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人生——《改编剧本》_唐纳德_好莱坞_兰花

片中寓意“人格分裂”的是那对孪生的考夫曼兄弟——查理和唐纳德。查理有才华,神经质,不擅与女人周旋,对好莱坞商业片不屑一顾;唐纳德则完全相反,他喜欢社交,讨女人喜欢,桃花运不断,而且对商业片的运作模式了如指掌,他寄居在哥哥家,写了一个很俗套的剧本,结果被片商看中,卖了一百万。

稍加琢磨既可知,这对孪生兄弟其实就是同一个人,他们代表着典型好莱坞编剧的双重人格——一方面朝思暮想希望创作出传世经典,另一方面受到金钱诱惑去胡编乱造。艺术和商业,创新和俗套,落破和潇洒……这些完全矛盾的东西可以出现在所有好莱坞的编剧身上,成了他们永远的烦恼。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是查理·考夫曼,据我所知他是当今最具原创性的编剧之一。而片中那个孪生兄弟唐纳德·考夫曼则是个虚构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尼古拉斯·凯奇一人分饰两角,一个人扮演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反相成,即自我和他我,让观众在同一性和互为比照的边缘徘徊,非常有新意。

展开全文

在采访兰花贼(梅姨)和改编剧本(凯奇)这两条线中,虽然后者基本没有娱乐元素,但主创者对这条线着墨更多、更浓。影片把剧本创作过程的艰辛呈现给我们,虽然用了大量画外音(片中那个剧本大师反复强调:“只有笨蛋才靠画外音”),但丝毫不影响这部电影的整体可视性。

片中多处提及人生的追求和意义,梅姨饰演的苏珊向某个公园工人请教为什么有人如此迷恋兰花,后者答之曰:“兰花美丽、神秘,具有不可知性。此外,我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起码看不出有明显意义——你起床,上班,做事,每个人都在找寻那小小的、非同寻常的东西,这样做只是更容易打发时间。如此而已。”而影片所传递的信息也与这位园林工人所云大同小异或异曲同工:一种看破红尘之后的超脱。

怎样的电影才是一流的电影?一流的电影能揭示人生吗?难道一流的电影就不能用来killtime吗?难道自命不凡的文人真的就比好莱坞片商高明吗?或许这些就是《改编剧本》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许整部电影就是一场无谓的自我辩论。

至于表演,梅姨一如既往地称职,凯奇也贡献了他演艺生涯中不多的一次顶级表演,虽然谈不上被孪生考夫曼兄弟灵魂附体,但也足以吸引眼球。本片真正出彩的是克里斯·库珀,他把那个身处社会底层、痞里痞气的兰花贼约翰塑造得维妙维肖,呼之欲出,他因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男配,可谓实至名归。在影片中,他的角色代表着一种精神,亦即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某种人:对某种东西狂热/忘我的迷恋,以至不能自拔。约翰起初迷恋钓鱼,在这行里声名赫赫,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放弃这一嗜好,转而迷上了兰花。在他那张扬的、毫无顾忌的个性的反衬下,无论是苏珊还是查理,这两个文人既显得缺乏生活热情,又患得患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