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的老油条们是怎么看待走人才引进进去的博士的?海南大量的人才引进计划背后,会产生哪些问题_博士_海南_人才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引进 博士 海南 人才

本文目录

  • 政府机关的老油条们是怎么看待走人才引进进去的博士的
  • 海南大量的人才引进计划背后,会产生哪些问题

政府机关的老油条们是怎么看待走人才引进进去的博士的

曾经主持过相关工作,接触了不少“机关博士”,自认有点发言权,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博士入仕的基本条件是985、211学校(10年前可能稍微好点的学校就可以,现在不行了),这个硬性条件决定了其整体素质要比一般公务员要高,不管是专业素养、个人谈吐还是处事能力,毕竟脑子在那,好使,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先天的能力素质、定级优势和后天的定向培养优先原则成就了其提拔晋升速度,很多博士入仕后很快能够走上高位,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这点上,不服不行。

第二,引进博士进入体制是好事,机关队伍新陈代谢也的确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精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丰富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但是,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在博士人才的培养上或多或少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很多博士进入体制后,没有合理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人尽其才,使得很多专业性的人才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进而被体制慢慢同化,逐步失去特点和优势,客观上存在人才浪费的情况。本地有位博士进入市直一家单位,愿意是想发挥他的专业带动行业管理的改进,结果上级领导把他提拔到副处职后,给他安排了大量行政事务和会议,使其非常不舒服,为了适应岗位,他不得不按照原来的老传统老套路来做,讲话念稿子,决策看领导,毫无思想主见可言,原来锋芒毕露的人才硬生生被磨成了路人。有位大学校长在一次会议听了他讲话后,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我们的博士当了领导都像他这样念稿子,要这些博士有何用?言辞激烈,振聋发聩。

第三,博士是从政的金子招牌,有优势,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也的确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但也有名不副实之众,或许他们根本不适合从政,更适合在学校当老师,或者从事研究工作,然而受大环境影响最终走错了路。有个博士生,双一流院校的建筑博士,毕业后被引进本地行政机关,先是把他安排到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后来又调到县区任职,几经辗转又去了科技局、农业局,没有在一个岗位上干出成绩,他自己也很郁闷,为此申请调动回老家,组织上没批,最后愣是自己辞了职,回了老家高校教书。离职后,某次因工作碰到本地一位领导,领导问他当初那么好的机会,眼看着有机会提拔正处为什么放弃,他说了一句让领导很感慨的话:人各有命,不是博士都适合体制,这是我和我的很多同学的经验教训。感慨之词,道出博士从政诸多现实。

第四,物以稀为贵。博士过去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确视如珍宝,现在随着人才引进的增多,博士在体制内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金贵是客观事实,由此对地方政策也会有很多影响。比如过去博士选调生可以直接定副处,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这个优待,类似的培养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的成长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很多博士抱着厚望而来,结果发现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几年屡见不鲜,或多或少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个人能力的发挥。博士不如大家想象的表现突出,逐步颠覆了过去存留在很多人心中的崇拜。对此,博士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如果要进体制,必须卸掉过去的心理优势,沉下身段,放低心态,扎扎实实去工作,把所学用于实处,才有可能打开局面,否则,也就呵呵了。

海南大量的人才引进计划背后,会产生哪些问题

人才引进,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肯定是会带来较大的推动,一些高精尖甚至大师级人才的到来,往往能直接拉动当地在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海南自从2018年获批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开始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之后,急需大量的人才来满足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于是,没过多久海南就推出了大力度的人才引进计划,并对引进的人才提供了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等等多项福利措施,最普通的人才一个月最少也能享受到1500元的住房补贴,力度还是挺大的。

要说人才引进会产生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就是本地户籍人口的不满情绪。

海南作为一个低工资高物价的城市,普通的上班族普遍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这其中就包括很多海南本地人以及在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之前已经在海南落户的外地人,他们很多人也毕业于985、211等重点院校,要说资质能力,并不比很多引进来的人才差,但就是因为没有这么一个“人才”身份,他们就无法享受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这其实是有些不公平的。

我身边有不少在海南工作生活多年的朋友,大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早知道之前就不把户口转到海南来了,应该等人才引进的时候再转,这样一年就有将近两万块钱的补贴了,这对于大家的收入来说,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补充,要知道,在海南,很多上班的年轻人一个月工资也才四千多块钱,除去租房、吃饭等各种生活开销之外,基本杀都没有多少结余了。

所以对于海南大量引进人才的举动背后,大家也期待着,能对本地人才也能有相应的好政策,激励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把海南的建设做得更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