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造业当家 禅城崛起向上力量_禅城_载体_工业

禅西掀起了“工业上楼”的热潮。图为张槎欧洲工业园。禅城区供图

一批战新产业项目签约进驻禅城都市工业载体。戴嘉信 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迎着和风细雨,禅城高举“制造业当家”大旗,高调重返制造业主战场。

3月30日,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首批200万平方米载体破土动工,对外宣示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力争用三年时间,累计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每年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300万平方米,实现产业空间的“爆发”。

禅城凭实干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当天,上百家企业和众多产业园区代表共聚一堂,一批战新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为佛山中心城区注入新动能。

不久的将来,随着都市工业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批先进制造项目争相涌入“上楼”,一股向上的力量将推动禅城打造佛山乃至大湾区都市制造中心。

撰文:罗湛贤 卢浩能

展开全文

做大都市工业蛋糕,制造业当家更具底气

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禅城发布“三年千万”行动,推动首批200万平方米载体动工,以实际行动推动制造业当家再出发。

禅城是佛山民营经济发轫、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起源地。海天、佛山照明、佛塑科技、国星光电等一大批知名制造业品牌从禅城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但近年来,由于土地空间的问题,不少传统产业生产环节逐步外迁,外界也曾有过“产业空心化”的忧虑。

今年以来,随着省委、市委吹响“制造业当家”号角,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也高调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重返制造业主战场。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决心和力度很大。

今年2月,《佛山市禅城区坚决贯彻落实制造业当家 赋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两大任务、七大行动,实施制造业“3+3倍增计划”。到2025年,全区“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投资总额、工业用地亩产税收翻番;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番。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的发展空间、后劲潜力很足。

虽然仅有154平方公里、开发强度超80%,但禅城依然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方案》提出,强化工业用地保障,禅城将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划定规模不低于21平方公里,力争实现全区工业用地规模总量稳中有升。加快谋划2个千亩工业集聚区和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力争2025年前供应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

依托充足的空间,禅城凝心聚力打造载体,让城市中心的制造业当家更具底气。

当天动工仪式现场,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力争3年建设超1000万平方米都市工业载体,力争每年建设超300万平方米。首批200万平方米载体在当天集中动工。

中心城区能在3年内建设如此大体量的载体,放在大湾区乃至国内万亿城市,也并不多见。这意味着禅城将迎来产业空间的大爆发。

春江水暖鸭先知。佛山市建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被禅城发展制造业的魄力所吸引,投资打造建源科创园。“我们对在此发展充满信心。”总经理魏琼升相信,园区能在禅城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只要是好项目,我们就一定有地,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地。”禅城区区长盘石说,禅城要向外界释放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鲜明信号,齐心协力把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蛋糕”做大,培育市场、吸引和集聚产业。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表示,通过都市工业空间载体的打造,力争今年培育招引相关企业200家,之后随载体增长逐年加快递增,到2025年累计培育招引企业2000家;力争到2025年提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翻番。

“工业上楼”势头劲,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的发展定位很清晰。

“禅城拼的不是规模和堆头,拼的是质量、效益、特色、生态、创新力和竞争力。”盘石说,发展都市工业,禅城打造“工业上楼”高质量发展典范。

选择“工业上楼”这一路径,是中心城区土地成本和要素价值决定的。在寸金寸土的禅城,唯有通过“工业上楼”,才能突破空间和成本的制约,实现“无中生有”,朝着“十四五”期间3000亿元GDP的目标奋斗。

推动“工业上楼”,禅城很早就动起来。

驱车在张槎街道,华南创谷、佛山生命科学园、润和聚锦科创园、顺盈嘉智能科技园等一个个园区,构成禅城西部鲜明的城市景观。这些现代化多层产业载体,集聚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建于10年前的华南创谷(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其容积率达到4.0,是禅城“工业上楼”的先行者,放在今天来看也属标杆。

