗”开始。

因为,工作时间,每个人都很忙,与其寒暄浪费时间,不如言简意赅直接说事,让对方能够快速地回复。所以,少问一句"在吗",减少一来一回的等待,既提高了效率,也不会让聊天氛围变得尴尬。

建议二:尽量使用准确、完整的句子,避免使用反问句

展开全文

建议二:尽量使用准确、完整的句子

通常来说,准确表达、避免歧义,是沟通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可以这么做:

如果你是说话的人,那么使用恰当的词语、调整语序,可以使你的语言表达更精确;

可以通过仔细阐述某件事的前因后果,来帮助对方理解。

避免使用反问句

除此之外,大家都要尽量避免使用反问句。

反问句本身,就带有一种挑衅和指责的意味,很容易让人不舒服。比如,"难道我错了吗?"这句反问句,在实际情境中,它的表达效果可能是自我质疑,但如果发送这样的文字消息,对方会觉得,你是在质问他、指责他。

所以,能用陈述句表达的意思尽量少用问句。

建议三:合理使用表情、表情包和符号

建议三:合理使用表情、表情包和符号

如今除了文字外,表情符号也已经是一种高频的在线交流工具。作为一种图像的表现形式,表情可以弥补在线上交流中语气、表情、动作等非语言元素的不足,从而更精准地传达用户的个人感受。

比如,"笑哭"这个表情的用途就很广泛。在工作交流中,意见不合或反驳对方时,加上这个符号,可以缓和语气,使对方易于接受。

所以,你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流语境,选择可以辅助文字表达的表情或表情包。

其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可以帮助你精确地传达个人态度。

比如,"~"可以传达出轻松的语气,"…"用于表达反对时,可以缓和语气。

当然,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适度,否则会给到对方不好的阅读体验。比如,过多的"!",会让人觉得你情绪激动;过多的"~",会显得你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而过多的...会显得你说话不够利落,吞吞吐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