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7季)丨江波:纯粹的天堂 纯粹的写作——读徐华亮作品集《火柴天堂》_天堂_火柴_自己的

《火柴天堂》 徐华亮/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纯粹的天堂 纯粹的写作

——读徐华亮作品集《火柴天堂》

文/江波

收到华亮的《火柴天堂》已有好几个月了,前两天得知,3月底要开新书发布会,我要再不践诺,就实在对不起我这个勤奋的老同学了。

徐华亮是我江津中学的初中同学。一晃我们毕业就快四十年了。都在一个同学群里的,但平时没有交流聊天。记忆中的他腼腆、瘦小,一说话就脸红,得一外号“倍儿亮”。后来听说发育极佳成了大个子,还当了某军工央企成员单位的厂领导,想来应该在事业上发展得风生水起。2021年底的一天,他突然加我为好友,发了许多朗诵的音频,请我“指正”,这才大致知道点他的情况,同时也惊异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博客上写着文章,孜孜不倦追求他的作家梦。断断续续看了他微信发来的文字,我这个一直呆在媒体单位的“文化人”顿时感到脸上发烫。后来我们交流得比较多,主要就是他的作品集出版的一些问题,书名、装帧、排版、分类、插画、字体字号、价格等等,他把我当成专家请教,但我实在给不出专业建议,生怕误导,坏了人家的大事。

展开全文

今年初收到华亮寄来的《火柴天堂》。装帧精美、设计典雅,也不枉费他两年时间的心血打磨和极致追求。细读之后,字里行间更感动于一个痴情于文学几十年的中年男人的付出。

《火柴天堂》是徐华亮的首部个人作品自选集。在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的2002年,他就做了个人主页《感动》,“把它当作存放心灵的教堂,在那里胡乱堆放了好些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碎瓷”。2006年博客兴起,他以“哑蝉”笔名开设了《一个人的徒步》个人博客,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一点一点的敲打进去,“不紧不慢,一砖一瓦,构筑自己独立自由的精神斜塔”。此前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发表?他回答说是自己写自己看或给朋友看看,“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然而,聚沙成塔之际,当他整理自己的“碎瓷”,捡拾其中的珍珠,集成这样一本《火柴天堂》后,我们才发现藏品丰富、蔚为大观。

全书分为市井、目送、人生好去处、回答、万物生长五个章节,也是五篇代表作的名称。从题目可以看出分别集中在生活记事、亲情趣事、爱好、哲思、旅游思绪等等,其实也不是界限那么分明,不少文章内容也是有交叉,因为写的时候就没想过分类,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信马由缰兴之所至。而这恰恰成了徐华亮文章的一大特色。

我读起来最亲切的是“市井”和“目送”。“市井”记录的江津小城当年的街巷里弄、人间烟火,都是我记忆中的美好。读华亮的文章,模糊记忆渐渐清晰的同时,我惊叹于他情感的丰富、笔触的细腻、观察的仔细。他的玩伴,自然也是我的同学,“虾米”“尿罐”“报应”……这些外号跃入眼帘,形象自然就在脑中浮现,但大名一时还想不起来了。那些恶作剧,那些儿时丰富多姿的玩法,有的已经忘记有的似乎没参与过,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只知埋头读书而错过了童年的许多乐趣,其实还是在生活的蹉跎中把自己的童年给淡忘了。华亮的文字重新让我回到了从前,回到了童年:藏猫儿、跳房子、滚铁环、吹画儿、划甘蔗、斗鸡儿、打沙盔儿……他用心在回忆、观察、记录、叙述,既简洁明快又活泼有趣。如果没有几十年在心中的沉淀、揉搓、过滤,没有对生活的执着、敏锐,没有对文字的热爱,一般人是写不出这些文字的。

在书的扉页,写着徐华亮对自己的简介:“爱好摄影,喜欢朗诵;外表高冷,内心暖萌;热爱思考,追求纯粹,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这个介绍很中肯,这些特点也基本体现在他的文章中了。如果不了解他的写作缘起,不了解作品集是15年来自己写作文字的“严选”,读《火柴天堂》一定会觉得“杂乱”:叙事、杂感、诗歌、哲思,各种文本文体齐聚,有时甚至混在一篇文章中,严肃中时有戏谑,反思中突然来句玩笑。但如果我们获知,作者的这些文字压根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现在集结成册得以观之,我能得出的结论只有两个字:纯粹。

华亮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文学梦想的人,“文学于我,是一根根划燃的火柴”。在他几十年构想的文学梦想中,那是一个天堂,一个纯粹的天堂,一尘不染,他虔诚地写作、记录、感悟,“希望划亮一根根火柴,去看清那个梦想的天堂”。从“划燃”到“划亮”,他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到梦想中,希望用自己的一篇篇文字(火柴),去到梦想的天堂(文学圣殿)。于是,为了纯粹的天堂,他纯粹地写作,只为那个梦想,只写给自己看。他心思细腻、敏感——于一物一景一酒一茶都能够写出许许多多的文字和感悟;他爱好广泛、高雅——摄影、朗诵、诗歌、音乐,甚至电影、绘画,有的是专业水准,有的研究很精深;他内心骄傲、孤寂——看得明白写得出来就是只给自己看,自视颇高不愿合群只愿“心灵的裸奔”。

这种纯粹的写作导致的结果是他的文字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但很过瘾。他的文笔很好,干净、简练,时不时有很轻松的恶作剧和玩笑之词,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精神的自由自在”的向往,会在叙述中突然来点自虐甚至自残,让你猝不及防甚至因反转而不适应。尤其是他在迷上哲学之后的文字表达,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华亮说,他已经有很多哲理对话的篇章,以后整理成一本哲理散文集)。对一个作家而言,这种纯粹的写作很苦也很“危险”,但对一个“游离在文学边缘的心灵捕手”而言,这种纯粹就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真实,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珍贵。愿华亮一直保持着这份纯粹,用纯粹的写作直抵心中纯粹的梦想天堂。

《火柴天堂》不是一本可以快速阅读完的书。毕竟作者是从15年的作品中精选而成,细读、细品、细思,方可见其完美。

(作者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主席)

版面欣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