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传来一噩耗,毛主席内心极度悲怆,他来到这座城市郊区休养_毛主席_石家庄_保育院

72年前,开国领袖毛主席曾静悄悄地由北京来到石家庄市郊区的一个院落休养,并且一住就是五十多天。

彼时,石家庄市郊区,人口不多,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那么,毛主席为何要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正酣之时,来到这里休养呢?

这一切,要从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于朝鲜战场上说起。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身为中央主席的毛泽东,毅然把自己的爱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场。

然而,志愿军入朝仅一个月多,1950年11月25日凌晨,志愿军司令部机要处随同彭德怀司令员搬进了距指挥部一里多远的一个已经废弃的铁路隧道。整整一个上午风平浪静,往日敌人的侦察机也不见了。但是到了下午,情况突变,成群的敌机铺天盖地压了下来。轰鸣声、投弹声、扫射声响成一片……敌人一顿狂轰滥炸后,一切回归于安静。

大家急忙返回指挥部,但呈现在眼前的是指挥部已被炸毁。更可怕的是,毛岸英在回指挥部取材料之时,正好赶上敌机轰炸,和他一起去的高瑞欣参谋也未能幸免。

此日,是毛岸英来朝鲜的第34天,他28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当天夜里,由彭德怀署名的“绝密”电报发往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毛岸英遇难的经过。

这份电报先送到周恩来手中。周总理深知这对毛主席的打击会很大,他不愿在指挥战役的紧张时刻去让毛主席分心,便把电报压下,而且整整压了近四十天,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美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全线撤退。

展开全文

1951年1月2日,中南海里张灯结彩,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新年气象。

周总理看完彭德怀发来的关于准备打过三八线解放汉城的好消息,认为该是向毛主席汇报岸英牺牲的最好时机了。

于是,他同刘少奇商量:“岸英牺牲的事不要再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等老彭回国了再通报就被动了。”

刘少奇沉思片刻说:“那就报告给主席吧!”

于是,周恩来心情沉重地给毛主席和江青写了一封信,说明毛岸英已经牺牲和当时未将电报呈送的原因。

是日下午,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拿着彭德怀的电报和周恩来的信,来到京西万寿路新六所毛主席居住的一号楼。叶子龙走进毛主席办公室,主席正在沙发上看报纸。叶子龙小声叫了一声“主席”,然后双手递上文件夹。

放在最前面的一页是周恩来写的短信:

主席: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墓碑。

信和电报不长,但毛主席足足看了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叶子龙看到他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他脸色非常难看。

良久,毛主席眨了一下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开始慢慢移动,望着茶几上的烟盒。李银桥帮他抽出一支烟,再帮他点燃,随之便听到像陕北老农民吸烟时发出的“咝咝”声……屋里静默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但大家都感受到了毛主席无以言表的失子之痛。

毛主席吸完第二支烟,把烟头拧灭在烟灰缸里后,沙哑地发出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

“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与此同时,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也在毛主席接见了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之后,将毛岸英牺牲的过程向他作了汇报。据《杨尚昆日记》记载:

“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德胜了!在他见了程颂云等之后,即将此息告他。长叹了一声之后,他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杨尚昆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强烈的悲怆,直言“打击不小”。而毛主席则向杨尚昆透露了自己想“下乡休息”的想法。

1月下旬,中共中央考虑到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承受着巨大精神痛苦,并且也要集中精力完成修改、审定《毛泽东选集》的工作,于是决定让他到北京“附近地点正式休息一时期”。

毛主席对汪东兴说:

“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毛选》现在中国需要,苏联也催着要,要集中突击一下。要找个地方,离北京不要太远。不准占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要住招待所。”

按照毛主席提出的“三不”标准,汪东兴经过反复挑选,选中了石家庄西郊的石家庄保育院。毛主席听完汇报后,表示满意。

毛主席原计划27日下午动身去石家庄。但是由于朝鲜战事吃紧、彭德怀要回国当面汇报等原因,行程一拖再拖,最后直到2月2日才出发。

是日夜,毛主席在中办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秘书叶子龙的陪同下,离开新六所,冒雪从清华园车站乘专列,驰往石家庄。

