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行,他放弃亿万家产皈依佛门,如今母亲仍在等他回家_海涛_佛法_法师

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真正能做到无欲无求的又有几人?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世间忙碌之人多为欲望驱使,为了华衣锦服,为了口腹之欲,为了家人美好的生活。

这些人间常态,才是真正凡人的生活。而也有些人是例外的,他们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只为追求心中所想。释海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信仰,放弃亿万身家出家当和尚,如今妻儿和母亲仍在等他。

宗教的熏陶下成长

1958年,释海涛出生在台湾台北,父亲是商人,家境殷实。释海涛的一家都信奉基督教,他从小就在宗教的氛围下成长。

他对基督教的信奉,直到大学时一直都很虔诚。

毕业后他可以在父亲的商业关系下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他并没有选择在父辈的荫蔽下循规蹈矩的活下去,而是选择自己创造自己的事业。大学时期的不断积累突破对他后来打拼事业打下很好的人脉和经济基础,创业后,他的事业扶摇直上,甚至拓展到了国外市场,身价过亿。

与妻子的相遇,结婚,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并没有留住释海涛自由奋进的心,他忙于事业,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家庭。

妻子很理解他,男人忙于事业无可厚非,有志向的男人总要在家庭方面有所疏忽,家里的一切她都可以照顾的很好。

释海涛很感谢自己的妻子,没有她照顾家里,他就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事业中去。都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位女人在默默付出,释海涛是幸运的,他身后有这样一位为他甘愿付出的女人。

事业和家庭都很稳定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释海涛的母亲被查出癌症,这对孝顺的他来说很是痛苦,为了让母亲好起来,四处求医问药,但是一直无济于事。

佛缘很微妙,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一般,1991年,释海涛有缘来到台北慧日讲堂,听到僧人们诵念经文,他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来自灵魂的震撼,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他相信只要虔诚的修行,带着为母亲祝愿的信念,便可以让母亲好起来,于是一年里他虔诚的祈祷,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母亲竟真的一日日好了起来。这让释海涛欣喜若狂的同时,更加相信,佛法对有缘人和虔诚之人的度化。

展开全文

身心皈依佛门

在感受到佛法的大智慧后,他心生向往之情,母亲疾病的劫难也令他看破了人生的轮回,财富能怎样?无法买回健康。财富再多,也不能过上真正自由而平静的生活,平日光鲜的背后是推杯换盏的奉承;商场叱咤风云的背后是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日日夜夜的劳心劳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却不觉得快乐自由。

释海涛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或许是为了给母亲痊愈后的还愿,也或许这本身就是对佛法的渴望和追求,他选择了皈依佛门。不顾母亲和妻儿的苦苦哀求,和妻子离婚,剃度出家,母亲伤心欲绝一直守在家中等他归来。

1992年,海涛法师于楠梓慈云寺受在家菩萨戒。

1993年,于新竹福严精舍梯度,依止上如下虚老法师。

1994年,于高雄六龟妙通寺受具足戒。

他完成了不只在心灵上向往,更是做到了身心完整的追求。

很多人说他不负责任,抛弃家庭产业,抛弃妻儿,不顾家人的阻拦,义无反顾的投身佛门。

这种境况下,了却尘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海涛法师做到了,他感悟于佛法,并想将佛法的真谛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他的妻子在离婚后,虽然伤心,但也会去参加他的佛法讲座,看着曾经的爱人如今身披袈裟传扬佛法,心中思绪万千。

佛法使人平静,淡化人们贪婪的欲望,他想让世人都得益于此,走出自己思想的泥潭。

传扬佛法身体力行

在他出家的二十余年里,海涛法师通过各种媒体途径传扬佛法,通过电视、广播、讲座

游化朝圣传授放生、护生等活动,让人们对佛法有正确的看待,并善待世间万物生灵。

佛法的伟大包容众生,欲望、疾苦、快乐等情绪都归于平淡之心,让深陷痛苦泥潭里的人都能转换思维,化逆境为顺境,化嫉恶为动力,这正是海涛法师弘扬佛法之目的。

亿万身家纵然能使身体得到享受,但是却做不到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佛法不是空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空谈,不妄修,更是将"自行唯在空中,利他三千赴物"的思想传承,这体现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宗教实践,佛法知行合一的精神尽显,这种精神,正是海涛法师所潜心修行的方向。

2012年3月12日,海涛在广州举行了禅宗文化公益讲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为听众精彩的开示何谓禅,禅的意义等佛法知识,讲座非常成功。受益之人何止千万。

海涛法师更是一位思想正派的大德尊者,曾多次率台湾佛教徒参访大陆,交流佛法奥义。他在台湾青年教僧中影响较大,并主张两岸统一,认为佛教的根在祖国大陆,誓要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探访世界佛教圣地,精进修为,为两岸统一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小结:

世间众人各为所求,或名利,或财富,或信仰之达成,海涛法师抛却世俗纷扰,追求佛法高深,弘扬和善理念,不能用对错来评判他的做法,因为功德之圆满,佛缘之开度,本就是世人所幸,能够得佛法点化并弘扬其魅力的人,本就屈指可数。海涛法师是勇敢的,他为心中的信念,勇于迈出这一步,无怨无悔,诠释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智慧,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洒脱。

为了信念,放弃亿万身家当和尚,世人的不理解,打消不了海涛法师一心向佛的坚持,选择并坚持,是真正有作为之人的品质。智者的一生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评判,他们度化他人痛苦的功德无量,才是这场奉献的真正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