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能否超越路遥同名小说《人生》的高度?_人生_农村_之路

根据著名作家路遥经典小说《人生》改编,由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领衔主演的年代情感剧《人生之路》已于2023年3月20日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作为2022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人生之路》讲述了陕北青年高加林等从陕北高原的高家村到现代城市上海的奋斗经历,以及所经历的一系列人生抉择和跌宕起伏的命运。

小说《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之作,原载于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小说《人生》发表之后,随之就轰动全国,反响强烈,并于1984年被西安电影制作片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因此,当《人生之路》的预告片公布后,我就对这部情感大剧充满了期待。

我最早接触《人生》这本书,大约是一九九四年,我刚读高中一年级。当我在学校阅读室初读《人生》这本薄薄小说的时候,感觉它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优雅的句子,可是深读下去,就被其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现实的社会意义深深吸引了。为了能够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我跟阅读室的老师磨叽了半天,老师终于答应我可以将这本书带出一晚上,但在第二天上午必须交还过来。

展开全文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甚至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当寝室统一闭灯后,我趴在被窝里,蒙着头,打着手电筒连夜看完了这本书。

小说《人生》描写的是高加林在高中毕业以后,回村当起了小学教师。在那个知识人才奇缺的年代里,农村出身的高中生都会选择回乡任教,路遥本人也曾在高中毕业以后,在农村中小学教过一年书。再比如,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恢复高考之前,也曾以高中生的身份在河南延津老家一个叫塔铺的乡镇中学教书,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刘震云创作小说《塔铺》的源泉。

大西北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是高加林仍然是感到幸福的,是满足的,毕竟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有吃供应粮的机会。然而,这种幸福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长,他的位置就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所取代了。

高加林只好回到农村,重新成为了一个农民。在那个痛苦煎熬的时刻里,村里最漂亮但没有多少文化的女孩刘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高加林的内心又升腾起了种异样的幸福,甚至由彷徨转为了宁静。

高加林的叔叔是县城的干部,一些人的见风使舵的人为了讨好自己的顶头上司,就将高加林安排到了县城大院,成为了一位真正吃“皇粮”的干部。原来的高加林也许不屑于这种歪门邪道,但是当自己的教师工作被别人抢走后,他又突然觉得,如今的命运安排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因此,高加林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县城里那份风光无限的工作。

在都市生活中,高加林与刘巧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或者说,随着高加林的高升,两个人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了。比如,高加林下乡采访时,刘巧珍看到他的被褥那么单薄,就要把自己的狗皮褥子送给他。高加林一下子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城里没有人愿意用狗皮褥子。而刘巧珍给他讲的那些鸡毛蒜皮小事,又让高加林感觉很失落,因为他跟高中同学黄亚萍谈论都是国家大事。

最终高加林选择了城里的姑娘黄亚萍。而黄亚萍为了跟高加林在一起,毅然地与张克南分手了。张克南的母亲认为高加林夺走了她的儿媳妇,十分恼怒,出于个人私怨,就向地区纪委揭发了高加林开后门进入县里工作的不法事实。

从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到离开农村,再次回到农村,高加林的人生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而所不同的是,第一次回到农村时,他还有一个爱他、疼他的刘巧珍;而第二次回到农村时,昔日里那个漂亮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已经嫁作他人妇,而县城里那个曾经爱他死去活来的黄亚萍也无法接受高加林的农民身份。

我当年初读《人生》的时候,正是青春年少。作为同样出身农村的我,在那天晚上读完这本书后,久久无法入眠,对于高加林的人生选择更是多了几许的鄙弃,感觉他的人生苦果就是自己酿造的。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重读《人生》这本书时,却又有了与青春年少时截然不同的感受。今天来看,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结局,也许注定就是一种悲剧。

高加林作为村子里的才子,是那样的自命不凡,那样的自命清高,甚至对生活还有百般挑剔,他怎么会跟一个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野丫头有共同的话题。高加林在农村的时候,之所以选择刘巧珍,其实也是他虚荣的具体表现,毕竟,他的女朋友可是全村最漂亮的一个。

写到这里,我也不禁遐想,张贤亮笔下的“许灵均”如果当初放弃了扎根边疆的生活,随父亲回到了美国,他和李秀芝的婚姻真的能够永久的维持下去吗?

电视剧《人生之路》对小说《人生》进行了扩展与衍生,增加了高加林到现代化城市上海奋斗的桥段,这也让高加林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曲折和跌宕,而最终能否达到路遥小说的高度,我仍然持有怀疑的态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