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衣锦还乡,被质问“你还记得我这个娘”?一张照片哭煞旁人_自己的_母亲_徐向前

1970年,河北113师门口,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直接越过门口站岗的警卫,想要往里面走去。警卫员见状,赶紧去拦下这个老头,让他不要私自闯进部队。但老头不为所动,他向站岗的哨兵解释道:“我是来看我儿子的。”

但哨兵要遵守纪律,没有批准是不能随便把人放进来的。双方僵持了很久,直到太阳都要落山了,老人还是无法进门,但他也不愿意离去,而是一直守在门口。随之时间的流逝,老人的心情也越来越焦躁。终于,他不再有耐心了,直接对着里面喊到:“让你们师长跑步过来!”

老人的气势吓到了在场的所有人,他虽然身材消瘦,还拄着个拐杖,但散发出的气场,让人觉得他不容忽视。那么这个老人为何如此有底气呢?他的儿子又是何人?

这位老人名叫贺健,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可谓传奇,都可以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贺健本名喻安良,湖北黄安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小时候,贺健十分调皮,每次犯错都会被父母教育。贺健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等他长大后,国内的时局越发动荡不安,参军报国就成了他最大的理想。

但参军之路,贺健走得并不顺畅,家人强烈反对他从军,担心他会受伤,甚至丢掉性命。贺健十分为难,但很快心里的热血就压过了一切,贺健冥思苦想了几天,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家里人说自己要打工不就行了,别说自己要参军啊!

于是,贺健对家人说,自己想出远门打工,希望父母能同意。贺健的两个哥哥都十分意外,在他们眼里,贺健还是个孩子,却已经知道为家里分担。他们十分欣喜,很快就同意了贺健外出打工的请求。

展开全文

贺健那年只有十九岁,他一走出家门,就立马参加了红军,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在红军队伍里,贺健开阔了眼界,接触到了更多的革命精神,这让他的爱国热情更加浓烈。一年后,贺健就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成功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喻安良被安排到山西从事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保密,他为自己改名为贺健,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把名字改回来。

从此以后,贺健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红军,他对上级的每次任务,都完成的无可指摘,每天的训练,也尽心尽力的完成。因为他的能力突出,被选为徐向前的警卫员。在这段时间里,贺健立下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可以说军营里知道这件事的,都会对贺健竖起大拇指。

在横光战役中,徐向前亲自奔赴前线,和战士们一起作战,但很快他就被敌军发现了,此时贺健就在徐向前身边。

敌军想商量好了一样,集中火力去对付徐向前。在密集的子弹中,贺健一直紧紧保护着徐向前。但他自己也自顾不暇,在躲避了敌人的子弹后,他的余光发现徐向前被敌人的手榴弹瞄准,他顾不得自己的伤口,大喊着“将军小心!”一边跑着将徐向前扑倒,躲避手榴弹的轰炸。

因为爆炸产生的冲击,贺健也挂了彩,重伤的话都说不出来。但他还惦记着徐向前的安慰,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一直焦急地询问着徐向前有没有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贺健才松了一口气,晕了过去。

贺健拼命替首长挡手榴弹的故事,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还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贺健担任交通部的副部长,但他从不徇私舞弊,利用自己的职权。

比如这次他来军队看望儿子,完全可以命令部队让他儿子来,但他却选择自己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前往部队看孩子。贺健害怕儿子得知自己要来看他,反而弄得大张旗鼓,甚至都没有告诉儿子这件事。

但是值班站岗的士兵们,并不认识这位老人,竟然就不让他进去了。无奈之下,贺健只好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因为时间紧迫,贺健能够和儿子相聚的时间很短,他不舍得让时间白白在等待中流逝。

最后,贺健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儿子裴飞正。此时的裴飞正还在听士兵们的汇报,得知自己父亲千里迢迢来看自己,不由得又气又好笑地念叨着:“这老头的倔脾气,真是一点都没变啊。”

新中国成立时,贺健已经离家二十余年了,还从未有过回家的机会。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否还在人世。小时候,母亲对贺健十分疼爱,但他却为了革命,和母亲不告而别。贺健多想衣锦还乡,好好孝敬母亲。

直到1952年,贺健才终于有了时间,踏上了归家的路。走在熟悉的乡间小道,贺健按耐不住自己的激动,快步向记忆中的小屋走去,就在离自己长大的喻家村还有两里路时,他发现了路边的一位老妇人。

这位老妇人身着黑色棉布长袍,或许是走累了,此时正坐在路边休息。一股血脉中的熟悉感,击中了贺健,这让他确认,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母子连心,老妇人很快察觉到了身后的声音,疑惑地转过头来,看见焦急跑来的贺健,老妇人也愣住了。

贺健离家时,还是个十九岁的年轻小伙,如今也是四十多岁,饱经战乱和沧桑的中年人了。他身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身后跟随着几名警卫员,气势十足。老妇人只觉得这将军像是记忆里的儿子,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贺健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他一把抱住了老妇,激动地说道:“娘,是我啊,安良!我回来了!”老母亲的眼睛里也涌出热泪,母子俩一别已经二十多年,她扑在儿子怀里,喊道:“你个没良心的!还记得有个娘!”

母子二人哭了许久,一边的警卫员等人也不舍得打扰,有的人还偷偷抹眼泪。等到情绪平静下来,老母亲才说道:“县里昨天就打电话来了,还安排了乡里乡亲的欢迎会,咱快走吧,别让人等急了。”

等到热热闹闹的欢迎宴结束,乡亲们都走了,贺健的母亲才神秘的拉着贺健,来到院子里的一处角落,用锅铲一下一下的挖了起来。贺健不明所以,只见母亲挖了好一会,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来,将里面的东西塞到贺健手里。

贺健一接过来,手就止不住地发抖,里面是一张照片,是贺健留着学生头,穿着红军装的照片,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了。

那时,贺健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准备前往陕西。贺健知道部队要是过了漫川关,进入陕西境内,那他想再回到湖北老家,就十分艰难了。于是他把自己身上仅剩的一元五角钱,和自己在红军时拍的照片,偷偷寄给了母亲。

那时候白色恐怖严重,贺健这一行为,对家里人风险很大,但母亲还是十分高兴,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贺健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安享天伦之乐。

战争年代忠孝难双全,从青年从军到将军回乡探母,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真实情感催人泪下,向将军致敬!故乡三千里,征战二十年。一声安良儿,双泪垂胸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