专列到达保定车站时,大雪仍然纷飞。毛主席考虑到三更半夜下雪天到石家庄给主人造成不便,于是决定在保定停留。专列停在保定南郊与飞机场之间的桃上村附近的岔道上过夜。

3日晨,毛主席一行抵达石家庄市,住进西郊的石家庄保育院。

石家庄保育院西与胜利公园相邻,南与一座灰白颜色的二层小楼相接。这座灰白小楼是日本占领华北后日本三菱银行筹建处的所在地。日本投降,这座小楼也被封存了起来,人称“小白楼”。当时的“小白楼”和保育院周围还十分荒凉,举目皆是老百姓的庄稼和菜地。

毛主席入住后,与保育院一墙之隔的小白楼成了警卫值班室和电话总机房。小白楼与保育院的平房院落,中间有一道短墙相隔,将整个院落隔成了南北两个小院。毛主席住在北院,他的房间在保育院进门向左,穿过长长的走廊,中间是他的办公室,办公室中间摆着宽大的写字台。写字台上、床铺一侧摆的都是书籍、文件。办公室的墙上还挂着一副朝鲜战争作战地图。

在这里,毛主席作息时间和在北京一样,一般早上八点左右睡下,下午三四点起床,然后工作。伏案工作之余,他唯一的休息就是在院中散步。偶尔也和工作人员打打扑克。工作人员有时也为毛主席放映了《白毛女》、《大地重光》、《胜利重逢》以及《义犬救主》等新影片。

在这里,毛主席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修改和审定《毛泽东选集》的工作中。

毛主席访苏时,斯大林提出应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编选《毛泽东选集》的决议,并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出版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整理稿件,最后定稿则由毛主席亲自完成。编辑工作开始后,由于工作繁忙,有不少稿件因为毛主席没时间审定而不能定稿。

因此,这次休养,正好使他以全副精力进行这项工作。毛主席对每篇文章都细阅详审,反复斟酌。除对每篇文章修改外,还对题解和注释逐条进行审改。

在这里,毛主席每天还要处理送来的大量来电来信。他对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这三项中心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和大量的批语。

在这里,毛主席还会见了秘密来华的日本共产党领导德田球一,邀请他观看了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在红军撤离井冈山后对根据地人民疯狂镇压的电影《翠岗红旗》。毛主席边看边给德田介绍当时的历史和背景。

一天下午,毛主席起床后招呼卫士开车外出散心。汽车沿石(家庄)获(鹿)公路一直向西驶去。车窗之外,远处群山巍峨,近处公路两侧返青的麦苗嫩绿可爱。看到这一切,毛主席心情非常好。

汽车开到山脚下,毛主席看到路旁麦田里有老乡在干活,便让车停了下来。毛主席下车走到麦田,一边弯腰俯看小麦长势,一边与农民交谈起来。他亲切地询问了麦子如何看长势,一亩地能打多少斤,现在农民生活怎样……附近的农民见到毛主席,都围拢过来。

毛主席问大家:“前面那座山叫什么山?”老乡们回答说:“叫抱犊寨。”毛主席好奇地问:“为什么叫抱犊寨呢?”

老乡们介绍说:传说过去老百姓上山干活,因为山高坡陡,老牛上去了,跟在后面的小牛犊上不去,急得乱蹦乱跳。老牛见小牛没上来也不肯安生干活,最后只好由人把小牛犊抱上去,老牛才安安生生干活,小牛也不乱蹦乱跳了。因此,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抱犊寨”。

老乡们的话,难免引起丧子不久的毛主席的舐犊之念……

一晃近两个月过去了,4月27日,毛主席决定返京。临行前,他专列上接见了石家庄市委书记毛铎、副市长臧伯平、公安局长封云埔等。

毛主席说:“来石家庄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今天要回北京了,特意把你们找来谈谈。石家庄这个地方很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石家庄往西是井陉口和娘子关,可通往山西腹地,石家庄就像通往山西的门户,故曰石门。国民党不就是把石家庄叫做石门吗!所以,我们首先解放了石家庄,这是对国民党的沉重打击。这对孤立北平,解放北平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石家庄市委领导向毛主席汇报了石家庄人口、工业、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在谈到建设石家庄问题时,毛主席指示说:“石家庄附近土地肥沃,你们一定要把农业搞上去,这对于支持城市建设很重要。你们还要下点功夫多打一些井,还可以把滹沱河水引来浇地。”

接见结束,毛主席的专列启动了。几小时后,经过近两个月的休养恢复,走出丧子之痛、精神焕发得毛主席回到北京中南海,又投入到在第一线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之中。

(本文由卢志丹原创,欢迎转发,拒绝抄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