落户于此的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成长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从事尖端电源技术研发的骨干企业。在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发能看来,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吸引了大批科创产业资源落户。

不远处,建成不久的顺盈嘉智能科技园,每栋厂房均配有10吨货梯,内部道路最宽达35米,小型货车可以“搭电梯”上下楼装卸货。

“‘工业上楼’在禅城是大势所趋。”顺盈嘉董事长陆润锡为此打造高标准智能科技园区,主要引进智能装备、环保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先进制造,为创新企业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端产业载体。

而随着首批200万平方米都市工业载体的动工,禅城“工业上楼”的热潮将越烧越旺。

建源科创园正是都市工业“上楼”的典型。该项目总投资额约2亿元,将建造地上8层、地下1层的多层厂房,引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进驻。

此外,当天动工的中国针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中恒二期)、星中创弼唐智谷、盈耀智造园、湾区智造港、陶谷创智园等产业载体,也迎来了天太机器人、蓝动力智能装备、汇智智能家居、绿洲生态环保家居等10个优质的“上楼”项目。

去年,佛山蓝动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租下了湾区智造港6层厂房,并在此建设企业总部、数字化智能生产车间、技术研发和展示中心等。不久的将来,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不管是厂房设计还是配套设施,都能满足装备制造‘上楼’发展的需求。”蓝动力科技总经理王敏说。

纵观5个产业载体,10个签约项目,科创、智造、“工业上楼”都是鲜明的标签。这些都市型载体以其高容积率和高产出,成为禅城制造业突围的关键抓手。

禅城区副区长、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近国表示,几个落户在张槎的项目,打破了原来“横向”扩张的空间路径依赖,转向“天空”要效益。今后,张槎将按照“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的思路,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强特色。

都市工业聚力“三招”,推动产业蝶变升级

发力都市工业,推动“工业上楼”,是大势所趋。禅城虽然乘势而上,但也很有紧迫感。

环顾周边,珠三角城市正掀起一股“工业上楼”的热潮:深圳连续5年,每年建成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都市工业载体;珠海要在今后两年建成20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东莞要在5年内建成5000万平方米载体;中山探索5000亩地“商改工”“住改工”新路径。

在百舸争流的都市工业赛道上要突围而出,盘石认为,禅城要聚力“三招”,打出“佛山功夫”。

一是要“聚”。“产业靠聚才有竞争力,才能够突围而出。”盘石认为,各都市工业载体要瞄准特定的产业方向,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生态。

从存量来看,禅城的针织、建陶、童装、不锈钢产业基础雄厚,今后要依托都市工业载体,推动传统产业“上楼”,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跃迁升级。

从增量来看,禅城更要加快集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都市工业载体打造成佛山战新产业发展的苗圃和引擎。

二是要“快”。佛山是功夫之城,天下功夫唯快不破。禅城在参与大湾区制造业的竞争中,还要快人一步、先人一步。只有园区的建设、招商、推进速度加快,才能提升竞争力。

建设与招商同步,“两条腿”加速跑。当天动工仪式上,禅城向首批招商突击队授旗,意味着区、镇街、园区三级联动的招商队伍变得更加强大,强化统筹形成合力。

今后,禅城还将围绕重点园区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园区,一个主题,一个招商团队,一个招商合伙人,一个区域,一个政策”,区、镇街和园区三方联动,助力都市工业载体招大商、选优商。

三是要“优”。高端的都市工业载体要吸引高品质的产业项目。越是高品质的产业和项目,对服务的要求就越高。禅城打造都市工业高端载体,要摒弃传统的“包租公”意识,配优配强园区服务团队。

在盘石看来,坚持制造业当家,禅城关键要通过打造都市工业集群,实现产业的迭代、蝶变。

蝶变正在发生。

当天动工仪式所在地建源科创园的前身是低效的仓储场地,未来这里将建成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核心的战新产业园区,矗立起多层厂房,容积率增长10倍以上。

