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中国首富李河君,20分钟亏损千亿,刚当首富3个月就落下神坛_水电站_集团_发电

文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2015年5月20日,身价超1655亿的李河君坐上中国首富的交椅。此时的他站在北京汉能总部的讲台上,立下豪言壮志:“汉能未来3年将比肩腾讯和阿里,5年市值到万亿美元,超越谷歌和苹果!”

然而,正当李河君意气风发规划着汉能集团的未来时,一通急电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董事长!汉能股票被做空,千亿港币市值瞬间蒸发,已经被停盘了...”

汉能集团在20分钟之内亏损千亿,意味着李河君的首富宝座拱手让人。

这位“中国首富”、“水电大王”、“忽悠大王”等标签集一身的李河君,究竟是如何走上首富的道路?又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快速陨落的呢?

李河君

1. 知识改变命运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在广东河源仙塘镇观塘村中,是一个客家小伙。此时的广东尚未迎来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李河君一家也都是以种地务农为生,收成好了一年也能吃个饱饭,收成不好那一家子都得饿肚子。

李河君同很多清贫农村人一样,都渴望着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李河君自幼便在父母的支持下,努力学习、拼搏进取,每逢考试都能给家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很争气,在1984年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山村中脱颖而出,考入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系。如无意外的话,李河君在毕业后就能成为一名工程师。

展开全文

北京交通大学

当李河君来到北京之后,眼前灯火通明的城市让李河君心中翻起巨浪,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萌生,工程师能挣大钱吗?

习惯了广东农村的悠闲生活,来到北京后的李河君明显不适应。尤其是花钱如流水的生活,更是让李河君心生对父母的愧疚。

为了能减少生活上的开支,李河君在大学时省吃俭用,但看着北京同学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李河君萌生了一种自卑感。北京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城市,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同样拥有着赚钱的机遇。

90年代中关村

大二那年,李河君与同寝室的男生一合计,集资进了一批胶卷,然后跑到学校食堂门口吆喝售卖。只花了3天时间,李河君和室友将全部胶卷卖光,挣到了12元钱,而这笔钱也是李河君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也正是这次卖交卷的经历,打开了李河君心底的“潘多拉魔盒”,埋下了一颗经商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李河君依旧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校研究生。不过成为一名研究生后,李河君却将所有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赚钱上面,对于学业反而没在上心。

李河君

2. 初生牛犊不怕虎

李河君曾说过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那个时候哪有时间看书啊,时间都用来到中关村倒卖东西了。”

北京中关村从不缺乏奇迹,李河君在中关村开始了倒卖电子元件、计算机、玩具,甚至连矿泉水都不放过。在此期间,李河君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方向,然后找到研究生导师说:“我想要创业,但没有启动资金。”

导师也是看重李河君的才能,二话不说直接给了他5万块钱让他去折腾。要知道在90年代,5万块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北京的房价也不过3000左右。

90年代中关村

筹集到启动资金后,李河君第一次创业并没有明确目标与规划,反而做起了二手贩子,看到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倒卖什么,果不其然,初生牛犊的李河君在很短时间就将导师给的5万块钱全部赔光。

出师不利的李河君非但没能挣到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也得亏他的导师是一个贵人,并没有急着让他还钱,这才让李河君缓了一口气。

一穷二白的李河君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一头扎进中关村,只用了五年多时间,非但将所有外债全部还清,更是赚到了8000万元。

实现财富自由后的李河君发愁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既然已经投身商业,要做就做最大的!

李河君

3.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

27岁的李河君在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同学建议下,认为眼下民营水电站风头正盛,不如趁着东风挤进去。

李河君听从了同学的建议,于1994年斥资1000万收购了广东河源一座小型水电站。自此,李河君开始了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

任谁也没想到,河源那座只有1500千瓦的水电站,竟然成为了一台“印钞机”,只需要很少的运营成本,就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填充李河君的金库。

水电站

尝到水电站的甜头后,李河君先后到广西、青海、浙江等省份进行实地调研,并积极选址修建民用水电站。

正是在实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李河君成立了汉能集团。

遍布多个省份的“印钞机”一同工作,十年不到的时间,35岁的李河君个人净资产已经高达20亿,在2003年跻身中国《新财富》排行榜第23名富豪。

而2003年时的马云还在阿里巴巴的初创业阶段,马化腾也在为着QQ运营而奋斗着。

马云(左) 马化腾(右)

身价20亿的李河君依旧非常低调,以至于除了圈内的人之外,很多人只是知道他是一个富豪。

而真正让李河君一夜成名的是,他居然以一纸诉状,将国家发改委给告了!

李河君

2002年期间,云南省大力招商引资,希望有能力的开放商来开发金沙江的水利资源,并许以众多优惠政策。

得知消息后的李河君又怎能会放弃这个“馅饼”?于是他迅速找到云南省的相关部门,一口气签订6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

国家发改委在得知此消息后,直接拒绝了李河君的合同,给出的理由是评估汉能集团没有能力承担建设6座民营水电站。

其实国家发改委的评估并没有问题,因为李河君签订的6座水电站中,有一处名为金安桥水电站,预估投入建设资金为200亿,而李河君与汉能集团的全部资产加起来不过20多亿。

汉能集团

不过作为“狂人”的李河君不走寻常路,直接拿着在云南签订的合同,将国家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最终还是胜诉了!

