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倒逼伦敦整治城市污染,工业革命为英国人带来哪些伤害_霍乱_泰晤士河_英国

在科学昌明、医疗发达的今天,瘟疫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其实人类历史就是一场与疾病的战斗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场大瘟疫,起因更是五花八门,比如英国伦敦在19世纪有数万人死于自己的排泄物。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传染病,原本是印度恒河三角洲的一种地方病。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崛起,霍乱被殖民者的商船带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19世纪的“世界病”。作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印度的传染病又岂能不会被带到英国呢。

1831年秋天,霍乱首次在英国港口城市桑德兰登陆。霍乱到来之初,英国人一度认为是“瘴气”引发了疾病,建立在错误认识上的治疗方案显然无法控制疫情,霍乱一下子就在英国传播开来。

在此后的短短三十年时间内,英国爆发了四次全国性的大瘟疫,数万人因此丧生。霍乱死亡率非常之高,一旦感染会在24小时内因严重腹泻,而脱水死亡。腹泻过程中还伴随着全身痉挛、体重迅速下降,皮肤松弛变黑等恐怖症状。

医生的束手无策让英国人一下又陷入了14世纪“黑死病”的无限恐慌之中,此时各种社会力量和阶层都纷纷发力,试图将英国从瘟疫中解救出来。

展开全文

首先,教会认为这是上帝对大家的惩罚。工业革命对宗教伦理和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因此教会要求信徒要“节制欲望、勤奋、坚韧和阅读福音”。

现代科学在19世纪已经逐渐被世人所接受,英国的社会精英人显然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之上,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霍乱有着明显的阶级倾向,总是喜欢在贫民窟中爆发。

这时一向将底层百姓视为“侏儒物种”、“社会渣滓”的极端马尔萨斯学者们立刻跳出来,声称霍乱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这种极端、且明显带有阶层歧视的说法最初得到富人们的普遍接受。可是好景不长,霍乱很快在上层社会传播开来,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霍乱的根源既然已经被锁定在贫民窟,其实离揭示真相已经不远了。很多医生都认为贫民窟糟糕的卫生状况是瘟疫肆虐的主要原因,但苦于找不到具体的传播途径,依旧对疫情无可奈何。

1831年霍乱第一次在爆发时,年轻的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在救治煤矿工人时就对瘴气说充满了怀疑。瘴气常产生于沼泽、污水渠、坟墓等有大量腐烂物的环境中,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基本不可能接触瘴气,所以他怀疑应该是工人不注意为生,手上的细菌经饮食进入人体。

1848年,霍乱再次袭击伦敦时,斯诺又发现大多数患者第一反应是恶心呕吐。消化道首先出问题让斯诺更加坚信是霍乱的传播是因为饮食被污染,并在次年自费出版了《霍乱传播模式》一书。

在1854年的霍乱疫情中,斯诺将每一位病人的居住地都标记在伦敦地图上,最终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是以布劳得街水泵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而他也利用显微镜在手泵里发现了白色絮状不明物体。

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斯诺直到临死都不知道白色絮状物是霍乱杆菌,但他的发现却让英国人开始饮用蒸馏水、注意个人卫生,更是让英国政府痛下决心治理泰晤士河,并投入巨大资金用于建设城市上下水系统。

因为工业革命的原因,伦敦人口规模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然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生活废水不是直接排向泰晤士河,就是简单地倒入化粪池,伦敦的大小工厂也向泰晤士河倾泻废物。

原本被誉为英国“父亲河”的泰晤士河,最终变成了散发着恶臭、河面上漂浮着动物尸体和粪便的臭水河。化粪池因为会产生大量沼气而时常发生爆炸,所以清理工的工资非常高,普通百姓无力承担,只能任由污水横流,最终搞得整个城市臭气熏天。

1876年,英国出台了河流治理法案,任何工厂不得向河流排放工业废物,任何人也不得排放未经处理的排泄物。1892年,欧洲又被霍乱的氤氲笼罩之时,英国穷人依旧饮用泰晤士河的河水,但却没有再爆发霍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