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八点】西西 · 春望(第五场)丨西西 · 香港音乐诗歌之夜_香港_诗歌_活动

IPNHK

2023

以下视频来源于

国际诗歌之夜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西西(原名张彦)是香港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詩人、作家之一。她一辈子扎根香港,专注创作颇具香港在地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让香港文学为世界文坛所瞩目。

展开全文

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将于今年3月在香港举办五场线上线下“西西·春望”专题活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系列活动将邀请十二位海内外学者、译者、诗人、作家、歌剧艺术家一同进行与西西作品相关的的公益文化活动,向大众推广西西的文学作品。香港会场的多场活动都将在凤凰网平台播放,扩大“西西·春望”在中国及世界文化界的影响力。

“西西·春望”本系列活动包括:“像她这样的一位作家”西西藏品展;世界视野中的西西;西西与翻译;纯真博物馆·忆西西;西西·音乐诗歌之夜等活动。本活动让海内外读者更了解、欣赏西西作品中独有的香港意蕴,让香港文化更好地融入读者的精神生活。

西西于2022年12月18日在香港逝世,我们亦希望通过本系列活动邀请更多的海内外读者一同缅怀西西,春望香港。故人已逝,她的文字依旧温暖“我城”如春。

点击查看:“西西·春望”活动日程与嘉宾

第五场:“西西 · 香港音乐诗歌之夜”

播出时间:2023年3月31日(周五) 晚8点

线上观看:

长按进入凤凰网线上活动页面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参与嘉宾:

黄念欣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留校进修获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助理教授,于2022年8月获委任为文学院副院长(公关及推广)。黄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为香港文学、档案研究及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著作《晚期风格︰香港女作家三论》(2007)获第十届香港文学双年奖推荐奖(文学评论),并编选多种文学选集,包括《香港文学大系·小说卷二(1942–1949)》(2015),以及口述历史《曲水回眸︰小思访谈录(上、下)》(2017、2018)。曾任香港电台节目《开卷乐》及《遇见文学》主持,并于《明报》写专栏,积极推广文学阅读与文化。

刘伟成

牛津大学出版社、诗人

香港土生土长,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学系哲学博士,现为牛津大学出版社任副编务总监、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兼任讲师。散文集《持花的小孩》(2008年)获得第十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推荐奖。2014年出版的诗集《阳光栈道有多宽》(2014)获第十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新诗组首奖。2019出版诗集第五部诗集《果实微温》、第三本散文集《影之忘返》,2021年获第15届香港艺术家年奖(文学艺术)。

黄怡

香港作家

现任《字花》编辑,香港电台节目《开卷乐》主持。香港艺术发展奖2018 艺术新秀奖(文学艺术)得主,著有小说集《挤迫之城的恋爱方法》(2021)、《林叶的四季》(2019)、《补丁之家》(2015)、《据报有人写小说》(2010),并为香港艺术节委约及制作之粤语室内歌剧《两个女子》撰写文本。2020年入选台湾《联合文学》“20位最受期待的青壮世代华文小说家”之一,2021年任香港浸会大学首届“华语作家创作坊”香港驻校作家,2023年任香港教育大学驻校作家。

何福仁

香港作家

香港出生、成长。香港大学文学院毕业。写作多年,文类广泛,包括诗、散文、读书随笔、文学评论、先秦史传散文赏析;并有与西西对话集《时间的话题》;编有《西西卷》、《浮城123──西西小说新析》。

廖伟棠

香港诗人

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及香港文学双年奖等,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年度艺术家(文学),台北艺术大学客座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驻系作家。曾出版诗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语》《春盏》《后觉书》《樱桃与金刚》《一切闪耀都不会熄灭》《半夜待雪喊我》等十余种,讲演集《我偏爱读诗的荒谬》《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开放:走近现代诗的四十条小径》,评论集「异托邦指南」系列,散文集《衣锦夜行》《寻找仓央嘉措》《有情枝》,小说集《十八条小巷的战争游戏》等。

李劲松

音乐制作人

从事当代尤其是实验音乐的创作和推广逾三十年。自2017始,任香港国际诗歌之夜音乐总监。1996年,李劲松在纽约重要实验音乐厂牌TZADIK推出首张个人专辑PAST。他于1990年代初创办的唱片公司Noise Asia和后来的Dicksonia Audio均是香港本地重要的独立音乐厂牌,对引进和推广国外前卫音乐以及支持独立厂牌和音乐人不遗余力。

