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大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了_湖广_元朝_朱元璋

元朝末期,黄河发生了大决堤。然而元朝官吏贪腐成风,百姓不但得不到抚恤,拿不到朝廷给的“食钱”;还要被征为苦力修筑河防工程。一时间,“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百姓莫不怨声载道。

这时,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利用黄河河工的不满情绪,预先在工地上埋下一只“石雕”,并编造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谶谣,广泛传播。

“石雕”被挖出后,容易迷信的老百姓激愤不已,于是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而这些农民起义军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人公——徐寿辉和陈友谅。

1351年5月,韩山童挑了一个“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日子,结刘福通、王显忠等徒众,杀黑牛白马,祭拜天地,准备起义。

然而,韩山童保密工作没做好,被元朝的县官发现了。因此,起义还没开始,韩山童就被元朝县官恶狠狠地抓住了。韩的妻子杨氏,在慌忙中携带儿子,前往武安山躲避。韩山童被捕后很快牺牲了,刘福通则继续率众起义。

徐寿辉,湖北罗田人,以卖布为生。但由于他长得高大威猛,因而被彭莹玉看中。彭莹玉说徐寿辉是“倡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于是拥立其为主。

展开全文

建立政权后的第二年正月,徐寿辉就继续带领起义军攻占了汉阳、兴国等地方。此时,驻扎在湖北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率领军队镇压,被倪文俊打败。倪文俊的部下邹普胜率领部分军队去威顺王那里诈降,然后与倪文俊里应外合,攻下了武昌。

进入杭州城之后,徐寿辉约束着自己的军队,不但纪律严明,而且禁止官兵烧杀抢掠、侵扰百姓。徐寿辉称自己是“弥勒佛出世”,来为百姓“解惑”的。此外,徐寿辉还打开了府库,将粮食和钱财散发给当地百姓。此举一出,百姓纷纷支持与拥护,许多人踊跃参军。因此,徐寿辉的兵力进一步增强,号称“百万”。

徐寿辉之所以在短短一年内扩势如此之大,拥有惊人的战斗力,是因为他拥有一整套“忽悠”部队的办法。每次打仗时,徐寿辉都会在每个士兵背后写上一个大大的“佛”字,并且告诉士兵,只要有此字庇护,定能刀枪不入。

然而,战场上你死我活,怎么可能刀枪不入?但徐寿辉继续“忽悠”部队,如果不幸战死,不是“佛”字不灵,而是你自己的心不诚。只要心诚,则一定会显灵,显灵了就不可能战死。

然而,就在徐寿辉以为自己可以稳坐元朝的半壁江山之时,他部下的一员大将倪文俊却造反了。

倪文俊,湖北黄陂人,祖上世世代代是渔民。据说,在他出生之际,倪文俊的母亲晚上做梦梦见了白虎。倪文俊勇猛多力,号称“蛮子”。

1353年5月,元朝朝廷调集了四川、河南、湖广、江西、江浙五个省的兵力(当时,元朝全国也仅有10个省),并以天完国国都蕲水(读qí)为攻击目标,展开规模空前的围剿。

1355年正月前,元军在围剿高邮(今江苏扬州市内)时,被红巾军打败,彼时许多溃散的元军投奔红巾军。倪文俊抓住战机,一举攻占了洒阳。接着,他又与威顺王的三个儿子极恩奴、接家奴、佛家奴对战。双方均在水上作战,倪文俊用火筏烧毁了敌方的船只,获得大胜,威顺王的三个儿子全部被杀死。

然而,倪文俊没有答应受降。元顺帝看招降不成,只好继续派兵镇压。8月,元顺帝命答失八都鲁成为湖广行省的领导,并守御当地。11月,又命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宰相,让其带领湖广的元军,围剿红巾军。

1356年,天完国在湖北汉阳重新建立新国都,倪文俊迎接徐寿辉到来,并重新建立了朝廷。然而,倪文俊迎接徐寿辉来到汉阳之后,实际上架空了徐寿辉,他成为了天完国的宰相,执掌朝廷大权。因为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倪文俊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权臣。

与徐寿辉注重兄弟义气不同,倪文俊不讲兄弟义气。他虽然跟着彭莹玉、徐寿辉等走南闯北,谋攻天下,但是也自恃功高,渐渐萌生取而代之之心。

1357年,倪文俊为了能够当上“一把手”,他终于按捺不住要造反谋逆了!他计划暗杀徐寿辉,熟料与韩山童一样,倪文俊保密工作没有做到位,加之群众基础不够牢固。他的计谋很快被人识破,彻底胎死腹中。

造反失败之后,倪文俊只能率领部分愿意跟着他的部队逃离湖北,最后奔逃到黄州。

倪文俊为什么会选择逃到黄州呢?因为镇守黄州的人,正是他的同行,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陈友谅。

在传统社会,敖婿的地位很低,因而陈家也一直被人看不起,更何况渔民在那个年代是排在士农工商以外的“贱民”。

由于不满元朝的统治,陈友谅携弟弟陈友仁、陈友贵等聚众起义。徐寿辉、倪文俊在举兵起义时,陈友谅就抱着“谋大事”、“求富贵”的目的,前往投靠红巾军。

最开始,陈友谅因为略通文墨,跟着倪文俊担任簿书撰吏,后来因为战功显著而逐渐被倪文俊重用。倪文俊在汉阳造反那年,陈友谅已经成长为黄州的“一把手”了,并负责镇守黄州。

倪文俊之所以看重陈友谅,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在作怪。他赏识陈友谅“心狠手辣、胆大妄为”的作风,还希望这个年轻人以后能够成为自己合格的接班人。

