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死后尸体被弃臭岗,手帕写遗书,被强盗夺走,看完作揖归_觉民_遗书_革命

作者:黎庶

林觉民牺牲后,他的妻子两年后伤心郁结而死,长子8岁夭折,他的遗书转由父亲林孝颖、次子林仲新保存下来。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西迁之时,林仲新为了避免辗转过程中将遗书丢失,就委托堂弟林性奎将遗书带回福州保存起来。

一日晚上,林性奎赶路到邵武,突然被强盗拦路抢劫,强盗砸烂他的皮箱,抢走藏遗书的铁匣,发现了写遗书的手帕。

林性奎见强盗翻出遗书,生怕被毁,着急大哭:

“这是烈士林觉民的遗书啊!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你就高抬贵手还给我吧。”

强盗头子一听是林觉民,不由心头一震。强盗头子打开手电筒从头到尾读完其遗书,边读边哭,最后跪地作揖将遗书和财物悉数归还给了林性奎,并将他一路护送上车。

可见林觉民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连强盗都被他的事迹所震撼。

01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侯官县林孝觊家。因林教颖夫妇没有孩子,林孝觊将林觉民从小过继给弟弟林孝颖,虽然是过继但是父母对他疼爱有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林孝颖任福建省立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林觉民从小体弱多病,林孝颖无论吃饭、睡觉无时无刻不将林觉民带在身边,并亲自教林觉民学国文,念诗,读史,希望他将来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

展开全文

可偏偏林觉民不喜科举,12岁时父亲安排他参加童生考试,他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字大摇大摆离场。

真是将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扬文字的狂傲演绎得淋漓尽致。

后来他在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成为了孙中山的追随者,除了在学校读书外,还热心于革命活动。偶尔出去组织革命演讲。父亲林教颖一边为儿子的演讲才华感到自豪,一边为儿子担忧。

林觉民18岁那年,他还没从福建高等学堂毕业,他的父亲就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希望他能安定下来。

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他的父亲陈元凯是清末广东的候补知县,曾协助陈宝琛办理漳厦铁路。而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曾在陈宝琛主持的福建高等学堂做教员。两家也是门当户对。

1905年,林觉民和陈意映结婚后住进了福州杨桥巷17号一座名为“双栖楼”的二层小楼,楼前有芭蕉、梅树,环境雅致。

虽然林觉民和陈意映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但是夫妻双方相处非常和谐融洽,用林觉民的话来说就是“何事不语,何情不诉”。陈意映长相清秀,喜好读书吟诗。这与林觉民兴趣相投。在陈意映和林觉民的通信中,常自封为“双栖楼主”。

可是婚姻也没有让林觉民安安定下来,婚后不到一个月,林觉民就给父亲写了一封急信下南洋了。父亲担心他会做出什么涉险的事,第二天一大早搭乘着轮船到厦门,希望能够阻止他。可是林父到厦门寻找了3天也没找到林觉民的踪影,只好失落地回家。当他回到家后,发现林觉民笑嘻嘻地站在门口。他盘问林觉民出门所为何事,林觉民不愿告诉父亲他参加革命活动,于是吱唔着打马虎眼过去了。

林觉民赴南洋回来,陈意映非常担心,于是生气地跟林觉民说:

“现在你已是我的丈夫,今后出远门,一定要跟我打招呼,我愿意随你一同前往。”

妻子的气话却承载着满满的担心和爱意。林觉民答应妻子,以后出门一定如实相告。

林觉民也向陈意映坦诚相告了自己参加革命活动的事,陈意映不但没有反对,还非常支持丈夫。林觉民下渡十锦祠同盟会在福建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帮他放哨把风。

林觉民还在家里办了女子学堂,讲授国文课,在国文课上他一直给妇女灌输的是男女平等思想,反对妇女缠足。陈意映也劝服堂嫂、弟媳一起解开了缠脚,并带动整个家族的年轻妇女拒绝缠足。

琴瑟合鸣的夫妻俩动员堂嫂、弟媳、堂姐妹等女子都入学读书,并考入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

婚后第二年,陈意映就为林觉民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林依新。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共享着天伦之乐,从结婚到生子的这两年大概是林觉民一生中最快意的时光。

有一次,林觉民笑着对妻子说:

“我希望以后你比我先死。”

妻子有些生气地问林觉民:

“你咒我死啊?”

林觉民解释道:

“如果我先死的话,柔弱的你一定承担不起失去我的痛苦。如果你先死,我就可以独自承受悲痛。”

正沉浸在幸福中的陈意映隐约有些害怕,他不允许林觉民轻言生死。而对于林觉民来说,他随时准备着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

02

1907年,林觉民辗转去日本留学,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父亲对于儿子的求学也是勒紧裤腰带的支持。

当时日本趋于西化,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都找了艳遇,而林觉民却能坐怀不乱。

当时在同学中,林觉民被称为“不二色”。林觉民跟同学说:“我心中只容得下妻子一人,我妻子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子。”

1911年春天,林觉民突然回家,陈意映非常惊喜,她虽知道丈夫在从事革命活动,但是具体的细节她还是不太清楚。此时的陈意映已怀上了二宝,林觉民参加有些危险的活动怕她担心,就对她刻意隐瞒。

父亲林教颖见他突然回家,即惊喜又害怕,质问他:“不好好上学,为何突然回家。”

林觉民装作理直气壮地说:“日本放樱花假,我有些留学生朋友过来玩,我来做导游。”

实际上他是为了回乡“选锋”,在这里”选锋“主要是参加广州起义的先锋人员。他们相约在西禅寺制作炸药,并将制好的炸药装进棺材,让同盟会成员送往香港。

广州起义活动筹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林觉民在福州只逗留了10天,这10天他们夫妻间聚少离多。

