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73岁陕西老太网络寻初恋,初恋女儿寻来:爸爸早已去世8年_的人_母亲_古稀

“我的名字叫作杨晓花,上个世纪60年代中,我们全家人居住在陕西西安,我的父亲由于是个‘投机分子’,被判了10年牢狱刑罚,他当时是我们全家的顶梁柱,他一不在,我们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

“彼时,我只有16岁,弟弟妹妹也不大,全家人只能靠捡取破烂艰难维持生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男人,他叫王秉义,是我哥哥同学的同事,我和他在我同学家中认识,他了解到我家的艰难,十分同情我们家,常常不计较我家的‘背景’来帮助我们,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揽到自己身上去完成,他就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所在。”

“2年后,我和王秉义确定了恋爱关系,步入爱河。

但很可惜,我的母亲为了让我日后能有个依靠,在她和我弟弟妹妹上山下乡前,半强迫我嫁给了一个我认识才9天的男人,我没有来得及和王秉义道别,也没有机会和他说对不起,就被迫跟着我的新婚丈夫去了青海。”

“多年后,我回到西安,王秉义不知从谁那里得知我的消息,专门来我的单位见了我一面,我和他都没有给彼此留下联系方式,就这样失散在天涯。”

展开全文

“现在,我已年过古稀,愈加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至今仍旧认为王秉义是我一辈子的恩人,倘若不是遇见他,我的生活大概早就撑不下去。

当年是我不告而别,是我对不起他,所以现在我只想找到他,再见见这位老朋友,与他叙叙旧,向他表达这些年的歉意与感激。”

“他叫王秉义,生于1944年,有个小名是绑锁,早年曾在四川两河口当铁路修理工,后来到邯郸一个铁路技术学校工作,他的姐姐名字里有个‘珠’字,先前与奶奶一直生活在北京,住在宣武区一片。王秉义的夫人是西安三原人,家在泾阳一带。”

“王秉义,如果你看到这段寻人信息,请和我联系好吗?我在等电话,等一个陌生的电话,我手机会24小时开机……”

2020年12月末,这样一条寻人信息忽然出现在社交网络平台,有网友祝福杨奶奶早日寻找到她的初恋,也有人质疑杨奶奶为何要在年过古稀时再去打扰多年不见的初恋。

但无论别人如何议论,对杨晓花来说,她唯一的执念就是找到她的初恋情人王秉义,能再和王秉义说上几句话。

01,旧年初恋:她说,那时候只有王秉义愿意热心帮助她们家

杨晓花生于1947年,父亲如前文所言,因某些错事而判刑入狱,独留下杨母一人,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艰难拉扯6个子女长大成人。

杨晓花至今仍旧记得,母亲为了赚取微薄薪资,每天辛勤给别人拉架子车、打麦子、拾破烂和大粪,不仅自己特别辛苦,而且常常受人嫌弃,被邻里看不起。

不久,杨母经人介绍,另嫁他人。杨晓花作为杨母最大的孩子,十分不受继父及其家里人待见,小小年纪便开始帮扶母亲,干各种累活、苦活。

在杨晓花看来,那就是她一生最黑暗的日子,生活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未来亦不知在何方。就在她日日寡欢的时候,到同学家做客的她偶然结识一个名叫王秉义的年轻人。

正如前文所说,王秉义是杨晓花哥哥同学的同事,个头很高,长得白白净净,说话带一口京腔,为人十分热情。

他不知道从谁那里听说了杨晓花的家事,事后便时常主动到杨晓花家里帮她干活。无论多么脏累的活计,王秉义都毫无怨言主动揽到自己身上,让杨晓花深受感动。

在杨晓花的记忆里,那时她家的房子长时间漏雨,家中无人会修理房顶,每次下雨,家中都十分狼狈。

王秉义知道这件事后,但凡下雨,总会主动爬到杨晓花家屋顶,帮他们修缮房屋。

一年多的时间,王秉义始终如一,从未敷衍了事。

后来某天,王秉义在离开杨家前,悄悄塞给杨晓花一张纸条,问杨晓花对他的印象如何,二人能不能“交个朋友”?