卢定彰

作曲家

2009年以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大学音乐系,2012年取得作曲哲学硕士,师随陈庆恩教授。同年赴英国深造,2017年于约克大学完成作曲博士课程,师随William Brooks教授。卢氏近年致力创作揉合香港文学和音乐的作品。灵感沿自近代作家的近年作品包括:2017年由香港艺术节委约创作的大型音乐会《世纪香港》及为香港和声室乐合唱团创作结合朗诵和录像的合唱作品《玛丽个案》。卢氏的首套室内歌剧《A Woman Such as Myself》改编自香港作家西西的同名短篇小说,在2018年于捷克“New Opera Days Ostrava”新歌剧节首演。

本场活动将由各位嘉宾朗诵数十首西西的经典诗歌之作,还将表演根据西西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及〈感冒〉改变的室内歌剧《两个女子》选段。

“西西就像一位智慧老人,看透世情,帮我们穿越时间,说出结果,善端应如何发展。”

西西在《猿猴志》中写道:“阅读猿猴,其实是阅读我们自己,可以读到彼此的相同,也可以读到彼此的相异。也许只有人类懂得异类依存的道理,道理会讲,可是多少人愿意实行呢?”

在诗作〈长臂猿〉中,西西代入猿猴的位置,担心它们在笼子里会被晒伤,请动物园管理员帮忙遮荫。正因为人类有同理的能力,更应该保存善良的部分,透过行动帮助其他动物。揭示世道的问题:善良的人往往在社会中变成异类。

长臂猿在猿猴中,它是一个隐人,在森林里面,也都不会争地盘的一个举动。这就像西西自己的生命态度一样,她在做一个土瓜湾的隐人,她也都不会说去争些什么。《长臂猿》这一首诗是很能够代表着西西自己的,也是将她的生命观投射的一个代表。一个作家可以在她最后八十几岁的高龄,好像一个超新星爆发那样绽放她的光芒,令我们感受到那种生命力是弥足珍贵的。

长臂猿 | 西西

非常矛盾。总是想去看你

又不想看到你生活在

那样狭窄的铁笼内

地上没有一条青草

头上没有一片绿叶

名叫动植物公园的公园

对于你们,何尝有

山林的气息

没见你又过了一些日子

你是一岁一岁地长大

还是当年的金发少年吗?

我可是老去了,一年会变五年

上次见你时,你的邻居

摇摆起环尾,在树枝上舞蹈

红毛猩猩在架空隧道中穿行

都不再出现?

我已经多次呼吁,希望

在你们的笼顶上盖

搭一层明瓦,铺一层树叶

让烈日不会灼伤你们

笼内的石灰地面散置枯木

让你们有些停歇的驿站

但我人微言轻

哪有人听得见?

隔岸罢了,似近

还远,闭目仍忆起

你与双亲在铁丝网上的姿态

一家三口,不同的毛色

那样地飞腾,那样地回旋

像荡鞦韆,左手换右手

右手换左手,再稳健地

降落网架上

我记得多年前在长江三峡旅行

听过你的前辈的歌声

辽远,高妙,此唱彼和

唱活了空灵的画面

失去了,大地会多么寂寥

你们本是隐者终生

和伴侣生活于幽谷

帝力无扰

一年又过去如今你我

分隔两岸,中间一个海港

逐渐也陌生起来

林立的是高楼,想见你已微茫

力不从心哪,亲爱的长臂猿

你还安好吗?等一个风和日丽

平安的日子,再上公园看你

我也尝试运走回旋,在轮椅上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一九三七年生于上海,一九五〇年定居香港。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曾任教职,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

著作极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三十多种,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影响深远。二〇〇五年获《星洲日报》“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二〇一一年获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二〇一八年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二〇一九年获瑞典“蝉文学奖”。二〇二二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西西·春望】系列活动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西西 · 春望”系列活动

第一场 西西与世‍界 (凤凰网观众:27.7万)

西西 · 春望(第一场)| 西西與世界

西西译者Jennifer Feeley 忆西西

第二场 西西与翻译(凤凰网观众:37.8万)

西西 · 春望(第二场)西西与翻译

第三场 “像她这样的一个作家”西西藏品展

第四场 纯真博物馆·忆西西(凤凰网观众:35.3万)

第五场 西西·音乐诗歌之夜(3月31日,晚8点)

更多活动信息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介绍

官方网站 hkpff.com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由诗人北岛于2009年创办,十多年来屡获殊荣。“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盛事之一,亦是国际诗坛上最成功的诗歌活动之一。

版权:本活动所有诗歌、图片及视频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活动资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