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懂蜘蛛侠!_蜘蛛侠_吉姆_彼得

上大学的时候非常羡慕一位同学的记忆力,倒不是因为他能多背下几个单词或者学习力多惊人,而是当我们还在对漫威宇宙不止一个这件事情一头雾水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把各种超级英雄从诞生到不同时期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遍了。

现在想起来一定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因为直到今天我看到漫威多元宇宙的各种设定时仍然感觉非常头疼,去年出版了《彼得·帕克 : 不可思议的蜘蛛侠》的漫画后,微博后台也总是收到读者类似“可以推荐一下《蜘蛛侠》漫画的观看顺序吗?”这样的留言,每次都不知该如何回复。

好在今年我们出版的《蜘蛛侠漫画史:从神奇到惊世骇俗》算是在这个问题上给了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蜘蛛的成长轨迹,见证不同画家笔下小蜘蛛的种种蜕变,当然还有大家最关心的漫画观看顺序,也可以一并理清。从一位大家都喜爱的超级英雄开始,一窥漫威宇宙的全貌。

从不被看好到英雄跟班

到拥有独立版面

起初,漫威出版商马丁·古德曼十分固执地认为蜘蛛侠这个形象并不会成功,所以将他设定为“英雄的跟班”,但斯坦·李非常坚持,将蜘蛛侠放在了即将取消的刊物《神奇幻想》里,这不失为一个保守而聪明的做法。谁都没想到,有着这样一个开端的蜘蛛侠,成为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超级英雄之一。

而蜘蛛侠的诞生除斯坦·李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画师,那就是史蒂夫· 迪特科。他画风阴郁,笔下角色肢体语言独特,既有活力,又显古怪。漫威漫画前总编、蜘蛛侠编剧汤姆·德法科说: “斯坦·李一针见血地塑造了彼得·帕克的个性和对话,迪特科则创造了一个我们此前从未见过的视觉世界。”

展开全文

蜘蛛侠著名的标志——红蓝制服就是这位伟大的蜘蛛侠创造者之一创作的。漫画画师亚历克斯·罗斯这样描述儿时第一次看见这身制服的感受:“他那明亮的红蓝制服遮掩了一切人体细节,看上去既神秘又引人注目。史蒂夫·迪特科由此证明了面具也可以认作人脸,用网状线条凸显鼻子和嘴巴的边缘,把‘图画’变成了活生生的面部表情。”罗斯甚至觉得迪特科的概念图“如魔似幻”。

另一位对蜘蛛侠漫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画师是约翰·罗米塔,他于1996年《神奇蜘蛛侠》第39期加入该刊, 他在每页上运用的分镜更少了,人物更加引人注目,让蜘蛛侠的壮举有了一种神秘而传奇的质感。8年后他离开《神奇蜘蛛侠》时,该刊已超越《神奇四侠》成为了漫威最畅销的漫画连载。此后,编剧罗伊·托马斯、格里·康威、布莱恩·迈克尔·本迪斯、汤姆·德法科、J.M.德马泰、大卫·米其林、马克·米勒、亚历克斯·罗斯、丹·斯洛特、J.迈克尔·斯特拉辛斯基、罗杰·斯特恩等人陆续加入了蜘蛛侠的大家庭,这本书对这些创作者的观点与贡献都有所体现。

斯坦·李、迪特科和罗米塔共同创造的蜘蛛侠代表了勃发的创造力,其中的故事和包含的创意成了此后编剧和画师灵感的源泉,几十年后依旧如此。

“迪特科时期创造了蜘蛛侠,”丹·斯洛特说道,“罗米塔时期使他成形。那是小蜘蛛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部分故事。从那时候起,我们都只是在追逐巨龙罢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蜘蛛侠的成长轨迹

在任何一个超级英雄宇宙中,蜘蛛侠——彼得·帕克或许都是在情感上、心理上最为真实的英雄。他不像钢铁侠和蝙蝠侠一样有着“钞能力”,故事的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备受冷眼与欺负、父母早逝的“书呆子”,而在“放射现象”主题科学展上被那只放射性蜘蛛一咬,使他得到了非凡的超能力:超级力量、速度、灵敏和爬墙能力,以及让能他提前感知和避免危险的“蜘蛛感应”。