还没等徐寿辉带着人马赶杀过去,陈友谅就砍下了倪文俊的人头,并差人送到了徐寿辉的面前。据说,倪文俊死前一晚,倪文俊的母亲又梦见了那个白虎,她梦见白虎已经死了。

因此,陈友谅临阵倒戈之后,就直奔宰相府,夺取了倪文俊的小妾,抱得了美人归。而此女也非等闲之辈,后来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时,多少将士先后投降了,唯独此女誓死不降,最终为陈友谅殉情。

在杀掉倪文俊、帮助徐寿辉平息了叛变之后,陈友谅摇身一变,成为了天完国“匡扶社稷”的“第一功臣”。他不仅出任天完国的平章政事,即成为代理宰相,而且还成为了徐寿辉的第一心腹,顺利地接管了所有的兵权。

陈友谅是通过政变的手段升上来的,这种小人手段总是让人瞧不起。尤其是在红巾军中享有很高威望的赵普胜、邹普胜、丁普胜等人。

但是,由于红巾军中刚刚发生了一次规格层次较高的内讧,这几位农民起义军领袖还算是顾全大局。因此他们还是继续开疆拓土,并迅速占领湖广、浙江等地。

与陈友谅相比,徐寿辉自当上皇帝之后,就没有那么多丰功伟绩了。平心而论,徐寿辉是一个讲兄弟义气的老好人,然而在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的年代,这种老好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有的学生。倪文俊自己造反失败了,但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是一块合格的造反材料。

不过,与老师倪文俊直接弑杀皇帝不同,陈友谅决定吸取教训,先剪掉徐寿辉的羽翼,即先解决掉他那帮兄弟。

原来,谋士怕死,他知道赵普胜有勇无谋,收到信后肯定会起疑心。于是干脆弄假成真,直接投奔朱元璋!到了朱元璋那里之后,朱元璋见到谋士,兴奋不已,好酒好菜招待对方,并从其口中获取了天完国许多军事机密。

随后,朱元璋没有收留谋士,而是给他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金银财帛,让他回去。只不过,不是回到赵普胜那里,而是去到陈友谅那里。到了陈友谅的军营后,谋士就到处散播赵普胜与朱元璋暗通的消息。

1359年9月,陈友谅派人告诉赵普胜:自己马上要到安庆前线来了,双方所带部队在安庆会师。赵普胜虽然此前也听说了陈友谅军中散播的消息,但是他觉得自己做事坦荡,是个正人君子。因此,他没有多加防备,到了会师的约定时间,还很隆重地摆开了会师宴。

除掉大将赵普胜之后,陈友谅又先后剪掉了徐寿辉的其余羽翼。1359年12月,徐寿辉想迁都,于是带兵从汉阳出发。徐寿辉途径陈友谅的驻地江州(今江西九江)时,陈友谅先伏兵城外,在假装出迎时把徐寿辉的部属全部杀光了。而赵普胜的好兄弟邹普胜和丁普胜,则相继投奔了朱元璋。

徐寿辉身边再也没有一员得力大将了,他彻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做皇帝做到了这个地步,也是生不如死了。然而,求生避死是人的本能,徐寿辉为了继续活命,甚至上交了所有权力,陈友谅也以江州为都城,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精通权谋之道的陈友谅,岂容“他人酣睡”?于是,陈友谅杀掉皇帝的这一天也终于到来。

1360年6月16日,陈友谅一反常态,邀请徐寿辉去采石镇(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处)的五通庙拜神。可是,徐寿辉抵达之后,却没有看见佛祖和法师,他只看见了无数面目狰狞的士兵,以及一言不发、一脸铁青的陈友谅。

陈友谅冷峻答道:“明知故问!”

“爱卿莫开玩笑,您还要攻陷应天,夺取天下呀,怎么能在这里浪费时间、耗费精力?”说完,边擦汗水边做最后恳求。

“我早晚要夺取整个天下,可惜你等不到那一天了!”陈友谅依旧冷峻。

徐寿辉听闻之后,大哭求饶。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这一天迟早到来,可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自己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悲惨的结局。

陈友谅懒得再理会徐寿辉,随行的士兵用之前准备好的铁锤,狠狠地砸了上去,一下就把徐寿辉的脑袋砸碎了。

徐寿辉的血迹未干,陈友谅就迫不及待地以五通庙为行殿,将庙中的神像搬到门外,冒着大雨在江岸边草草地举行了登基仪式。陈友谅自称为帝,国号“大汉”。

至此,天完政权随着徐寿辉的死亡便灭亡了,其前后仅存在了九年时间。

徐寿辉,虽然能力和威望均说不上相称,但是他作为天完政权的创始人之一,待人忠厚,有干部群众基础。因此,徐寿辉死后,天完国诸多将领不服陈友谅。

1363年,陈友谅才当了4年皇帝,就在一次对战中被朱元璋打败。在泾河口边打边撤的途中,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出头来,似乎是要下达什么指令。谁知就在那一刹那间,一支流箭正好射中陈友谅,从眼睛只穿后颅。陈友谅当场死亡,全军溃败,一代枭雄就此落下帷幕。

[1]张家林主编.二十五史精编元史·明史[M].2007年。

[2]张晓珉.大明神算师刘伯温[M].2018年。

[3](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编.明代名人传哥伦比亚大学2[M].2015年。

[4]韩震主编.宋元故事[M].2014年。

[5]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卷4宋辽金夏元[M].2013年。

[6]陈永汉编著.白话二十五史精编下[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