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课堂!师大实外新课标分享会,亮点多!_课堂_新课标_教学

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课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川高考改革已于2022年秋季启动,将于2025年整体实施,大潮之下,我校从未停止对自我的反思、对教育的审视、对时代的思考、对学法的探寻。学校三思课堂改革从坚持核心素养培养,到减负增效提质,一直紧随时代教育潮流,寻求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教育突破,而指引教学不断做出调整与改变的风信标,是课标。

2023年3月14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陈怀宇助理主持召开新课标学习与应用阶段成果分享会。

“自上学期我们就启动新课标的学习活动,一学期过去,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新课标有了深刻的理解,产生了丰富的智慧硕果,赋予课堂新的生命力。课标何处新?课堂如何新?今天就让各位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陈怀宇助理热情洋溢的推介点燃了现场气氛,各年级、各学科的探索者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实践经验与感受。

来自初中物理组的杨界明老师从课程性质与理念变化、课程目标与内容变化、新增学业标准、课程实施变化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旧课标的异同,并做了多个生动的案例分享。

展开全文

初中数学组彭叙老师以“实数”为例,分享新课标下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教学意义、设计方案、具体实施途径,并反思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指出“数”是研究“式”的基础,“式”是“数”概念运算的发展。

高中文综组赵秀勤老师以历史学科为例,指出新高考下学科“首选、单考、原始计分”的变化,分析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困境和研究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的解决方案,并提出教师教学取舍与学生学习能力的疑问来促进同仁共同思考。

高中英语组罗玉琴老师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之主题意义与我校三思课堂之三维目标对标,根据新课标解读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内容,给出教学建议,并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初中语文组虞惠竹老师分享了基于新课程改革而设计的民俗文化大单元教学。其课内整合多个单元教学内容,课外开展草堂游学走出去、川剧文化引进来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及本土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理论扎实,案例生动;实践拓展,文化浸润。几位老师的发言引人思考也让人获益良多。那么,以新课标为指向,在三思课堂的顶层设计下,如何进行教学双边改进,打造高效课堂呢?

黄校长对此予以指导,指出作为新课标的学习者,新课堂的践行者,我们研读新课标要宏观理解为什么,中观了解有什么,微观探索怎么做;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情境、问题、任务为要素,思维为灵魂,评价为手段来探索新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结构、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堂新样态。

黄校长带领大家重温学校以生为本的三思课堂“一个宗旨、两种能力、三维目标、四种学法”的课改诉求,“课前三准备、课堂三环节、课中三活动、课尾三练习,课后三反思”的课堂建构;解读了三思课堂新版“导学指南”应新课标而变更的课前准备、优化的教学设计、细化的作业设计,解读日臻完善的新版教学评价以新课标为导向的评教、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评学、注重教研组集体智慧激励与成长的综合评价。

诚如黄校长所言: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教育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教育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师大实外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以此共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