但变成蜘蛛侠的第一课就是失去从小抚养他的本叔,以及践行那句留给他的箴言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蜘蛛侠总有办法打败他致命的敌手,但他的胜利却总是以彼得·帕克的私生活为代价。对一个青少年来说,一种生活就已经够难了,而对彼得来说,既要在学业和账单之间挣扎,又要照顾自己丧偶的脆弱梅婶,还要尽力履行蜘蛛侠的职责,这几乎不可能做到。他总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又被《号角日报》的詹姆森伤害名誉,进退两难。而他的红颜,也总是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阻碍,甚至天人两隔。

“不同于超人那样的完美英雄,这是一个有平常问题的平常人——就像我和所有其他人一样。”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蜘蛛侠创作的编剧大卫·米其林说道。

但同时,蜘蛛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对抗现实、扛起责任的勇气,每时每刻鼓舞着普通的人们保持热忱与善良,对抗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蜘蛛侠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除了让蜘蛛侠在漫画中拯救世界,蜘蛛侠创作团队在漫画之外也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无数情况下传达着蜘蛛侠精神与人文关怀。在“911”恐怖袭击之后,漫威的编辑团队决定代表公司站出来回应。由于蜘蛛侠是漫威最为典型的纽约英雄——友好邻里街道的守护者——他们决定要在《神奇蜘蛛侠》中表现这场悲剧。

于是斯特拉辛斯基的《神奇蜘蛛侠》911特刊成为了一点理想的火光。它企图接受那一日的灾难性损失,同时告诫读者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不要丧失他们共同的原则。本质上,它运用了蜘蛛侠的价值观——即 接受责任,永不放弃,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找到对他人的同情——帮助社会走出悲痛,治愈创伤,找到前进的路,这无疑是身处灾难之中的人们的一丛篝火。

而在罗杰·斯特恩与画师荣恩·弗兰兹创作的故事“收藏蜘蛛侠的孩子”中,蜘蛛侠拜访了一位名叫吉姆·哈里森的年轻粉丝。吉姆向蜘蛛侠连珠带炮般地询问了他的能力、起源甚至秘密身份。令人惊奇的是,蜘蛛侠一一作了答。在让吉姆保证不会透露后,他甚至摘下了面罩,告诉他自己的真实姓名。

摘下面罩后,我们看见彼得在流泪。几个分镜后,蜘蛛侠荡出吉姆的房间,外墙上的标志透露了这孩子住在癌症病房里。这个故事以《号角日报》上一则关于吉姆的消息结束,其最后一句残酷的话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吉姆·哈里森得了白血病,医生说他只剩下几周了。”

这个故事无疑体现了蜘蛛侠故事的人文关怀性质,它清楚地表达了关于能力与责任的情感,或许成为了出版史上对蜘蛛侠气质最为纯正的表达。

或许你时常会羡慕蜘蛛侠因为那次偶然的机遇所获得的能力,但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小蜘蛛的魅力点并不是在于那些技能,而是他在一次次选择中的成长,与帮助他人的坚定决心。这也是他会成为英雄的真正原因。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蜘蛛侠漫画史:从神奇到惊世骇俗》

简介:本书通过一种全新的、无与伦比的方式,以蜘蛛侠漫画艺术为特色,展现了这个标志性人物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除了通过插图表现蜘蛛侠漫画的艺术风格变化,还深入研究了那些将蜘蛛侠塑造成今天的超级英雄的非凡故事。本书还采访了蜘蛛侠的主要创造者,如布莱恩·迈克尔·本迪斯、格里·康威、汤姆·德法科、J.M.德马泰、大卫·米其林、马克·米勒、亚历克斯·罗斯、丹·斯洛特、J.迈克尔·斯特拉辛斯基、罗杰·斯特恩等人,以诸多创作者的真实想法和经历为基础,诠释了塑造漫画历史上这位不朽的英雄所需要的力量和责任之巨。

——在这里看我们的新书喔(<ゝω・)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