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屿的这户人家,竟藏了一口南宋古井_水井_古井_又是

很惊讶!

在马屿镇文昌下街92号,藏着一口南宋淳熙年间开凿的古井。尽管知道门牌,还是费了一番劲,从92号屋边小路进去,拐了又拐,才见一片大瓷砖盖着井栏,掀开瓷砖,由青石雕凿的井口才露了出来,不小心是会错过的。圆圆的井栏直径63厘米,高47厘米,壁厚8厘米。井栏上,刻着“宋绍熙辛亥置”六个字。绍熙是南宋皇帝宋光宗赵惇的年号,共计5年。绍熙辛亥年即公元1191年,距今竟已831年。

南宋年间的古井

主人姓高,据他说,这口井原来在他老屋的院落里,那是一个大院子,数家人住在里边,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周边的很多人,都到他家来打水,水质不错,冬暖夏凉,炎夏时,就经常把啤酒和西瓜放在水井里冰镇。在物质贫瘠的年代,家里有一口井,等于就有了一个大冰箱。让我惊讶的是,少年时经常在这一带玩,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一口井,老屋拆除后,水井就变成屋外了。我问主人,这口井有什么故事吗?他说没有,自己一出生,院里就有这么一口井。一个家族,独自出资打井,不可能是没有故事的,可惜故事已经湮没在时间里了。老高说前几年还有人过来,想买这个青石井栏。我大吃一惊,这可是传家宝,不能卖的。他说是的是的,这口井现在被列为瑞安市文保点了,卖这个是犯法的。看来老高有极强的文保意识。

展开全文

离这口井500米处,还有一口古井,那口井前面有两头石狮子,那是有故事的。老高说,那只公狮子,有一条腿是瘸的。民间传说,两头石狮子,夜里跑到垟界里玩耍,结果越闹越凶,把田里的农作物都糟蹋了,老百姓叫苦连天,没有办法,就到圣井山上请了一位道士过来。一番劝解,还是我行我素,结果被道士拂尘,打瘸了腿,才安宁下来。老高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那口井就在清风亭前,少年时也经常在那里玩耍,井边的石狮子,确实是缺一条腿的。

清风亭前的古井

清风亭建于1975年,由华侨出资,这座石柱六角凉亭,绘着三打白骨精、松鹤延年之类的壁画,建好时,轰动一时。那时的乡村文化贫瘠,难得看到如此豪华的亭子。四村八乡的人,蜂涌而至,在亭子里指指点点:这个是唐僧,那个是孙悟空,甚至还有拿雨伞戳给别人看的:“这个真像,真像!”把猪八戒大耳朵,戳得修补了好几次。

文昌街

过去的文昌街,铺着条石,路面油光锃亮,那是岁月所赋予的,能照出人影来,可惜后来被铺上了水泥。现在到那里一看,水井还在,狮子没有了。打水的老人说,早被人盗走了。同时不见的还有清风亭,原来早在20年前,清风亭就因为主梁开裂,被拆除了。现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三间塔楼式的文昌阁。

文昌阁

查未出版的《马屿镇志》,才知文昌阁始建于南宋绍熙辛亥年(1191),和老高家的水井属同一年。据该志载,文昌阁昔年为三间两层结构飞檐亭榭式的古建筑,1949年遭遇龙卷风,被夷为废墟,此时重建也算众望所归。而那口古井与石狮即旧时遗物。

重建的文昌阁为仿古建筑,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假山怪石之中,现已是周边村民休闲、憩息、健身的场所。

迈入文昌阁,一楼被改建成马北村文化礼堂了。令我吃惊的是墙上的《马屿十景》诗。没有注明年代,也没有作者,但为古人作品无疑。

《大江风帆》:“海天风急浪悠扬,港口布帆片片张。泼面千层渔水立,当流一幅屿山苍。前头为饱兼云重,远渡春悬挟雨狂。顷刻计程千万里,蓬瀛高寄兴非常。”这诗描绘的是飞云江上千帆竞发,云蒸霞蔚,与风急雨狂,渔舟往还的繁忙景色,颇为大气。离文昌阁200米处,就是飞云江,也许古人描绘的就是此处的江头景色。

第二首《岩头山牧笛》:“江村牧笛亦天真,得意岩头把笛频。半角好山衔落日,一枝清管活香唇。梅花曲被饧箫误,杨柳韵连牛背春。听到无声归路寂,回头云磬出松筠。”饧箫,为卖饴糖人所吹的箫也,饴糖又称麦芽糖。此诗额联“半角好山衔落日,一枝清管活香唇”,颇为出色,诗中又是柳笛,又是玉箫,又是饧箫,又是石磬,而岩头山离文昌阁也就一里地,把岩头山色写的活色生香。

第三首是《木家桥水月》:“奇观占住木家桥,水面光涵色动摇。泛棹看疑虹影乱,吹箫照彻玉颜娇。倩谁妙手临泉掬,误我危栏举盏邀。沿岸楼台俱倒映,十分清景更难描。”马北村现在还有木家巷,但桥已不见踪迹。从诗中看,木家桥过去河流清澈,柳色青青,诗的后四句,诗境奇妙,尤为可人。

第四首《长街酒帜》:“平生笑说赵师雄,到此青帘认不同。半幅高悬茅店路,一旗轻逗杏花风。频教招饮来仙吏,底事沽春扣牧童。解得杖头成一醉,飘飘犹倚夕阳中。”酒帜,即酒帘。赵师雄,唐人柳宗元《龙城录》有载:隋人赵师雄游广东罗浮山,傍晚在林中小酒店旁遇一美人,遂到店中饮酒交谈。赵师雄喝醉睡着了,在东方发白时醒来,发现睡在一梅花树下。意指人生一个美好的梦境,或比喻人生好景不常。此诗显然是说文昌街一带酒帘频开,招客的酒旗在杏树上招展,远远地看去,让人如梦似幻。此人酒醉后,还不忘逗牧童、赏夕阳,是个妙人。过去,酒店也叫旗儿店。这诗从侧面验证了昔年马屿的繁华。

因为马屿地处江边,十景之中,竟然有好几首与水有关。《浮洲栖雁》:“白苹红蓼满浮洲,为见征鸿几点投。缓却洛阳千里信,惊偎渔水一江秋。西风日落群初到,明月芦疏影月稠。待得春回催北向,雪泥惟记爪痕留。”此诗甚好,描绘出了冬季芦苇丛上,大雁南飞的动人景色,尤其最后一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可惜现在已很难见到大雁的身影了。少年时,经常看到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哦,那些被时光收去的,竟然都被诗歌留下了。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陈锦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