临走那天,林觉民想到和妻子陈意映的约定,出门必事先告知对方。

但是这些他去参加广州起义,他料想到凶多吉少,为了不让怀有身孕的妻子担心,他只好食言偷偷离开。一路上他满怀惆怅与不舍。

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晚,在香港滨江楼旅馆,大家对完工作后,大家都去睡觉了,林觉民辗转难眠,思念妻子和父亲,于是给父亲在英文练习本上写了一封绝笔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

为革命牺牲,则不能尽家庭责任,尤其是不能尽孝,是“大罪”。

接着他找出一方白手帕,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长信: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他将写好的这两封遗书装好携带在身上,广州起义已经准备就绪,就等时间,林觉民做好了就义的准备。

不幸的是,就在广州起义准备已做好,只待发难的这几日,有一位叫温生才的革命党人刺杀了广州将军浮琦。为些官府不仅加强了戒备,还派间谍四处打探搜捕革命党人。

行踪暴露,革命党人不得不将租界的9处放火药的地点撤出5处,广州起义结局已定。

但是此时参加起义的革命的人士都抱着“战是死,不战也是死,哪有不战而死的壮士?”的想法,将起义按照原计划进行。

起义那日,革命队员们一人配有一颗象牙印章,刻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辨认。配一个黑铁夜光表,作守时用。另外一人一块银元,备着急用。下午4点多,大家每一位同志吃完一块大饼、带着一些枪械和弹药后就出发了。

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起义失败,革命队伍散乱之际,大家只能各自为战,林觉民腰上中弹,扑倒在地上,鲜血顺着大腿流下来,他忍着疼痛继续杀敌。

幸存的革命党人躲入一家米店里,用米袋子做堡垒,向清军投掷炸弹。清军防营不敢靠近,总督张鸣岐下令烧街,火势熊熊,民众纷纷逃离,林觉民、陈更新等革命人士暴露在街道,被重重包围,大家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抵抗,最终还是被捕。

03

林觉民被押到水师提督衙门受审,审讯时他全程用英语作答。衙门的人以为林觉民国语水平不行,才用英语作答,所以衙门问供也很费劲,什么也没有问出来。

最后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出庭审问林觉民,林觉民非但不招供,还就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慷慨激昂地给他们上了一节革命课,讲到激昂之时,捶胸顿足。

他劝说清朝官吏洗心革面,团结汉人,革除清政府暴政,建立共和,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国家。官员们心里暗生敬佩。但是闭门造车的他们面面相觑后,仍然没有放过林觉民,他将林觉民关押起来,让他交代革命组织的情况,林觉民却对此一字不肯露。

官吏对他使用各种刑具,将他打得体无完肤。他却拒绝进食,引颈而死,当时他年仅24岁。他死后,清朝官吏将他的尸体弃在臭岗,臭岗其实就是丢弃犯人尸体的乱坟岗。

当时广州尚未暴露革命党人身份的潘达微,他听说烈士们的遗体受到如此对待,心里十分难过,他通过父亲创办的广仁善堂,募集钱款将烈士们安葬在黄花岗。

时任广东任候补知县的岳父陈元凯听说林觉民被捕的消息时,他打听到朝廷会株连亲属,派人连夜赶回福州给女儿送信。于是林觉民的妻儿和父母一家七口赶在官府搜捕公文到达前就已经逃走。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变卖了祖宅,一家人匆忙搬到光禄坊早题巷,租住在一幢偏僻、破败的小房子里。

一天,林觉民的继母打扫院子时,突然在门槛缝里看到一团东西,他打开发现是一块纸团和一块方帕,上面还有字。林觉民的继母连忙将信交给陈意映,陈意映打开一看,原来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给他写下的两封绝笔书。

一封《与父书》,一封《与妻书》。

她看到熟悉的字迹:“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看到这里的陈意映如五雷轰顶,当场昏死过去。一个多月后,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了遗腹子林仲新。为了给她更多慰藉,林家还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3岁的女儿林暖苏过继给陈意映。然而这也无法让陈意映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两年后陈意映便郁郁而终,追随林觉民而去,还撇下3个幼小的孩子。后来陈意映的长子林依新也不幸夭折,幼子林仲新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受到民国政府的救济和资助,勉强生存。

陈意映临终前,他将绝笔书交给公公林孝颖保存,林孝颖特意做了一个铁匣将遗书保存起来,林仲新成年后,林孝颖又将林觉民的绝笔遗书交给林仲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林仲新在国民政府西迁之时,为了防止遗书丢失,就委托堂弟林性奎将遗书带回福州保存起来。

一天晚上,林性奎赶路到邵武,被强盗拦路抢劫,强盗砸烂他的皮箱,抢走藏遗书的铁匣,发现了写遗书的手帕。

林性奎着急大哭:

“这是烈士林觉民的遗书啊!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你就高抬贵手给还给我吧。”

强盗头子一听是林觉民,他曾为林觉民的事迹所感动,当他打开手电筒从头到尾读完林觉民的遗书,被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感动哭,最后跪地作揖将遗书和财物悉数归还给林性奎,并将林性奎一路护送上回家的车。

而林觉民的绝笔信,直到林觉民牺牲10多年后,才为世人所知。

1919年辛亥革命元勋林森在孙中山先生支持下,向海外募捐并亲自主持了黄花岗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并于1919年4月29日主持了空前绝后的黄花岗烈士的公祭活动,并编写黄花岗烈士的有关书籍,大力宣传烈士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

林觉民的《与妻书》被选入了语文课本,至今看哭读者。他“为天下人谋永福,不负天下却负卿”的抉择与追求,激励着一代代革命志士。

值此国庆节之时,向林觉民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儿。

参考资料:《中华先烈人物故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历史的温度》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1

#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