不过李河君在法庭上也做出了妥协,因为他确实没有能力一口气吃下6个水电站的建设,虽然只要建成水电站就等于建了一个“印钞机”,但毕竟“印钞机”印钱也需要时间,想要凭借汉能集团短时间内一口气建6座水电站,简直不可能。

不过李河君还是在与发改委的博弈中,获得了6座水电站中最大的一座,拥有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20亿博200亿的项目,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李河君的笑话。可是李河君却力排众议,直接将汉能旗下正在赚钱的“印钞机”卖掉扩大资产,并且从银行贷款融资,将全部身家都押宝在了金安桥水电站上。

水电站建设

为此,李河君一头扎进云南山区金沙江畔,而这一去就是八年。

李河君亲自监督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情况,在他与工人共同的努力下,2006年金安桥水电站成功实现截留,接下来只需要将发电机安装后,汉能最大的“印钞机”就能开始工作了。

可就在竣工的节骨眼上,一条噩耗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降临在了李河君的头上。

2008年7月,发改委通知李河君,金安桥水电站经过未通过最终审理,得到消息后的投资方与银行纷纷撤资,导致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断裂情况。

水电站晚建成一天,也就意味着李河君每天都要白白增加数百万元的成本。为了能够解决金安桥水电站的审核问题,李河君更是三天两头的到北京提供材料。同时为了解决资金断裂等问题,李河君更是找到恒基伟业创始人张征宇,以汉能集团大股东的身份为代价,最终得到了恒基伟业的融资。

张征宇

2010年,经发改委反复核准后,通过了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项目,并于同年7月完工使用。

金安桥水电站就是一台超级印钞机,平均每天能为汉能集团带来千万收益,每年约有二、三十亿的净利润。

事实证明,李河君博赢了,金安桥水电站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民营水电站。

成为商界传奇,身家百亿的李河君依旧不满足,他还要继续折腾,也正是这后八年的折腾,让李河君从人人敬仰的商界奇才,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李河君

4.进军清洁能源行业

李河君认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在水电站行业玩到尽头后,李河君将目光盯上了清洁能源领域。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更是李河君青睐的对象。

在当时光伏发电领域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多晶硅光伏发电路线,太阳能转换率高达15%,另一条路则是薄膜发电,太阳能转换率只能达到9%。

光伏发电

其中多晶硅发电研发成本低,但已有成熟的技术,而薄膜发电投入研发成本高,国内技术相对来说不发达,而李河君毅然选择了前期研发成本更高的薄膜发电。

李河君曾说过:“我们要走就走一条别人没有走通的道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我们要创造的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个新行业。”

李河君的野心不可谓不大,捷径不走偏剑走偏锋,这也为他未来破产埋下了隐患。

2012年,李河君在家乡河源投资建设了220亿的太阳能制造和研发基地,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

在面临技术难题时,李河君大手一挥,直接以500多亿天价收购了外国太阳能发电龙头企业,并且在香港上市。

“狂人”李河君在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后,前期确实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接连干掉国内外光伏发电的龙头企业。

再投入千亿研发资金后,李河君的薄膜光伏发电产品终于上市,可问题是在当时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来消化李河君的产品。

于是李河君想到了一个自以为高明的方法,“左手倒右手”。李河君以大股东的身份,入股一家上游销售公司,然后把汉能生产的产品卖给上游公司,最终形成了一个自己生产自己购买的销售链条。

也就是说汉能集团生产的产品根本就没有卖出去,只是在李河君自己的公司中进行流转,不过,来回倒手的销售额到是真真实实的数字。

李河君就是凭借“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让自己的两家公司股价连番上涨,2015年时,李河君最终凭借1655亿身价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李河君

5.从首富到首负

李河君的好运止步在了2015年5月20日,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玩一两年可以,一直玩下去最终纸包不住火,李河君的把戏被业内披露,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仅仅20分钟时间,汉能集团的股价暴跌47%,公司资产瞬间蒸发千亿。

汉能集团的困境被媒体曝光后,一些银行立刻终止了与汉能的合作,理由也很简单,汉能薄膜是世界上最大的薄膜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用户,说白了汉能根本就不值那么庞大的股价。

为了能挽回局势,李河君只得放弃了薄膜发电的项目,转头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6年,李河君协同汉能集团推出了一款太阳能汽车项目的概念,声称比特斯拉牛,不费油不耗电,全靠太阳能。

李河君与太阳能汽车

不过还是因为汉能之前的丑闻,以至于几乎无人问津该太阳能汽车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最惨的还是李河君,当初成为首富后,李河君大手一挥,花费数亿元直接购买了一架私人飞机,在公司出现问题后为了周转资金,李河君只得将私人飞机卖出。

钱没了,面子必须留住。虽然李河君将私人飞机出售后,却仍以每天数十万的天价租着这架飞机,后来李河君实在撑不住后索性也不租了。

李河君跌落神坛后,汉能集团为了维持生机,只能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员工与老家的父老乡亲。

汉能在河源的生产基地中发行大量的理财产品,强制员工来购买,如果不买则直接被人事部开除。

最终汉能凭借着这样的集资手段,又筹集了上亿的资金,但汉能的窟窿实在是太大了,上亿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

结果,汉能的员工连基本工资都发放不了,员工被强迫购买的理财产品也成为了一张废纸。无奈之下,汉能员工将位于北京的汉能总部团团包围,手上高举还钱的字样。

讨薪员工

2019年,李河君发表了一篇《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称自己一定会将所有员工工资全部结清。

李河君的信中字字“真诚”,很多员工甚至十分感动,还以为中国会出现下一个罗永浩。结果却发现其实李河君早就想要往国外跑,只是因为被国家限制出行后,才老老实实的发表了这封信。

2020年以后,汉能集团已经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70余次,而李河君也从曾经的中国首富沦为了“首负”,成为了一名人人喊打的老赖。

李河君

6.结语

世界上有很多充满梦想的人,也有很多为了梦想孤注一掷的勇士。可梦想却要与现实接壤,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对于李河君的评价: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