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_昌邑_鄱阳湖_山东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昌邑 鄱阳湖 山东

其实“海昏侯”只是刘贺最后一个封号,他曾是一位“王”,更曾是一位“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

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是汉武帝与那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儿子。

公元前97年,他的父亲被封为昌邑王,封地在今天山东的巨野县。

刘贺是名副其实的王二代。公元前88年,也就是他五岁的时候继承了昌邑王的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就可以这样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锦衣玉食的王爷生活,但世事难料。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汉武帝少子)去世,那个时候控制朝廷的是大臣霍光。霍光还有一位更有名的异母哥哥,叫霍去病。

汉昭帝并无子嗣,霍光在刘姓的宗室子弟中扒拉,最后看中了昌邑王刘贺。

展开全文

那年刘贺19岁。

至于为什么霍光会看中刘贺,我也不太清楚,大概是觉得他容易控制吧。

喜从天降啊,于是刘贺兴高采烈地从山东到了长安,继承了帝位,主持了国丧。

然而古语说得好“福兮祸之所依”。仅仅27天后他就被皇太后和霍光废除了,在历史上得了一个“汉废帝”的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

刘贺为什么被废?《汉书》上记载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据说他27天里干了1000多件坏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干的。

历史一笑而过。刘贺被命运过山车式地抛下,不仅当不了皇帝,连“昌邑王”也当不了了,被废为了庶人,同时受到严密监视。

但不管怎么说,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待遇略高于一般的侯爵,食邑两千户。

后来继位的汉宣帝看他实在也成不了什么祸乱,就划了豫章郡,也就是现在江西海昏县的一部分给他,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于是刘贺又从山东千里迢迢地搬到了江西,将家安置在了鄱阳湖的西边,成了海昏侯。

之前我以为“昏”的意思是昏君。至于“海”,我想就是用来形容昏庸的程度之深吧。

但实际上刘贺被称为“海昏侯”只是因为封地在海昏县内。“海”指大湖,即鄱阳湖。“昏”乃“黄昏”,“海昏”指鄱阳湖以西黄昏日落之处。

不知道是因为思念故土,还是因为打击深重,被封为海昏候后不到四年刘贺就去世了,年仅33岁。

图片来自网络

荒淫迷惑的汉废帝、一事无成的海昏侯,刘贺被嘲笑了两千多年。

直到2011年,刘贺墓被发现。

有意思的是,在海昏侯墓中竟然发现了5000多枚竹简、200多片木牍,还发现了孔子屏风、博山炉等非常有学者风范的东西。

古人墓葬讲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墓葬里的情况实际上客观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生活。

因此很多学者对当年刘贺被废的原因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刘贺,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荒淫无度吗?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提出,很可能是因为刘贺的情商不是很高,一开始就与霍光对抗。霍光发现刘贺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好控制之后,就联合太后废除了刘贺。

相比而言,后面接替刘贺的汉宣帝刘询就比刘贺老谋深算得多。刘询一开始对霍光表现得非常恭顺,同时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

至于史书的记载,你知道,历史是胜利者写就的。

而海昏侯墓的出土,则像对历史污名的无声控诉。

从昌邑王到皇帝,再到庶人,最后到海昏侯。

从山东到长安,再回到山东,最后迁到江西。

刘贺的一生大起大落,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是非成败如浮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