从未了解过王秉义家庭的杨晓花在思考一段时间后,答应了王秉义的追求。1968年,二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

02,另嫁他人:母亲反对她和王秉义交往,逼她另嫁他人

同年年底,杨晓花的母亲察觉到女儿与王秉义的关系,悄悄告诉杨晓花的姥姥,拜托姥姥去打听一下王秉义的家庭如何。

可结果却不如杨母心意,王秉义的“家庭成分”同杨家一样,十分不好。

于是杨母严厉阻止杨晓花同王秉义继续往来,“警告”杨晓花:“如果你再和王秉义好,那么你以后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你别忘了,你父亲现在还在劳教所关着呢!”

年纪尚轻的杨晓花听罢母亲的话,当即懵了,不知所措。

之后,杨母要带小儿子小女儿上山下乡,便委托亲戚朋友照顾留在西安的杨晓花,并给她介绍一个能依靠终身的对象。

杨晓花的邻居阿姨听说后,特地上门提亲,对象是她某个正在青海地质研究所工作的弟弟,不仅是团员,而且当选过先进工作者,是贫农出身,十分符合杨母对女婿的要求。

杨母便几次三番强迫杨晓花去和这个小伙子见面,劝说她:“日后跟了这个小伙子,就没人敢欺负咱们家了。”

杨晓花架不住母亲强硬的态度,到底还是和那个小伙子见了面,并稀里糊涂,什么都没带的,就和那个年轻人领了结婚证。

走出领证大厅,杨晓花越想越不舒服,她拒绝了“新婚丈夫”送她回家的请求,独自一人返回领证大厅,拜托工作人员把她的结婚证收回。

可工作人员怎会答应?无奈之下,杨晓花只得躲到同学家里,避开母亲和姥姥的找寻。

3天后,杨晓花和同学去洗澡的路上偶然撞见杨母和姥姥,又被二人强硬送回“新婚丈夫”的家里。

数日过去,杨晓花的“新婚丈夫”回到青海工作,她则留在丈夫家中,与丈夫家人一起生活。

某日,打听到杨晓花近况的王秉义忽然找到杨晓花丈夫家门口,想同杨晓花说上几句话。但杨晓花的小姑很快出来,厉声问王秉义是谁,找杨晓花何事?

王秉义回答:“我和她是同学,正巧路过,见到她,就来瞧瞧她。”

小姑将信将疑,邀请王秉义进来坐坐,王秉义婉拒后离开,没有听到杨晓花的解释。

月余后,王秉义又来找杨晓花,杨晓花的婆婆仿佛察觉到不对劲,亲自出面“警告”王秉义:如果有什么事情,就当面和杨晓花说清楚;如果没有事,以后就别再来找杨晓花了。

之后,杨晓花的婆婆让杨晓花的小姑带她去青海找杨晓花的丈夫,彻底断开了王秉义与杨晓花见面的机会。

1974年,在外多年的杨晓花回到西安,身份有了很大变化:她已不再是昔年沉浸在痛苦生活里的少女,而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又4年,王秉义从别人口中得知杨晓花的近况,再度找到她的单位来。

那天,王秉义的怀里抱着他的儿子,他跟着彼时从事财务工作的杨晓花来到她的办公室,碍于杨晓花的同事在场,没有说什么过于敏感的话题,只是简单叙叙旧,不一会儿便告辞离开。

4、5天后,杨晓花忽然收到一封信件,署名是王秉义的夫人,信里有句话,让杨晓花一下子意识到,原来在王秉义的心中,自己是抛弃他的人,他一直怨恨着她。

那句话就是:既然当初你那么狠心抛弃他,现在你就不要来干扰我们的生活了。

杨晓花一下子想到自己当年为了躲避母亲逼婚所做出的努力,心头泛起一丝委屈。

她特别恼怒,觉得王秉义不知当年内幕,就这般武断给她“判刑”,实在过分,于是杨晓花烧掉王秉义夫人的信件,没有留下王秉义的地址,两人又一次失去联系。

03,古稀之念:很多年以后,她只想对王秉义说一句:我没有背叛你

2020年12月底,杨晓花73岁,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漫长悠远的时光仿佛洗刷掉曾经所有的不愉快,她的人生中只剩下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王秉义的名字不停浮现在杨晓花的脑海中,令她愈加放不开“旧情”,想要摒弃前嫌,重新和王秉义解释解释当年的事情,告诉他“我没有背叛你”,再向王秉义郑重道一声“谢谢”和“对不起”。

