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韩国在重点支持哪些战略产业?_韩国_技术_战略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主要观点

本周周报关注韩国的战略产业支持政策。

为什么关注韩国?

一方面,韩国政府对战略产业保持高度关注。2009年至今,韩国政府多次发布新兴产业或创新增长产业相关规划。2022年,韩国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下称《方案》),以实现“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安全、新产业、外交安全的‘技术主权国家’”的愿景。

另一方面,韩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全球第二,其他研发相关指标也排名居前。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2022年12月发布的调查显示:2021年,韩国R&;D投入占GDP比重为4.96%(中国为2.44%),全球第二。同期,韩国研发人员数量全球排名第四;每千名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居全球首位。

韩国重点支持哪些战略产业?

根据《方案》,韩国将重点培育12大国家战略产业,并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同时提出在这些领域着力推进的50项重点技术。

12大战略产业涵盖:1)创新引领型:4个,半导体和显示器、二次电池、下一代移动出行、新一代核能;2)未来挑战型:4个,先进生物技术、宇宙太空及海洋、氢能、网络安全;3)必需基础型:4个,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5G/6G)、先进机器人和制造、量子技术。

12大战略产业的具体目标:见图表3-4。如在半导体和显示器领域,计划将韩国在全球系统半导体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3%提升到2030年的10%;如在二次电池领域,规划将二次电池出口额,从2021年的7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11.5%)。

50项具体技术:具体见图表5-8。《方案》给出了12大战略产业对应的50项具体技术,并且以产业成熟度和技术竞争力为横纵坐标进行划分。每个产业一般包含3-5项具体技术,如下一代移动出行包含了城市空中交通、自动驾驶系统、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这3项具体技术。

韩国制定《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一方面是为“确保未来增长”。《方案》指出,“科技是韩国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但韩国当前“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技术霸权的系统性变革”。

更重要的是,国家战略技术已上升到技术主权安全和外交层面。《方案》开篇即指出,“从最近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等技术霸权竞争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成为左右国家经济、产业,乃至国家间同盟和外交的核心要素”。

因此,“主要国家正在具体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以确保在技术霸权竞争中的优势,并选定国家利益所必需的 10-20 个左右的战略技术”。除韩国外,美国、日本在2022年也分别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

韩国为这些战略产业投入多少钱?

展开全文

可以参考的是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在今年3月7日印发的《第一次国家研究开发中长期投资战略(2023-2027)》,计划共涉及4大战略、包含23个课题。

根据该投资规划,未来5年,韩国将在这23个课题上投入170万亿韩元(2022年GDP的7.9%),以实现“2030年跃升科学技术五大强国”的愿景。

在12大国家战略技术领域,韩国计划未来5年投入25万亿韩元以上资金(2022年GDP的1.2%以上)。从年度投资来看,12大战略产业的研发投入将从2022年的3.74万亿韩元增至2027年的6.03万亿韩元,年均增长10%。

制度层面的保障有哪些?

一是推进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二是在总统担任议长的科学技术咨询会内,设立“国家战略技术特别委员会”(部长级),委员会下设技术特别委员会、国家战略技术项目推进委员会。

每周经济观察: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对海外政策理解不到位。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韩国在重点支持哪些战略产业?

(一)为什么关注韩国?

近年来,韩国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高度关注,研发投入等指标在全球名列前茅。

一方面,韩国战略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早在2009年,韩国就发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2014年,韩国出台《未来增长动力落实计划》;2019年,韩国发布《制造业复兴发展战略蓝图》,计划投入8.4万亿韩元用于国家“三大创新增长产业”的研发;2022年,韩国发布《新政府经济政策方向》、《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等文件,拟培育新兴产业并支持相关科技研发。

另一方面,韩国的研发经费投入(R&;D)占GDP比重全球第二,其他研发相关指标也排名居前。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2022年12月发布的调查显示:2021年,韩国R&;D投入占GDP比重为4.96%(中国为2.44%),继以色列之后,居全球第二。同期,韩国研发人员数量,继中国、美国、日本之后,全球排名第四;每千名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居全球首位。

(二)韩国重点支持哪些战略产业?

1、重点支持12大国家战略产业

1)基本情况:2021年12月,韩国政府将10个领域的技术指定为“国家必需战略技术”。2022年10月,韩国政府发布《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下称《方案》),在这10个战略产业的基础上新增下一代移动出行、新一代核能两大产业,最终形成12大国家战略产业,并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创新引领型、未来挑战型、必需基础型),同时提出在这些领域着力推进的50项重点技术。

2)整体目标: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安全、新产业、外交安全的“技术主权国家”。将技术水平达到领先国家90%以上的战略领域(KISTEP),从2020年的3个(半导体和显示器、二次电池、下一代通信技术),提升到2027 年的 8 个以上。此外,《方案》还就WIPO全球创新指数、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IMD)、防卫产业出口额(SIPRI)三项指标的排名提升提出具体要求。

