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委员:媒体更主动嵌入国家治理,创造更多“新闻+”场景_媒体_传播_融合

满怀重托,不辱使命,踏上新征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出席会议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圆满完成会议各项议程,今天乘东航班机返回上海。据不完全统计,会议期间,91名委员提交提案269件,13名委员提交16篇书面大会发言。

“媒体深度融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委员深感责任重大。她说,要认真传达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必须改革创新,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奋进新征程营造良好氛围。

处在一个从“生活中有媒介”向“生活在媒介中”变化的进程中,“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观点输出的行为,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绑定在一起。对“媒体深度融合”,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之中,去理解它们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时代十年,中央及各地方媒体按照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打造了一批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融合传播平台。在李芸委员看来,“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更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踏上新征程、顺应新变革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事业”。

如何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李芸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积极发挥媒体在国家和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让媒体更加主动嵌入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场景,在联通社会和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提升传播效能。

可以通过打造“新闻+”网络问政平台,汇集政务信息和社会治理大数据资源,强化主流媒体政务信息权威发布优势。打造“新闻+”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时刻主动发声,释疑解惑,阻断谣言传播。发挥媒体作为新型智库在引导舆情、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让更多的“文章”变成“文件”、“谋划”影响“规划”,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金点子”。

二是要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将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到传播领域。要拥抱新技术,催生新产品,不断提升主流媒体驾驭前沿技术的能力。当前,AI大模型技术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建议积极引导头部科技企业把媒体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试验场,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媒体领域落地应用,并制定产业、人才、税收等配套扶持政策。在万物皆媒时代,支持媒体的内容产品入驻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新型终端,抢占新赛道。

三是要积极推动媒体变革创新促进融合发展。网、端、号等各种媒体形态如何能变得更“强”、更“好”,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提升对新生代等重点人群的引导力、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敏感度、对优势资源的集聚度等,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李芸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机制架构流程变革,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力量,建设“旗舰”型、“航母”型媒体平台,尽快从“小而美”迈向“大而强”。此外,要着力弥补新型人才缺口,培养互联网运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构建符合文化产业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体系。

作者:祝越

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