杨晓花告诉别人,她确实十分感激王秉义,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王秉义拉了她一把。她现在已经年过古稀,再不感恩,或许她一辈子就要这样错过了。

在家人的帮助下,杨晓花把自己和王秉义的故事写在社交网络平台,希望借助如今发达的网络,去找寻当年的故人。

她不断用文字呼喊王秉义的名字,公开自己的电话,祈求有知道王秉义情况的人看到,替她转告王秉义,说杨晓花在等王秉义的电话,杨晓花会24小时保持开机,直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听到有人说:我是王秉义。

她寻人的故事在社交网络平台传开后,有网友不解“质问”杨晓花:时隔52年,她和王秉义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又何必执着于去寻找一个早就没有联系的人,再去打扰别人的生活?

也有人对杨晓花的执着表示理解,认为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会留下某些遗憾,时间长了,遗憾便变成难以解开的“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找到并实施解开“结”的方法。

倘若杨晓花能解开这道“结”,如释重负,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不是吗?

对此,杨晓花没有解释什么,她只一心想要找到王秉义,圆一个“遥远的梦”。

与此同时,杨晓花想到自己的妹妹曾到过王秉义在北京的家人,她亲自跑到妹妹家里,不断追问妹妹能不能回想起那时王秉义的家到底在北京哪片区域?

同样老迈的妹妹想了很久,才不确定地回答:可能是在天安门斜对面的一条街,一直往前走,再拐进一个胡同里,就是王秉义奶奶的家。

那年,杨晓花的妹妹是和几个朋友坐火车到北京,借住在王秉义奶奶家一晚上。王秉义的奶奶悄悄叮嘱杨晓花妹妹等人,说话小声点儿,别打扰到邻居,原因好像是他们家的“成分”不太好,大家听后,就都不敢大声讲话了。

经过妹妹和杨晓花的努力回忆后,杨晓花勉强回想起王秉义后来似乎转到邯郸某个技术学校工作,她一方面在网络上添加这方面的信息,减少寻人难度;

一方面又拜托侄子,找他的朋友到邯郸的民政局查找一下相关具体信息。

几番努力后,侄子的朋友给杨晓花发回来一张照片,在杨晓花记忆中仍是20余岁模样的王秉义早已完全“变样”,再不是杨晓花熟悉的模样。

几天后,有个自称是王秉义之女的人找到杨晓花,她所提供的父亲信息与杨晓花记忆里有关王秉义的信息完全对上了,可不等杨晓花高兴自己找到王秉义,王秉义的女儿便告诉她一个不幸的消息:2012年,王秉义已因胰腺癌去世;

王秉义的夫人则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症,2015年由于心衰,同样与世长辞了。

也就是说,杨晓花的寻找是无果的,能接受她的道歉与感恩的人,都已不在人间了。

杨晓花十分悲伤地大哭一场。幸而王秉义的女儿愿意听杨晓花讲她和王秉义的故事,并告诉杨晓花:“过去,我一直觉得我爸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长相那么俊朗,为什么最后会娶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杨晓花哭笑不得,续问王秉义的女儿:“现在,我把你爸爸认作是我的亲哥哥,把你妈妈认作是我的亲嫂子,你就是我的亲侄女,你以后就喊我姑姑可以吗?”

王秉义的女儿毫不犹豫地改口,朝杨晓花喊了一声“姑姑”。

杨晓花心头感慨万分,她告诉王秉义的女儿及来访者,等到新冠疫情过去,她一定要亲自到邯郸祭拜王秉义,站在王秉义和他夫人的墓前,亲口向他们解释当年的误会,再向王秉义表达感恩与歉意,了却自己记挂了大半辈子的遗憾。

参考文献:

《74岁老人找寻53年前初恋》

《74岁老人欲寻初恋弥补遗憾,终获消息她却大哭一场,原来对方已去世9年》

《寻找西安王秉义!来不及告别就被迫远走,多年后只想感谢当年恩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