3)12大产业具体包括:创新引领型:4个,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器、二次电池、下一代移动出行、新一代核能;未来挑战型:4个,先进生物技术、宇宙太空及海洋、氢能、网络安全;必需基础型:4个,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5G/6G)、先进机器人和制造、量子技术。

4)每个产业的具体目标:见图表3-4。如在半导体和显示器领域,规划将韩国在全球系统半导体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3%提升到2030年的10%;如在二次电池领域,规划将二次电池出口额,从2021年的7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11.5%)。

5)50项具体技术内容:见图表5-8。《方案》给出了12大战略产业对应的50项具体技术,分别以产业成熟度、技术竞争力为横、纵坐标轴进行划分。分产业类型来看,创新引领型、未来挑战型和必需基础型这三类产业分别涵盖了17、16、17项具体技术,分布相对均衡。从12个产业来看,每个产业一般包含3-5项具体技术,半导体和显示器领域覆盖的具体技术较多,达到8项。

2、韩国制定战略技术培育方案的背景

《方案》的制度背景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为“确保未来增长”。《方案》指出,“科技是韩国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基于半导体和显示器以及通信领域的杰出技术,韩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但当前“韩国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技术霸权的系统性变革”。

更重要的是,国家战略技术已上升到技术主权安全和外交层面。《方案》开篇即指出,“从最近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等技术霸权竞争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成为左右国家经济、产业,乃至国家间同盟和外交的核心要素”。

因此,“主要国家正在具体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以确保在技术霸权竞争中的优势,并选定国家利益所必需的 10-20个左右的战略技术”,如美国在2022年8月制定《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5年间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等战略技术方面投资约330万亿韩元;日本于2022年5月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计划由预计5000亿日元规模的基金为研发拨出资金,并新设专门负责培养技术的民官联合会议体等。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在新闻稿《Korea to announce national strategy to become a technology hegemon》中也指出,“通过毫不犹豫地推进国家战略技术培育计划,以确保技术主权并成为全球技术霸主(global tech hegemon)”。

3、相关的制度安排

一是在总统担任议长的科学技术咨询会内,设立“国家战略技术特别委员会”(部长级),委员会下设技术特别委员会、国家战略技术项目推进委员会,来制定各技术战略路线图。此外,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还内设官民联合战略技术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技术、外交、安全领域专家共同构成。

二是推进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为战略技术的早期研发投入、促进挑战性研发、培养优秀人才、建设产学研基地、加强国际合作等提供制度保障。

(三)韩国为这些战略产业投入多少钱?

1)短期(2023年)

根据《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韩国政府将把12大战略产业相应技术的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3.74万亿韩元增加10%至2023年的4.12万亿韩元(相当于2022年GDP的0.19%)。此外,将在2023年度预算中为系统半导体、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5G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Open RAN)、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器等重点技术投入2651亿韩元。

2)中长期(到2027年)

今年3月7日,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印发《第一次国家研究开发中长期投资战略(2023-2027)》,与《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战略》等主要科技政策相关联。该投资计划共涉及四大战略、包含23个课题(见图表7)。

根据该中长期投资战略,未来5年,韩国将在这23个课题上投入170万亿韩元(相当于2022年GDP的7.9%),以实现“2030年跃升科学技术五大强国”的愿景。其中12大国家战略技术作为第一个课题,韩国计划未来5年投入25万亿韩元以上资金(相当于2022年GDP的1.2%以上)。从年度投资来看,12大战略产业的研发投入将从2022年的3.74万亿韩元增至2027年的6.03万亿韩元,年均增长10%。

二、每周经济观察

(一)华创宏观中国WEI指数小幅回升

截至2023年03月12日,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为3.30,相对于03月05日回落了0.13。主要是因为汽车半钢铁开工率、秦皇岛煤炭吞吐量以及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比增速的回落幅度超过了电影票房以及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的回升幅度。3月份以来,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连续两周回落。

从驱动因素来看,2022年3月到6月,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商品房成交面积是华创宏观中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从7月至9月,国内日均粗钢产量、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以及乘用车销量成为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从10月到12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粗钢产量以及秦皇岛煤炭吞吐量成为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从1月至今,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乘用车销量以及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等成为华创宏观周度经济活动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生产:货运物流继续回落

货运物流:1)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变化不大。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3月10日-3月16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日均通行量749万辆,与上周基本持平。2)货运物流指数:继续回落。根据G7数据,3月12日-3月18日,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平均为100,同比-14%,上一周同比为-18%。

发电耗煤:同比继续增长。根据中电联数据,3月3日至3月9日,纳入统计的燃煤发电企业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7.3%;电厂日均耗煤量同比增长8.4%。

