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下重手!里应外合剪羊毛_量化_机构_数据

前言:

以下内容来自博尔用户投稿,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博尔官方立场。

本文首发于「博尔量化」APP,更多好文,可通过「博尔量化」APP查看。

本文完工于2023年3月10日

有看官怼我说,说什么反弹,看今天跌的!

那就要问今天为啥跌?

目前主流的声音集中在两点:

第一,强预期,弱现实!

这纯属扯,关于「弱现实」实际机构们都很清楚,因为海外被我们松绑时间早,我们就是走一遍人家曾经的路,谁都知道海外松绑后,紧急并不如预期那么快恢复,那么对于国内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多数机构对于「弱现实」早有预期,至于股民,不好意思,对市场产生不了这么大影响!

第二,雷曼危机重现!

据说老美一家银行要破产,重蹈2008年雷曼覆辙,所以觉得到时候覆巢之下,全球皆无完卵。这就更加扯不上了,2008年的行情出事情,和海外的关系不能说没有,但也就仅限于联想,剩下的也不多说,大家领会就好,说多了,要被封!

所以,眼下的调整,和这些个捕风捉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那现在市场为啥突然连续跳水!?

因为机构在「里应外合」抢筹!谁都知道外面现在大批资金等着进场,但是这些资金绝不会做冲头,而场内的兄弟部队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亲友团去给自己「举杠铃」,于是乎一出「里应外合」的好戏上演!

「里应」:既然有人要买,那就卖给你啊!不仅卖给你,还要大力卖给你,结果就是市场连续下挫,必然把恐慌盘带出,给场外亲友团送福利!

「外合」:就算要买,也绝不大张旗鼓!反而是等着恐慌盘析出,然后在低位接盘,有多少接多少,但绝不把股价打上去,给场内兄弟添麻烦!

所以,真是绝了!

看到这里,你啥感受?

是不是有一种被「薅羊毛」的赶脚!

没错,这就是薅你羊毛!

有看官说,那就不动,不就好了!

展开全文

话是没错,但是机构行动真真假假,本来市场就涨了不少,趁着这波调整,出货也是很正常的!

于是乎除了「薅羊毛」还有「扒羊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识别「薅羊毛」还是「扒羊皮」呢?

实际这就是机构的一种行为,只要是交易,必然有痕迹留下来,总是有办法可以观察到的。

看下面两只股票:

数据出处:「博尔量化分析系统」(苹果手机版 | 安卓手机版)

虽然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识别,但有些需要经验(比如某些特殊的形态),有些需要时间(比如盘中实时盯盘),而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交易数据,这种方法对经验几乎没啥要求,判断也很容易做,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数据出处:「博尔量化分析系统」(苹果手机版 | 安卓手机版)

以上就是我通过「博尔量化分析系统」中的「资金量化」数据对参与交易的「交易主体」行为进行量化后的结果。

很明显,相比之下,股票A的「交易主体」行为更加活跃,也就是图中橙色柱体,反映的就是机构「交易主体」的活跃程度;既然每一波调整都参与了,相信一定有机构行为在悄悄进行,极有可能就是机构在「薅羊毛」;再看股票B,同样两拨调整,第二次机构「交易主体」却逐渐消失了,不管怎么说,股票B很有可能就是被机构放弃的对象!

此刻我们已经可以很从容地选择了,再来看结果:

数据出处:「博尔量化分析系统」(苹果手机版 | 安卓手机版)

和我们前面预期的一样,虽然我们普通老百姓不能像机构那样运用资金优势反复抄底,起码我们看到了数据,不至于被机构「薅羊毛」,当然也避免被机构「扒羊皮」!毕竟眼下这种「里应外合」的事情不会少,一旦判断失误,你不是失去了一个地板价,就是失去了一个天花板价,无论哪个都很可惜!

最后解释下,什么是「交易主体」?

这个市场中有一类力量,它的能量总是要比普通的资金大得多,这就是「交易主体」,是这个市场的风向,他们是专业能力,团队实力,人脉厚度和资金规模的集大成者,就像是大家口中耳熟能详的「国家队」、「QFII」,是引领市场风向的力量。只是这种力量,靠传统的交易数据很难获取,但是通过量化大数据对同一时空内的多个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就能得到,最近的「时空大数据」概念,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实际在金融领域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这也是我用量化的原因,因为量化可以使人冷静,人一旦冷静,看得更加透彻,也就不会错过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