“这是价值的提升,也是禅城向上向前发展的力量。”盘石说。

■样本

禅西奋进:

打造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禅西中心化加速全域中心化,建设万亿佛山的“强中心”。为何“禅西中心化”是加速的动力源?其动能何在?这就要观察禅城西部的经济脉搏。

从本次百万载体动工仪式,不难发现,佛山中心城区的制造业发展重心正聚焦在禅城西部。

这里是禅城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据全区一半,是针织、建陶等佛山传统优势产业的发源地,多年来形成了张槎针织、南庄建陶等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禅西也是禅城产业发展“最大空间”,占了全区超一半的土地,可供开发整备的工业用地和建设的产业载体较为充足。

禅西还是禅城工业价值重塑的“主阵地”。近年来吸引了华润数科、华为、腾讯、小米等一大批数字经济头部项目抢滩,有研广东院、佛山产研院等科创平台布局,成为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沃土,也是科创驱动产业升级的热土。

张槎街道是禅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数据显示,2022年,张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在禅城区贡献率达43.3%,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出33.1亿元,居全市第二。

张槎还是佛山国家高新区禅城园的核心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及各类研发平台94个。该街道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52家增至2022年的300家,年均增长35.7%,总量禅城第一。目前,张槎已经建成都市型工业载体超550万平方米。

朝着高端进发,张槎近年来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都市型工业补链强链,集聚了安德里茨、国星光电、丰富汽配、蓝箭电子、航天柏克等一批龙头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

“都市型产业载体建成后,我们将引进更多高端产业。”张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何永庆表示,张槎产业载体建设“大干快干”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后将铆足干劲建载体、大招商、培育项目。

2023年,张槎顺盈嘉智能科技园、上朗创客科技园、兆纳织梦交易园等都市工业园载体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半年,该街道还将有4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开工建设,并且今后每年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

张槎还将深耕禅西大道科创智造产业带,探索建立“研发+制造”的模式,力争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为产业发展增添科创活力。同时,坚持项目为王,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滚动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争分夺秒推进项目落地开工。

禅西兴,禅城产业兴。禅西强,则禅城制造强。在禅城打造都市制造中心的禅西正勇挑大梁,争当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声音

企业表达发展信心:

扎根禅城,大展拳脚

一个个高端都市型产业载体动工建设、落成投用,意味着一个个高端制造业企业在这些载体落户安家,成为禅城制造业当家“大旗”下的主力军。而对于在禅城发展的未来,企业均表达了信心。

当日动工仪式的现场正是未来的建源科创园所在地。从过去的仓储场地摇身变为将来的都市工业载体,建源科创园将打造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核心的智造高地。园区建设方、佛山市建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琼升表示,作为佛山的城市中心,禅城有着便捷的交通、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张槎有深厚的产业发展底蕴。如今,禅城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全域中心化,园区落户于此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希望借着建源科创园的动工,在禅城大展拳脚,一展宏图,助力佛山的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魏琼升说。

中国针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中恒二期)项目同样于当日签约进驻。该项目是张槎打造织梦小镇的重要依托,二期项目的上马意味着项目方看好禅城和张槎的发展前景。“这里有着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这增强了我们公司扎根禅城的信心。”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欢说。

位于南庄镇的湾区智造港也是当日签约的园区。园区运营方、佛山市晋瑞乐沣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宏献表示,园区计划建成占地面积超470亩,总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入超15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助力禅城打造更具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

“禅城提出制造业当家,推动构建高质量都市型工业体系,这吸引了我们来到禅城发展。”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雪萍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运动单元和运动技术方案的企业,天太机器人已确定落户于建源科创园。她表示,在禅城和张槎发展战新产业的良好氛围下,企业将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让机器人随处可见”为使命,为禅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天品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机器人领域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禅城非常重视企业服务,这对我们而言很有吸引力。”该公司负责人陈浩鑫表示,企业有决心、有信心在禅城抓住机遇,努力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