开工率:环比来看,截至3月17日,我们统计的9个行业中,螺纹钢、焦化开工率未更新外,其余7个行业中,除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下滑2pcts,唐山高炉开工率回升3pcts之外,其余5个行业开工率变化不大。同比来看,各行业表现分化,汽车全钢胎开工率较去年高出17个百分点,汽车半钢胎、石油沥青装置、唐山高炉开工率也好于去年。江浙织机、PVC、PTA开工率则低于去年。

螺纹钢:本周数据未更新。

(三)需求:2月汽车零售增速回升

出行:1)地铁:维持2019年以来最高值。3月前16日,29城地铁客运量平均为7374万人,同比+40%。2月全月,29城地铁客运量平均为6955万人,同比+39%,1月同比为-18%。2)航班:3月12日-18日当周,国内日均执行航班数为1.17万架次,较前一周继续小幅回升。

地产:3月前18天,67城商品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6%。今年2月、1月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7%、-42%。土地方面,2月27日-3月12日两周,百城住宅类土地成交面积同比-80%,今年2月、1月同比分别为+23%、-47%。近两周土地成交溢价率平均为2.9%。

汽车:3月前12天,批发、零售负增长。3月前12天,汽车零售累计同比为-17.3%,2月全月零售同比为+10.4%;3月前12天,汽车批发累计同比为-17.9%,2月全月批发同比为+10.2%。

(四)物价: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扰动,国际油价大跌

肉蔬价格下跌,水果价格上涨。本周猪肉平均批发价收于20.45元/千克,下跌1.8%。全国猪粮比价为5.39,上周为5.54。本周蔬菜批发价下跌2.8%,鸡蛋批发价上涨1.1%,水果批发价上涨4.7%。

动力煤港口价小幅下跌。本周,山西产动力末煤(Q5500)秦皇岛港平仓价收于1115元/吨,下跌1.6%。京唐港山西主焦煤库提价收于2500元/吨,持平上周;焦煤期货结算价收于1874元/吨,下跌5.7%。

受海外银行风险事件扰动,国际油价大跌。价格方面,截止3月17日,美油和布油期价分别收于66.74和72.97美元/桶,分别下跌13%、11.9%。库存方面,3月10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155万桶至4.8亿桶,环比增加0.32%,同比增长15.4%。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引发全球风险偏好下降,风险资产承压,油价反应最大。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国家发改委于周五调降成品油零售价,自2023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00元和95元。

螺纹钢价格基本持平,铁矿石价格略有下降。本周螺纹钢现货价收于4350元/吨,上涨0.2%;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收于982.95元/吨,下跌0.7%。其他地产相关价格情况,水泥价格上涨0.2%,重质纯碱市场价持平,玻璃期价下跌1.4%。3月至今,地产销售面积约47.79万平/日,去年3月为36.72万平/日,2017-2021年,3月均值为52.89万平/日。

(五)贸易:韩国3月前10天出口同比-16.2%

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本周环比+6.2%;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本周环比-2.8%,其中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运价指数环比+1.6%/-5.1%;BDI指数本周环比+15.9%;CRB现货指数本周环比-0.76%,其中工业原料指数本周环比-0.75%。

韩国3月前10天出口同比-16.2%,按开工日数计算,日均出口额同比降幅为-27.4%。从商品类别来看,半导体(-41.2%)、石油制品(-21.6%)、无线通信设备(-31.9%)、精密仪器(-23.9%)出口同比增速均下降;从出口区域来看,面向中国(-35.3%)欧盟(-6.2%)、越南(-16.4%)、日本(-7.3%)的出口同比增速均下行。

(六)利率债:3月下旬发行节奏加快

地方债周度发行计划更新:3月20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2410亿,其中一般债260亿,专项债2150亿。3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含已公布未发行)3979亿,其中一般债341亿,专项债3638亿。

地方债月度发行计划更新:从已披露发行计划的21个省市看,Q1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12865亿(去年同期实际值12981亿),其中3月计划发行4596亿(去年同期实际值4203亿)。

国债、证金债周度发行计划更新:截至3月19日,已公布3月20日当周国债待发2880亿/净发2380亿,证金债待发346亿/净发-1310亿。

政策方面,3月16日,财政部官网公布《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报告》,要求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储备质量,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从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加强监管,阻断新增隐性债务路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七)资金:降准是流动性调节的工具

截至3月17日,DR001收于2.2516%,DR007收于2.1127%,R007收于2.3629%,较3月10日环比分别变化+43.74bps、+8.74bps、+19.58bps。本周央行逆回购投放资金4310亿,MLF投放资金2810亿,下周逆回购资金到期4630亿。周五,央行宣布降准25bp(点评详见《降准:调节流动性的工具》)。整体而言,当下DR007一但高于2%,央行的投放大概率会有所加大。

截至3月17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报2.2490%、2.6865%、2.8602%,较3月10日环比分别变化-1.4bps、-0.9bps、-0.25bps。债市整体表现持续平稳。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3月19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韩国在重点支持哪些战略产业?——每周经济观察第11期》。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