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莫言的东西没看过,但我知道他获奖与作品无关_诺贝尔奖_的书_作品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文无第一”,这句话说的不仅是标准难定,而且强调的是文章只有风格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对于这些文人们来讲,谁不愿意证明自己才是那个所谓的“最强者”?可对于这些旁观者而言,无论是谁都很难统一大家的文学审美情趣,这点毋庸置疑。

在品史君看来,这句话产生于特定时代,毕竟当时不像现在这样有所谓的文学书评之类。如今奖项诸多,我们想要看一个人的文学能力,这也成为了衡量他的标志。就目前为止,对于一位文学家的最高认可就是“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只有莫言获得过此荣誉。

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内心的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互联网对于莫言的风评却突转急下。除了普通民众的质疑之外,一些文学家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比如陈丹青。在谈到“莫言”时,他表示“莫言的东西没看过,但知道他获奖与作品无关”。

陈丹青何许人也?

展开全文

不说你是不是文字工作者,让任何一个人看到这句话,“贬义”都占到了很大部分。别人明明凭借着《蛙》获得的诺贝尔奖,你却说别人获奖和作品无关,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至于他说的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说,咱们就先看一看这个陈丹青是什么牛马,在这说三道四。

品史君从事自媒体工作十余年来,对他的印象就是言语犀利,但正确与否我就不说了,一个画家不知道哪来的资格评价。1980年,陈丹青靠着《西藏组画》成名,从此再也没有过任何优秀作品,甚至还多了一个“作家”头衔?你的书呢?你的作品呢?想当那股时代的清流?

这么多年以来,陈丹青最擅长的一个东西就是断章取义,目的就是为了博取流量。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公然拿“世纪大文豪”鲁迅做文章,我就想问一句,你有资格吗?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丹青好像醒悟了,在媒体镜头面前不断向鲁迅道歉。看到这里,我才觉得他是个人。

言论是对是错?

既然自己有着作家的头衔,文人相轻也成了常态。可想要质疑别人,那就要拿出说服别人的依据,否则只是“吸引流量”的标签存在。你说你没看过人家的书,必然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因为你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如果真要读了别人的书,造成的心理落差又没有人替你买单。

其次就是“别人获奖与作品无关”,那你怎么不去获个奖?中国一个多世纪,诞生了这么多的作家,怎么就莫言获奖了?你是在说我国文坛实力不足还是质疑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何况评委都是外国人,为什么不认可本国非要认可他国?这种买卖恐怕只有你本人干得出来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互联网上刮起了这样一股怪风。起初只是一些平民,后来一些“专家”也加入到了其中。你们要知道自己是权威和公信力的存在,如此毁人三观的言论你们真说的出口吗?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品史君希望诸位都可以拒绝这些没有营养的文章。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文学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义务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其次“术业有专攻”,不是自己领域的自然不具备评价资格,还请这些人稍作收敛,比如陈丹青。

另外品史君始终相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莫言的作品是好是坏,只有真正读过的人才知道,才有资格去评论。读都没读过,就要给别人扣上一个帽子,是你你愿意吗?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