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客来济、聚客游济、留客过夜”,济宁多维度发力文旅消费_济宁_文化_全省

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张琳

2月21日,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暨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22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未印,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组长杨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华主持。

2022年,全市文旅战线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各项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共取得7项全省唯一、11项全省第一,4项经验在全省推广,7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4次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项工作入选全市干部作风建设正面典型。成功举办系列重大活动,圆满承办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高标准举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济宁市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落户济宁;与央视等媒体合作播放宣传片,覆盖1.3亿人次;联合今日头条开展“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播放量4.3亿人次,实现了“举办一次会、带动一座城”的效果。文化旅游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新实施全省首次平原地区区域文物影响评估,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全省首个区域评估框架协议,探索形成了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区域影响文物评估“济宁模式”。公共文化事业亮点纷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8万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9万余场、乡村阅读活动3.2万余场、送戏下乡9000余场,丰富了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梁祝》提升版等立上舞台,《清澈的爱》等多个剧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圆满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泗水县获批全省唯一应急广播建设和使用试点,实现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文旅工作将抢抓机遇、强劲复苏、大干快上的落实之年。聚力突破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开展全方位宣传、实施立体式营销、深化多层次交流。聚力推动文旅消费强劲复苏,立足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着力在“引客来济、聚客游济、留客过夜”上下功夫,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服务创新等形式,多维度激发文旅消费。坚持专班推进,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全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济宁样板。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建阵地、提效能、优服务,办好系列主题活动,持续丰富多元文化供给,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让文化惠民供给更接地气、更有效率、更暖民心。

展开全文

下一步,全市文旅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逐条制定落实方案,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与讲话要求同频共振,深刻把握文旅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积极应对,真正把会议各项要求落实到工作中、践行到实践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迎着困难上、聚焦问题干,在解决问题中创造经验,着力破解文旅工作遇到的新难题;要牢固树立“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标准境界,围绕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十大重点任务”、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十大行动”等,深入思考、认真谋划,推动文旅消费快速复苏、扩容提质,全力开创文旅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表扬通报了2022年度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守正创新”典型案例代表作交流发言。市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主要负责人,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孔子文旅集团主要负责人,市文化和旅游局机关全体人员、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协会及市场主体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