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民国四公子”的圈子文化_公子_北洋_之子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百六十五):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在北洋史上,豪门后裔,莫过于“民国四公子”。其实 “四公子”这一看似风花雪月的小圈子,之所以产生是为了反对“大老粗”曹锟。民国十一年,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争雄受挫,却被南军搭上线,毕竟南军的扛纛人新败于陈炯明,也需要借力外援。其后孙之特使程潜等与皖系军阀掌门人段祺瑞之代表吴光新,邂逅于奉天张氏帅府,于是“铁三角”反直系军阀联盟成立。此后,孙之子孙科和张作霖之子“少帅”借助父辈三足鼎立之势,自然也是宦海中如鱼得水的名角儿,唯有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是个嗜好围棋并吸食鸦片的公子哥儿。孙借助奉系军阀之力,击败陈炯明,且开始筹备讨伐曹锟。

其后,皖系军阀最后一块自留地浙江,浙督卢永祥也开始向孙靠拢,于是有“三公子会谈”风传一时。事实上,三公子聚会是个偶然机巧。与张作霖面谈讨直事宜的孙科,是受其父委派,而与拜见张作霖的卢永祥之子卢筱嘉相见。在父亲手下任职的张氏少帅此时不可避免地与孙科和卢筱嘉会面,于是出现了“三公子会谈”,至于三公子变化为四公子,可从“铁三角”联盟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张骞是实业救国的商贾巨子以及曾任内阁实业总长,他儿子张孝若此时刚刚从欧美周游归来,作为北洋中枢考察实业的专使,被归于“公子”之列便为当然,“三公子”因张孝若的加入,变成了“四公子”。

但是,因“铁三角”之故,段祺瑞之子段宏业,也成为替代卢永祥之子卢筱嘉的另一公子。“民国四公子”其实共有七种版本,其中还涉及的人物有陈锦堂、袁克让、宋传兴、袁克文等人。此外,逊清皇族溥侗,也曾被划入列。虽然父亲段祺瑞是北洋元老中威望仅次于北洋军阀老头子的“段芝老”,段宏业却不是最早版本的“四公子”。 一是因他不理庙堂之事,这里也有段祺瑞要求使然。二是因他尽管属北洋团体元老的后代,却与其余公子素昧平生,也少有交集,所以想把他们拢在一起很难。三是他居于京津,祖籍安徽,上海滩的人并不了解他。相反,虽然“铁三角”与卢筱嘉之父卢永祥无干,卢永祥却是皖系军阀骨干。

展开全文

在资历虽逊于段,但是在上海滩老少皆知其子卢筱嘉,当年与“青帮大亨”黄金荣唱对台戏,大闹上海舞台的事,上海滩的街头巷议把卢筱嘉列入“四公子”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这些曾经声名在外的“公子”中,张謇之子张孝若堪称是“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他出自名门,才华出众,曾是吴佩孚联军司令部的参赞,为人善良、正义、诚实、谦和,不骄不躁,平易近人,而且乐于助人,救死扶伤,经常为穷苦百姓解救困难。但是却在民国十四年与夫人李复初,在上海辣斐德路寓所被旧仆吴义高枪杀,吴义高承认后又自杀,张之死的原因,至今仍是疑案。

参考资料:《“民国四公子”探颐》、《菜根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